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許亮
摘 要: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看著比較簡單,實際工作中這門課是應用最廣泛的一門課,現代辦公離不開計算機應用基礎,生活也離不開電腦。那么如何學好這門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我們老師深思的。如何讓學生既能學會又有興趣去學好,這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生;改革
中圖分類號: TP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0-105-2
0 引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自發主動地去研究和探索這方面。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興趣,如何提升學習的動力。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如何改變教學思路,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考證通過率,通過本文進行初步的探討。
1 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基礎》存在的問題
首先,《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必修課,也是學生的考證課,很多學校也以考取計算機一級證書作為學生順利畢業的條件之一。但是學生的基礎層次不齊,有的來自城市,有的來自農村。從小受計算機教育的情況不一,導致學生的考證通過率也不一。另一方面計算機考試的版本也隨著計算機系統的更新在不斷更新,工作單位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的應用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光靠學生的在校學習,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如何使學生不僅能順利考證而且能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因此針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改革勢在必行。
2 實行分階段教育
按現在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的現在教育模式,實行以下幾方面的改革:
2.1 按學生的層次進行階段化教育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通過率低的問題,可以從新生一入學時鼓勵計算機應用程度還可以的同學參加計算機一級考試,如果考過的可以用一級證書來轉換計算機成績,申請免修和免考。也可以成立計算機互助小組,任命那些通過考證又想繼續提升的同學為負責人,制定互助計劃,定期進行考核,對提升較快的小組給予表揚和獎勵,以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另外分組的時候實行自由組合原則,但盡量避免基礎太差的同學在一起,實行優勢互補,以強帶弱的模式。針對基礎較差的同學,制定訓練計劃,不斷進行強化和提升。
2.2 教學課時的改革
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實行的是統教統學的模式,即計算機應用基礎分兩個學期來完成,這樣的安排有一定的弊端,尤其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全面開課,造成我系的工作量大增,教師備課不夠充分,結果可想而知。②目前我校的課時是每周二節,據遺忘規律來統計,大部分同學容易忘記,尤其是操作題。建議實行單雙周,周均三節或四節,這樣可以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并能提升教學質量。可以在晚上晚自習的時間,讓學生自帶電腦,進行練習,由各班學習委員或組長進行負責,整理出共性問題,待上課時統一由任課教師來解決。③可以開設選修課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由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擔任。也可以主題為考證強化練習班,或等級考試精英班和計算機興趣班,主要是增強實用性,用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④開展以計算機基礎為主題的比賽活動,如用word為基礎的海報制作大賽,以現代辦公為基礎的表格設計與制作大賽,以各種活動為題的PPT設計與制作大賽等,以比賽為基礎,鼓勵大多數同學參與,在比賽的同時,提升大家的技能。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資源較貧乏,共享的資源較少,每位任課教師都是各自為戰,雖然有共享的PPT和實訓報告,但是與最終的考試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建議增加共享資源,重點和難點可以錄制視頻,供教師和同學參考和學習。每一單元學習完之后,最少安排兩周的時間進行單項訓練,每個單項按照考試的標準時間來安排,如10分鐘之后,進行統一交卷,成績達到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加平時成績2分,以此累計加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實行綜合模擬考試,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考三次,取最高成績,作為平時的成績。
考試是檢測教學水準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只有教師重視了學生自然也會重視。計算機系統考試是目前較理想的一種考核方式,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因此,在對待考試的內容,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準備:①結合實際,以實例來命題,如果學生確實不會做的,可以用百度來探索,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用自己的方法來處理,這樣容易掌握和牢記。提醒學生盡量不要去抄襲或復制別人的作業。②改變考試的形式,機試為主,筆記為輔,兩者相互結合。期考總成績=期未機試成績×50%+平時測試成績×50%。③考試與平時的測試相互結合,提升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也要強調考證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報名全國計算機一級考試。一方面提升了學校的雙證率,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對將來的實踐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④增加教師的考核標準,如以前的20%-30%為基本標準,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如果增加對教師的考核,如在原來基礎上,達到50%為及格,70%為良好,80%以上為優秀,各個層次制定不同的激勵機制,這樣教師的積極性也會隨著提升。⑤組建計算機互助小組,每次任務,分組完成,每次評選優秀的小組,整體加平時成績。
2.4 設計創新教材
目前,學校所發的教材,基本用不上,都是以任課教師的課件為主任,為何不進行校編教材。根據目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實例進行改編教材,結合畢業生反饋的工作經驗,提升教材的實用性。另結合考試大綱,強化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的練習也有據可依,有例可查。重基礎,重練習,重實例為原則,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和拓寬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以最新的實例來操作,增加學生的興趣和操作的成就感。這樣,學生會覺得每做一道題都有收獲。可以不斷提升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成效。目前,不同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實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沒有創新和根據實際的工作而進行變化。所以,采用教學“三步走”的方案,也就是在計算機技術基礎方面簡單介紹計算機軟件的相關理論知識,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方面花大量的時間進行Office辦公軟件的情景教學,并重點進行Excel的相關案例教學。在基本技巧的講解后,增加了“如何通過Word制作公司企劃方案”、“如何通過Excel制作工資表、銷售清單統計與分析表”、“如何通過PowerPoint制作項目資產分析報告”等,并提供相關情景案例給學生課后練習和參考。
2.5 課堂形式的改革,實行模塊化和興趣教學
每一個模塊要不斷細化和專業化,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一人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玩手機,睡覺。這種授課方式效果差,收效甚微,課堂較苦燥。現在全國都在推廣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完成。所以,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嘗試體驗式教學法,把每次課分成項目,由各個互助小組按項目去完成任務.根據任務完成的情況,來評定各小組的成績,最后,再進行難點分析和重點講解。比如學生學習Word 時,學到“文字的格式化”,教師事先給出排版效果,讓學生模仿排版,在遇到不會的知識時,學生會主動翻書或問教師,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他們好奇、好動、喜歡動手操作的最主要的特點。細化每個模塊,讓學生學習起來知道哪些可以用哪些土方,不會亂了。如編輯文檔就用word,表格制作就用excel等,一步一個腳印,學生學習起來,也會不斷增加信心。
3 小結
總之,計算機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的課程,作為教師,要充分了解高職高專學生的個性和心理,他們動手能力強,愛實踐,只有不斷的強化他們的信心,才能提升他們對計算機應用學習的興趣。所以,進行項目化測試,實行鼓勵制,激發他們內心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那種激情,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和改變自己。
參 考 文 獻
[1] 鄭麗,徐穎超.獨立學院計算機科學導論教學研究[J].中國培訓,2016(02).
[2] 辛玉強.淺談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及未來展望[J].才智,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