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秀
游戲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英語課堂中的“座上賓”,出場頻率可不低,它對于活躍教學氛圍、調動學習熱情、開展教學活動有著魔法般的效果。然而,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會起膩,游戲教學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冷飯”如何炒出新味道,舊招式如何用出新意就成為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新挑戰。在本文的教學實踐中,我從老話題“游戲教學”入手,就如何以激勵打開學生“金口”,以體驗促進口語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以充滿新意的教學游戲激活我們的口語教學,點燃學生們“開口”的表達激情,把“要我說”變成“我想說、我要說、我能說”。
一、互動游戲,引發彼此共鳴
口語表達是一個互動性、交際性的動態過程,它關注的并非只是信息的輸出,還有信息的交換與交流。因此,在口語教學中,尤其是開展口語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插入一些互動性的小游戲,以互動游戲的方式,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得教學有回聲、學生有回應,如Mouth words(猜口型游戲),通過猜口型的方式,以無聲勝有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連鎖問答),以連鎖問答的方式進行句型的操練活動,由此擴大游戲的覆蓋面,使句型操練滾動起來等等。
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3A《Unit 6 Colours》這單元的詞匯教學中,我在操練環節中插入了一個“變色龍”互動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大家介紹了“神通廣大的變色龍(chameleon)”,當變色龍開始變色時,學生們要一起喊“chameleon、chameleon,go,go,go!”。老師則隨機選出一名學生,說出變色龍變出的顏色。在這樣的互動游戲中,課堂渾然一體,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他們不僅積極參與,而且注意力集中,生怕錯過了老師的提問。
二、表演游戲,展現個性風采
愛表現是大部分小學生的天性。他們天真無邪,心里還裝不下太多的小秘密,一旦自己有新發現、新見解、新成果就迫不及待地想呈現給大家,期待獲得同伴、師長的肯定與贊許。在口語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學生愛表現的心理,改變游戲方式,創設一些具有表演性的小游戲,如常見的Do and guess,在表演過程中,猜測表演者想要表達的信息。
在6B《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story time)》中,為了強化學生們對語篇內容的理解,抓住獅子與老鼠的情感動態,如在“The lion was angry and wanted to eat the mouse.”這部分的教學中,通過張大嘴巴、配合雙手做出上前撲咬的動作,引導學生們體會獅子的“angry”。我在教學中插入了一個“情境大比拼”的表演游戲。在游戲中,我要求各個小組根據教師所給的任務,進行表情及動作的創編活動,通過即興表演,同時呈現的方式,選出“最佳小演員”。在這樣的表演游戲中,學生們更加愿意開口,并且逐漸從“開口”過渡到以對話為基礎的“說”,實現了我們口語教學的初衷。
三、競賽游戲,體驗成功喜悅
在游戲中適當地導入競爭機制,能夠有效地激活學生們口語實踐的動力,營造熱烈、進取的班級學習氛圍,對于擴大游戲的覆蓋面,激活口語教學大有益處。在口語教學中,我們可以插入一些競賽類的游戲,尤其是以小組競賽為載體的活動,如教學5B《Unit 6 In the kitchen》時,我設計了一個“Try to be a cook”競賽游戲,各個小組以抽簽的形式選出任務,如tomato soup、meat with potatoes、apple juice等。各個小組在接到任務后,開展口語競賽活動,以對話的形式討論“cooking”的過程,并以表格式的方式,將烹飪過程呈現出來。在這個PK游戲中,學生們從課堂進入到廚房,不僅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收獲了比賽帶來的快感,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口語水平。在教學《Unit 3 Asking the way》時,我則創設了“問路大賽”,設定同樣的目標,要求學生們通過“Plan A/Plan B/Plan C…”等不同路線,在規定時間內,到達相同地點,比一比誰的腳步最快,最先摘得紅旗。在這個比賽中,各個小組都馬不停蹄地開展問路對話,過關斬將,希望第一個到達目的地,摘得紅旗。
總之,小學生天生愛玩好耍,游戲是我們教學最好的“餌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能停留在已經取得的教學成果面前,把這些學生們已經輕車熟路的教學游戲反復應用,這個時候的游戲已經全然變了味兒,與機械訓練無別,學生們自然沒了實踐與表達的熱情。在口語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表達的實際需求,巧妙插入游戲,以游戲激勵學生的表達,促進學生們的口語實踐與創造。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八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