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陳文紅

摘 要 本文針對當前士官教育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致力于解決課程教學中的兩個“脫節”問題,給出了加強課程教學銜接、增強實際教學效果的具體做法,本文最后提出了以后課程改革的方向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士官教育 課程改革 師資隊伍 理實一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13
Sergeant Education Electrical Specialty Basic Curriculum Reform and Exploration
ZHANG Tao, CHEN Wenhong
(Wuhan Ordnance Officer School, Wuhan, Hubei 43007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officer electrical specialty basic course teaching, aims to solve two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ut of touch",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is given in this paper,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Keywords: sergeant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staf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0 引言
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是職業技術教育士官電類、機電類等專業入門性質的課程,是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一類課程,主要任務是使學員獲得電類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涉及知識面廣、內容多、理論抽象、實踐性強,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開展專業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1 改革背景
隨著士官院校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校電類專業基礎課已經基本形成了以任務驅動為牽引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以學員為主體、教員為主導,教學效果較之前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教學中還是凸顯了一些問題。
(1)電類專業基礎課與專業結合不緊密。一是有些電類專業基礎課授課教員對專業裝備不熟悉,對專業電路認識不夠、了解不多,課堂舉例不能與“裝備”俱進,應用舉例過于“陳舊”;二是教學實施中過于注重知識的“系統性”,過于強調“體系”,服務裝備、服務維修意識不強。這影響和制約著專業基礎知識在武器裝備維修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弱化了對于專業課教學的輔助作用。
(2)電類專業基礎課程間的結合不夠。各門電類專業基礎課程雖然緊緊圍繞著自己的課程特點組織實施,但電工課程與電子課程之間、各門電類課程之間的關系過于獨立、自成體系,在教學實施中過于“收斂”,基本上都是在圍繞和實現各自的教學目標、知識點在講解,“發散性”的講解和引導不夠,一方面導致課程之間的銜接與反饋不緊密,不利于學員知識上的銜接和技能上的應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員創新性思維的形成。
(3)課程標準的專業區分度不明顯。不同的裝備、專業所需的知識點不同,那么在課程標準制定時,針對不同的專業學員必須要有明確的培養方向定位,選取的實訓內容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選取不同的實訓內容。例如,我校的電源專業,側重的是裝備系統的電力保障,在內容選取上就要以安全用電、電路的基本組成、交流電路的連接、強電參數的測量、故障排除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項上下功夫;我校的雷達專業,側重的是裝備的使用、檢修保障,在內容選取上就要以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路的基本電路組成、單元電路的焊接組裝、參數測量、故障排除及注意事項的選取。
(4)師資隊伍的梯度及分工不夠明確。要提高學員學習效果,首先要提高教員的實際教學能力。目前教員隊伍中,一是缺少全面了解本行業發展的學術帶頭人;二是沒有設定專門的課程設計人員,從宏觀上對課程教學進行設計與組織;三是在課程建設中,還缺乏具有高水平學術造詣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員主持精品課程建設。
2 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改革
我校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改革,是在之前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改革與探索。本改革實踐活動以致力于解決兩個“脫節”為目標,通過專業所需知識調研,明確各專業的知識需求;通過專業需求分析,確定各門課程的授課內容;由各知識點的關系,確定課程培養目標;圍繞培養目標,細化學員能力培養方案,加快學員能力形成。
(1)進行專業調研,確定專業需求。為了適應任職教育特點,全面了解我校電類、機電類等相關專業對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情況,進一步明確之前所講授的知識點哪些是專業需要的,哪些是需重點講解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及有哪些需要補充的知識點,使課程教學更具合理性、針對性,將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細分成知識點,由各相關專業教研室按照各知識點“一般需要”、“重點學習”、“不需要”、“需補充的知識點”四個方面,采取問卷調查和當面座談的方式,按照電類專業和機電類專業兩個方向對全校所有涉電裝備教研室進行調研。
根據課程知識點調研情況反饋,雖然不同專業對各門課程知識點的要求不盡相同,但普遍要求進一步弱化推導計算內容,對電路的講解側重于電路結構和最終結論。部分專業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新器件、新技術介紹性的內容。
(2)根據專業需求,重構課程內容體系。根據各門課程知識點的專業需求情況,本著“必需、夠用”原則,結合課程特點和學員認知規律,確定各門課程的知識點;同時,根據專業反饋對基礎操作技能的要求,明確課程技能點。梳理相關知識技能點間的聯系,確定課程教學必需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再對得到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綜合,即得各門電類基礎課程需要涵蓋的知識點與技能點,即明確了各門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內容。
(3)依據技能培養需要,確立課程培訓目標。通過對各專業反饋的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專業需求,立足學員今后發展,歸納出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總體培訓目標,形成《電類專業基礎課程能力綜合培養方案》。依據此培養方案,根據課程特點和學員能力形成規律,加強課程之間的銜接和反饋,制定每門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總體培養目標和知識、技能目標。
(4)突出能力培養,進一步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方法。之前制定的課程標準雖然規范了考核方式、成績比例、考核形式等內容,但每項內容的評判或打分并沒有明確的規范和標準,特別是對任務制作的考核,不同教員在考核重點、關注方向和把握尺度上相差很大,這樣就可能導致學員最終的考核總評成績不夠合理,一定程度上影響影響了學員成績的公平性。
針對課程實際、結合任務特點,設置規范、統一、量化的形成性考核評分標準。表1所示為“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LM317可調穩壓電源的分析與制作”任務的形成性考核評分標準。
(5)打造過硬的人才隊伍。針對大部分教員都不是師范類院校畢業,教育學理論相對薄弱,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等相關內容的理論培訓,主要培訓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職業技術教育等內容。針對年輕教員教學能力、課堂管控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不夠的局面,嚴格落實“以老帶新”督導制度,采取一對一傳幫帶方式,加強對年輕教員的教學能力培養。
3 下一步研究方向
(1)適應任職教育特點,進一步改革教學模式。我校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普遍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學員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較之前的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教學實施中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計劃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試點“理實一體”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當前職業教育培養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①理實一體教學是一種提高學生技能、手腦并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理實一體教學在實施時,有各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如“教學做”、“案例”、“項目教學”等,無論采用哪一種途徑和方法,中心點都是讓學生學到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市場競爭力。②
(2)教學上貼近裝備、貼近專業、貼近實戰。盡管電類專業基礎課程已經進行了幾年的改革與探索,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部隊裝備、學員專業以及實際作戰相差較遠。作為培養部隊軍械裝備保障士官人才的院校,電類基礎基礎課程是大部分專業學員必修的課程,如何在教學中做到貼近裝備、貼近專業、貼近實戰是今后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難題。
(3)在能力培養上,進一步細化能力培養目標。由于電類專業基礎課教學是為后面的專業課學習打基礎的,根據專業需求和學員今后成長需要,要求學員熟練掌握以下技能:常用元器件識別檢測、常用儀器儀表使用、電路焊接、電路故障排除、電路識圖讀圖等。對于每種技能,在實踐課教學設計中將技能點細化,例如常用元器件識別檢測技能培養上,就要細化為具體要學員掌握哪些元器件,每種元器件的識別程度,元器件的檢測標準等等,以便于在教學實施中加以量化考評。
注釋
① 李佳佳.加強服裝設計與工藝“理實一體,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改革[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9).
② 陳國良,張金鳳.“練一學一做”理實一體教學方法的研究[C].無錫職教教師論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