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七
【摘要】地區文化館工作成績與工作質量與文化館員工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關系。本文在論述文化館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為什么必須堅持高標準的基礎上,對于文化館群眾文化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技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文化館;人才素質;人才培養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館的發展也與經濟發展同步,駛入了快車道,在經濟發展的支撐下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特別是館舍建設和業務設施、辦公器材的配備,日趨完善,硬件設施與十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基本能適應滿足文化館工作的需要。但是,與硬件建設相比,目前文化館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等軟件建設則顯得相對滯后。一個地區文化館工作成績的大小、工作質量的優劣是與文化館員工素質能力的高低成正比的。員工素質高,文化館工作成效和質量必然優秀;反之,則平平庸庸,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因此,必須以長遠的眼光,補齊文化館軟件建設的短板,重視文化館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把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過硬、業務水平高、組織能力強的人才隊伍作為文化館建設的重點,從戰略的高度,從保持本地區文化事業長久興旺發達的高度做好文化館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為此,本文將就文化館群眾文化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條件和能力提出以下觀點,求教于各位專家學者。
一、文化館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為什么必須堅持高標準?
文化館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是文化館的性質和工作任務所決定的。文化館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了文化館的性質和工作任務,即文化館是政府設立的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機構;是組織當地群眾開展文化活動、對當地群眾進行文藝培訓、保護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文藝作品、研究文化活動規律、向當地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公共文化機構;是當地社會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中心、培訓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創作中心;是學習、宣傳、實踐先進文化的主體力量。其主要任務是組織本地區示范性、導向性文藝演出、比賽、展示活動;培訓本地區文化專業人員及社會文藝骨干;組織文化活動和文化業務交流,注重組織、引導群眾文化活動協會(團體)開展培訓交流;搜集、整理、傳承、保護、宣傳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中心工作,及時創作反應時代、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深入基層,配合文化部門開展社會文化調查研究,為文化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要準確體現文化館的性質及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文化館必須聚集一批有事業心、有責任感、綜合素質高的群眾文化輔導專業隊伍,這是文化館工作條例的要求,同時也是保證群眾文化繁榮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基礎。
二、文化館群眾文化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技能。
(一)輔導能力。輔導能力是群眾文化輔導人員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是一種從較低層次發展而來的基本技能。輔導能力包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杰出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行之有效的教授方法。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等各藝術門類的基礎理論知識,俗話說,吹拉彈唱,打球照相,各種藝術門類的基礎理論知識,你必須至少掌握一門,當然,一專多能更好。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獲取途徑多種多樣,通過學校教育獲取,通過社會教育(如培訓)獲取以及自學成才獲取。不論是哪種途徑獲得的,都必須是真才實學,學有所成,來不得半點虛假。掌握了基本的專業技能后,還應該具備和群眾相處,和群眾打交道的技能,即組織協調能力。輔導是一種社會活動,輔導人員要經常到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去輔導、指導,掌握做群眾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將確保輔導工作的順利進行。最后是教授方法,這也是輔導能力的組成要素。在輔導群眾業余文藝團隊時,要有耐心,真誠熱情,講解透徹,語言通俗易懂,示范動作準確;要鍛煉一定的口才,掌握較強的語言表達傳授能力。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口舌白廢,形象地說明了教授方法的重要。
(二)創作能力。創作能力是檢驗一個人專業功底高低的標志,是一種中級層次的實踐技能,是文化館每個輔導人員必須達到、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當然,也是個人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創作能力的獲得,要以下面幾個條件為前提,即扎實過硬的專業技能;敏銳的鑒賞能力;豐厚的生活積累。創作能力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經過長期的磨練,潛心學習,不斷實踐,由低級到高級,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來的。文化館群眾文化專業人員不能停留在只會輔導的層面上,要努力學習,使自己的水平上升到能創作藝術作品的層面,從而創作出許許多多優秀的文藝作品,豐富本地區的群眾文化生活。
(三)研究能力。研究能力屬于高層次的專業技能,是文化館群眾文化專業人才全面成熟、素質全面提升、能力全面深化的標志。能跨入高層次研究人才的行列,表明你已經具有透徹的分析能力、嫻熟的寫作和駕馭文字的技能和豐富的資料積累。在此基礎上對文化藝術的專業課題、群眾文化的基本規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方方面面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和研究,并寫出高質量的理論研究文章,進而指導本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研究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文化館綜合素質的代表性人物,對于文化館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是剛性的需求,最好是每個藝術門類能有一個。畢竟,一個地區文化館的名氣,群眾文化繁榮與否,文藝作品質量的高低,與有無大師級人才密切相關。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是梅先生對大學的評價,用這樣的觀點評價、定位文化館,也是滿合適的。因此,我們應該十分認真地思考人才培養的問題,要把人才培養擺在重要位置,要創造條件,提供平臺,打造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文化藝術專業人才,以人才的優勢和影響力推動群眾文化事業持續發展。個人的業務成長是循序漸進的,呈階梯式發展的。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初級水平的輔導能力會向中高級水平的創作能力、研究能力發展。輔導能力、創作能力、研究能力之間也是彼此聯系,相互作用的。高層次能力是在低層次基礎上獲得的,具備高層次能力后,又會反過來指導、推動、促進輔導、創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