王曉鵬
摘要:通過對徐州供電公司本部生產服務車輛兼職駕駛員管理情況的探討,梳理兼駕的現狀、使用兼駕的利弊,找出兼駕制度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兼駕配置及管理機制,為公司在管理制度、用工風險、車輛安全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提供依據和建議。
關鍵詞:生產服務車輛;兼職駕駛員;管理;探討
0 引言
本文涉及的生產服務車輛是指公務車、生產特種車以外的車輛,車型主要為普通客車、越野車、皮卡車和工程車等。生產服務車主要為電力生產、工程建設、營銷服務、應急搶修等工作提供服務保障,是供電企業后勤保障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供電企業的生產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對生產服務車輛的需求隨之日益增長。因此,對生產服務車輛駕駛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生產服務車輛兼職駕駛員管理基本情況
徐州供電公司本部現大量使用了社會化員工(簡稱專駕)從事汽車駕駛工作,形成實質的勞務派遣。在使用專駕的同時,存在部分兼職駕駛員,即在公司本部生產和營銷崗位上兼職駕車的正式員工(簡稱兼駕)。近年來,公司在車輛管理工作中緊緊圍繞“人員、車輛、服務”3個重要因素,在不斷深化車輛信息系統管理的基礎上,開展了駕駛員使用模式探索,逐步改變“一車一專駕”的傳統配置方式,在生產、營銷部分生產服務車輛采取兼駕的管理模式,切實降低勞務用工風險,降低車輛運營成本。
1.1 兼駕配置
截止到2015年12月,公司本部(不含縣公司)主業在用的生產服務車輛263輛(專駕車輛210,兼駕車輛53),專兼職駕駛員300人(專駕210人、兼駕90人)。兼駕車輛涵蓋了部分生產管理車和生產普通車,主要分布在生產營銷單位;兼駕車型主要是普通小客車、越野車、皮卡車和工程車等。
1.2 兼駕歸口管理及分工
(1)歸口管理部門:公司綜合管理室
(2)車輛服務單位:受綜合管理室的委托,承擔兼駕的專業化管理,即兼駕的審核、審批的考核;車輛安全技術狀況,車容車貌的檢查;車輛的維護保養、保險理賠、年檢、報廢更新、調配、日常運行監控、油料供應及所有費用的開支。兼駕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配合用車單位進行交通事故處理等方面的工作。
(3)車輛使用單位:根據“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管理原則,在車輛服務單位的專業指導下,負責本單位兼駕車輛的日常安全管理、運行調度、安全教育并建立健全管理臺賬。按時抄報千米數和油料統計,填報車輛考核各項報表。做好本單位兼駕人員的考核工作。為滿足生產服務的車輛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兼駕的配置比例。
1.3 兼駕管理調度
公司于2012年1月制訂了《本部兼職駕駛員管理辦法》,對兼駕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兼駕職責、兼駕準駕證制度、兼駕及其所駕車輛的核定、兼駕管理和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做出了具體規定。
2 生產服務車輛兼職駕駛員管理狀況分析
總結近年來的兼駕管理狀況分析如下:
2.1 優點
(1)使用兼駕能更好地貼近生產一線。因兼駕車輛固定在生產單位和班組,便于車輛使用單位掌握車輛動態,工作響應度較快,增強生產單位的用車靈活性,有效壓縮出車時間,滿足生產一線的用車需求。特別是事故搶修時能做到快速響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使用兼駕節約了車輛運行成本。如公司本部兼駕車輛53輛,按“一車一專駕”配置,需專駕53人,專駕年人均費用4.8萬元,小計254.40萬元;兼駕每車輛年平均補貼費用1.10萬元,小計58.30萬元;僅此一年節約車輛運營成本約196萬元。
(3)使用兼駕能降低輿情風險。兼駕了解公司內部管理要求,有較強的主人翁意識,在公司長期的系統的教育管理基礎上,兼駕具有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和輿情風險防范意識。特別是在社會輿論監督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可有效減少公司在車輛使用規范性上的負面影響。而專駕因待遇不對等造成企業歸屬感不足,難免會造成負面影響。
2.2 缺點
(1)兼駕在履行本職工作的同時,車輛的車容、車貌存在臟、亂、差的現象,日常的車輛維護保養、檢查也不足,致使車輛維護保養費用相對增加;專業技能不強,交通安全意識相對薄弱。
(2)兼駕車輛利用率不高。兼駕車輛基本上是兼駕個人或所在班組使用,無法根據生產計劃實行車輛統一合理調度,從而降低了車輛的使用效率,難以實現資源共享。
