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琪
摘 要:近些年我國逐漸邁向了信息時代,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人們有著更高的追求和更豐富的業余生活。人們更加注重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故在本文中以陜西省為例,主要對城鎮化背景下體育公共服務管理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城鎮化背景;體育公共服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 G81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0-32-2
0 引言
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面臨政府有效供給與公眾需求的矛盾、社會力量薄弱、公眾滿意度低等一系列困境,相關政策法規的宏觀規劃指導與體育公共服務的微觀落實存在較大差距,其形成根源來自多個層面。在中央全面推進和深化體育改革進程中,除了從國家與政府層面進行體育體制與機制改革外,關注社會層面的深層次問題,實現與自下而上改革的呼應與對接,才能全面徹底實現體育改革。
1 新型城鎮化的內涵研究
首先,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常住人口不斷增加,2013年城鎮化率達到54,77%,城鎮人口達到7.5億人,但其中2.89億人處于邊緣化狀態,并沒有享有與城鎮人口同質的生活保障水平。新型城鎮化要以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導向,按照每個常住居民的正常需求和城鎮的合理承載能力,科學引導人口流動,有序地推進農民市民化,全面提升城鎮化的發展質量,使全體居民能夠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其次,新型城鎮化是四化同步的城鎮化。為避免孤島城市、孤島經濟的現象,新型城鎮化必須通過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奠定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基礎;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促進新型城鎮化的智慧拓展;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實現城鄉融合一體發展,形成“四化”同步協調的發展格局。
再次,新型城鎮化是和諧共生的城鎮化。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中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諸多問題,促進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四者的協調發展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目標。新型城鎮化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不斷提高人口素質,保障居民享有同質的城鎮生活水平,實現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的局面。
由此可見,加快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城鄉一體發展的必由之路,其中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全體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是新型城鎮化的應有之義,也是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2 城鎮化與體育公共服務的關系
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城鎮化和信息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不僅在生產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生活方式上也是一樣,在生產方式上,其主要的表現就是主要就是由以前的農耕勞作逐漸變成現在的工業化生產、工廠流水作業以及腦力勞動,而且隨著勞動分工變得越來越細,人們所要重復的動作就會越來越多,長期的機械運動就會使人們出現身體局部的疲勞或者損傷,也就是所謂的職業病,職業病的出現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們的身體機能,使國民整體身體素質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通過相應的體育鍛煉就能夠使全身的各個肢體得到有效的緩解,能夠有效的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職業病的發生。所以為了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就需要修建一些體育場地,并且通過進行科學的指導來增加人們的體育鍛煉,從而有效的提高國民的整體身體素質。此外,人們的居住環境也逐漸變得比價封閉,通常鄰里不認識的情況是非常明顯的,所以通過體育活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們的溝通和交流,來有效的實現通過體育活動來愉悅身心和豐富業余文化知識的目的。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們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按照聯合國的標準來看已經達到了富裕的水平,但是據我國相關資料顯示,我過城鎮居民的生活主觀滿意度還比較低,存在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還不是很完善,居民的整體身體素質有所降低,所以我國需要加大力度來提高我國城鎮居民的公共服務設施。
3 陜西省城鎮化進程中完善體育公共服務的策略選擇
3.1 提高城鎮化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和社會化
針對陜西省目前的公共服務現狀,建議采取一個為主、四個依靠的政策來發展公共服務事業,在這里一個主體指的是政府,即在陜西省政府的領導下,來充分依靠各個部門、社會基層以及社會有關協會、個人注資,來有效的推動城鎮體育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此外各級政府還有與體育部門進行很好的協同,并且積極的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先進的服務理念,管理人員也要下到百姓中去,深入了解百姓的實際需要,由此來更好的做好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鋼管服務事業。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一定要依據城鎮化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一系列科學合理的體育公共服務發展戰略和方針。鄉鎮府要在其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從根本上改變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單一性,充分發揮公共服務體系主體的多元化。
3.2 積極宣傳體育信息進,增強居民體育意識
在陜西省城鎮化體育發展過程中,其需要一個合適的軟環境,這個軟環境指的就是適合體育發展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等,因為社會傳統文化觀念以及文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軟環境,而大眾傳媒方式卻能影響人們對體育的態度和行為。據相關資料顯示,如果一種體育項目在媒體上播放的次數比較多,那么從事這種體育項目活動的人數就比較多,通過科學有效的傳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縮短體育項目與人們之間的距離,而且傳播媒體的出現能夠在很大上為大眾提供休閑娛樂,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與體育信息進行宣傳的時候可以采取多種渠道,比如電視、廣播、書刊等。
3.3 堅持貫徹落實國家的農村體育政策
在陜西省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鄉鎮政府首先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的重視,一定要起到帶頭的作用。并且堅持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觀念,同時做好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理念,對鄉鎮體育建設充分重視起來,并且把其納入鄉鎮發展的總體規劃當中。此外還有加大對國家體育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積極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把體育強身健體的意識灌輸到各家各戶,有效的改變人們傳統的體育觀念,增加人們體育鍛煉的意識,有效的保證公共體育事業能夠健康順利的進行。
3.4 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發揮市場機制的紐帶作用
改善公共服務不能僅靠政府投入的增加和資源向某些領域的傾斜,更重要的是關注微觀方面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提升,特別是要正確認識并利用公共服務提供中的市場機制。市場機制作為構建政府與社會組織、企業平等合作關系的紐帶,只有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才能激發社會組織與企業承接公共服務的積極性,使其與政府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比如,在國民體質健康測試、體育健康咨詢與信息服務等規模經濟特征明顯,進入門檻較高等項目中,可以積極引進市場機制,建立政府體育部門及其他部門協同、市場主體競合的局面,促進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效益的提高。
總之,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體育公共服務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陜西省體育公共事業發展過程中要積極的改變傳統的體育觀念,不僅要增加體育設施投資,還有擴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體育鍛煉的思想和意識,政府要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發展體系,推進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治理的現代化。對我國城鎮化建設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王伯超,王偉超.新型城鎮化發展理念下的佛山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4).
[2] 易劍東.中國體育公共服務研究[J].體育學刊,2012(02).
[3] 張松奎,曹原.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創新發展路徑及啟示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