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悅 蒲志琴 顧穎 杜宇寧
摘 要:小微企業對于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繁榮經濟、穩定社會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當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探討小微企業如何能在經濟新常態中克服自身缺陷、迎接宏觀環境的挑戰、把握機遇、尋求出路對于保障經濟發展目標、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微企業;新常態;互聯網+;機遇
中圖分類號: F2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0-14-2
0 引言
我國的小微企業具有數量大、分布廣、類型多、活性強的特點,是市場機制的基本組織和群眾生活的基礎平臺。小微企業一方面吸納就業面廣,另一方面,也是創新的主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微企業若想求生存,就必須加強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穩步進入新常態,社會各界對小微企業的關注與日俱增,政府對小微企業的發展格外重視,但小微企業若不能及時調整適應經濟新常態,順應時代潮流,則仍然無法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爭得一席之地,故推動小微企業健康成長、快速發展對我國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 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1.1 經濟新常態
新常態一詞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發展階段緊密關聯。2014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概念,并于11月10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集中闡述了我國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三大特點,集中表達了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機遇的樂觀預期。經濟新常態表現為經濟增長率下降、“滯脹”隱患出現、就業壓力減小、消費占比提高、產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轉換,以及對自主研發的需求增加(劉偉等,2014)。
1.2 小微企業的界定
我國的小微企業,由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于2011年首先提出,為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我國對于小微企業的定義較為公認的是2011年6月18日工信部發出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提出的劃型標準,這一文件中對中小企業的劃型界定行業覆蓋面更廣、指標選取更加靈活、簡化,是一種新的界定標準,具體是: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為微型企業。
1.3 新常態下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概況及社會作用
小微企業的發展與國民就業、經濟增長及社會穩定密切相關,涵蓋了國民經濟各行業(84個行業大類、362 個行業中類和859 個行業小類)。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生產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的 60%,納稅額占國家稅收總額的50%,完成了 65%的發明創新和 80%以上的新產品研發。其在經濟運行“新常態”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3.1 吸納就業
我國有勞動力人數近8億,就業人數已達 7.67 億,而新增就業和再就業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小型微型企業。一方面,在同樣資金投入的前提下,小型微型企業的同單位勞動力投入和產值勞動力使用量均明顯高于大中型企業;另一方面,小型微型企業是解決我國城鎮人口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其他非農領域轉移的主要渠道。
1.3.2 促進科技創新
在激烈的現代市場競爭中,小微企業既是最具活力的經濟主體,也能夠積極主動研發新產品,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當下,小微企業正從傳統低端的加工制造轉向高新技術領域,其能夠引進新技術,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進而推動行業發展。
1.3.3 培養企業家精神
小微企業對經濟效率、創新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以及企業家精神的形成均有促進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不僅能夠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企業管理人才,更能夠帶動企業生產技術的升級與改造,促進科技的進步。
1.3.4 深化體制改革
當前小微企業多數都分布在第三產業,其不但和用戶生活緊密關聯,而且貼近市場,在最激烈的市場競爭領域中活躍。小微企業處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最基層,相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小微企業的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引起的社會震蕩小,因此,小微企業的發展給大中型企業的改革奠定了基礎,更為經濟多元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小微企業在新常態下的發展機遇
2.1 社會財富富裕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國內積累了大量的社會財富。政府在逐步采取一定的政策引導資金流向,使居民財富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促進。從宏觀角度來說,國內小微企業的發展需要的社會資本充足,然而傳統小微企業的吸引力不足,因此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將是吸引社會資本的重要主體。股票市場也充分反映了這一點,創業板指數的不斷上升,反映出創新型企業對資金的吸引力更強。所以資金雖然某種程度上是小微企業發展的約束因素,卻更是促進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
2.2 互聯網+開動新局面
互聯網+是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發展的新局面,是知識創新、科技創新推動的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網絡平臺。通俗來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與各個傳統行業的結合,這是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使互聯網對社會資源的配置起到優化和集成的作用,并使各種創新成果貫穿于社會各個領域之中,尤其對小微企業的建設發展貢獻極大,有利于提升全社會的科技創新和生產力發展。
2.3 科技創新形勢好
大學生是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尤其是90后大學生,其不但擁有顯著個性,更熱愛創新,敢于挑戰,樂于探索新事物,故小微企業可憑借自身活力強、發展創造空間大的特點吸引90 后員工,90 后新員工的加入,不僅能解決小微企業用人難的問題,更能為小微企業創造新的能量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與科研產出。
2.4 個性化市場需求普遍
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成熟的自然結果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其變化體現為需求越來越趨于個性化??梢哉f,未來的市場就是個性化需求的市場,誰能把握個性化需求的特點誰就能影響消費的潮流,主導未來的市場發展。新常態經濟下,我國企業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優化結構和生技產業,從滿足消費者大眾化需求轉移到滿足其個性化需求,從低端制造逐漸往高科技生產過渡。小微企業自身規模小,變革風險低,故小微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勇于嘗試,搶占個性化需求市場。
2.5 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化
在消費需求趨于個性化的同時,市場本身也在發生變化,體現為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究其原因,則得益于技術革命加快,從技術到產品的實現加快,同時,企業掌握市場需求的能力也在提升,再加上便捷快速的物流體系,導致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產品制造從大批量生產轉向小批量制造,企業管理更接近扁平化,營銷從數量轉移到質量,能更清楚掌握消費者需求,并快速反應,小微企業的優勢得以強化。因此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動力。
小微企業是我國企業結構機制的基礎,是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是社會穩定的支撐力量,又是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積極應對和化解經濟循環周期下行階段壓力的助攻目標,故政策方面應當圍繞主導產業、潛在的目標發展市場和當地資源,盡可能為小微企業提供方便減小壓力,為其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小微企業自身則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改變自身缺陷,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全面發展,在新常態經濟條件下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 考 文 獻
[1] 李楊,張曉晶.“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邏輯與前景[J].經濟研究,2015.5.
[2] 劉偉,蘇劍.“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J].經濟科學,2014.4.
[3] 王信川.結構性減稅惠及小微企業[N].經濟日報,2011-11-17.
[4] 周瑩.經濟新常態視角下小微企業發展路徑選擇[J].中國總會計師,2015.4.
[5] 李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和結構動向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11.
[6] 任強,楊金亮.“新常態”下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及稅收措施[J].稅務研究,2015.5.
[7] 工信部聯.企業、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R].201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