(3)客觀存在交通安全責任風險。在安全管理不斷細化、深化、對指標要求越來越高的前提下,各生產單位產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意識,兼駕對違章及交通事故的考核責任成本高、安全責任大,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
3 生產服務車輛兼職駕駛員管理的思考
3.1 配置兼駕的必要性
3.1.1 加強依法治企的需要。隨著國網公司車輛清理整頓工作的開展和“三集五大”工作的縱深推進,培養“一崗多能”型員工是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特征。同時,勞動定員標準日趨合理,專駕的配置將大幅度降低,規避用工風險已成為車輛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3.1.2 提高經營效益的需要。在車輛運營成本中,專駕的人工費用約占整個運營成本的40%以上,不僅比重最大,同時也最具有彈性。如果能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依法合規的控制專駕數量,就可以減少人工成本,達到顯著降低車輛的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3.1.3 保障企業生產的需要。受公司綜合計劃投資結構的影響,每年用于車輛運行的費用逐步降低,專駕待遇偏低,其收入與社會上其他單位相比有一定差距,導致專駕流動性大,工作不穩定,隊伍規模不斷縮小,造成生產上用車矛盾,安全風險不斷增強。配置使用兼駕可以有效彌補專駕的不足,保障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3.1.4 維護企業形象的需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社會對央企公車使用監管力度日趨嚴格,長期使用專駕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懈怠,以至于因待遇不對稱等因素產生消極對抗情緒,其矛盾積聚越來越深,甚至出現越級上訪情況,用車規范等方面的負面輿情始終處于臨界狀態,影響企業社會形象。使用兼駕不僅僅能夠使駕駛人員在思想保持積極的精神,而且還能夠維護企業形象,使得企業不會受到外界輿情的影響,員工之間也不會出現待遇上的不對稱,所以配置兼駕既能夠維護企業形象,又能使駕駛人員以更加的積極心態去駕駛車輛,進一步的提高了駕車的安全性。
3.2 加強兼駕管理
3.2.1 完善兼駕管理制度。搭建兼駕管理機制框架,形成相對完善、相對統一的兼駕管理辦法、考核細則、補貼標準的指導意見。妥善處理兼駕主、次專業關系,理順歸口管理部門、車輛使用單位、車輛服務單位、兼駕人員的“責、權、利”界面。嚴格執行兼駕準入和退出機制,確保兼駕隊伍管理處于可控、能控、在控狀態。
3.2.2 將駕駛技能列入生產崗位員工上崗條件。公司人力資源部在制定崗位工作標準時,將駕駛技能列入上崗條件中,明確要求兼駕,同時也明確兼駕人員相應的崗位待遇,這樣可從根本上解決兼駕發展和補貼列支渠道帶來的矛盾。
3.2.3 完善兼駕的考核細則。依據“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管理原則,強化對用車單位的考核,嚴格的規范兼駕的注意事項,將兼駕的日常管理、安全教育、技能培訓及車輛安全檢查、交通違法現象和交通事故等納入用車單位的績效考核。這種考核實際上是能夠更好的保證駕駛車輛的安全,使得更多的駕駛人員有很好的安全意識,并且在駕駛中養成一定的開車習慣。
3.2.4 完善兼駕車輛配套保障體系。為了能夠使兼駕車輛提供更好的安全性能,需要做到對車輛進行一定記錄,包括記錄行車千米數,車輛的行駛年齡,是否出現過事故,維修的次數等等,不僅僅做好記錄還要對車輛服務單位要建立健全車輛技術檔案,定期開展車輛安全技術狀況檢查,確保兼駕車輛的車況處于良好狀態,消除兼駕后顧之憂。車輛使用單位要配合車輛服務單位開展安全駕駛培訓,定期對兼駕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降低交運違章率,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了對生產服務車輛兼職駕駛員管理基本情況進行相應的闡述,分析出當前兼職駕駛的配置,兼職駕駛歸口管理及分工,以及兼職駕駛管理調度等現狀,了解了兼職駕駛中駕駛人員與車輛的分配,負責的管理部門和車輛的使用單位。并且對生產服務車輛兼職駕駛員管理中的優點與缺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公司使用兼駕能夠節約很大的成本了,減少了一定的成本資金投入,并且降低了公司的輿情風險。但同時也出現了駕駛員專業技能不強,交通意識薄弱、駕駛車輛的日常維修費用高等特點,為公司帶來一定的困擾。最后文章針對出現的情況,加強了兼駕的管理。公司還需要不斷去加強兼駕的管理,以期做到公司既能夠節約很大的資金,還能夠保障駕駛上的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