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 汪穎玲

【摘要】高等學校作為培養擁有終身學習和研究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學方法的選用過程中,就必須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黃山學院實施課程改革和雙語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雙語課程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尤為必要,但這不意味著為求方法而方法,可以以激勵為原則,設計以過程考核為主體的考核方式改革,以期通過考核改革促教學方法的適應性調整和改革,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方法;改革;激勵;考核方式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急需教學方法改革
21世紀的今天,市場需求多樣化的人才。然無論哪種人才,不僅僅是擁有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擁有終身會學習和研究的能力,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擔負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和社會責任,而后者絕不是簡單的灌輸就能實現的。教學在廣義上是指教的人以一定文化為對象進行學習的活;狹義上則專指學校教學,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專門內容的活動。[1]用型本科高校作為既不同于專門培養研究和學術性人才的重點院校,也不同于只重在傳授某一特定崗位操作技能及技巧的職業技術學院[2],加上大學生所在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里特點,要想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方法的選用過程中,就必須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就單純教學方法而言,應用型本科高校中使用的教學方法與其它高校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基本原理相比, 不見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都力求結合學科的特點,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可是長久以來,在高等學校中普遍有重“學”輕“術”的現象,應用型本科高校也不能回避,似乎只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如何并不重要,畢竟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方法改革,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籌劃設計、組織協調的,有經驗的老教師們受觀念的影響,容易墨守成規,新教師們對基本的教學方法掌握還不夠靈活,更談不上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了,加上不少高校在教師的職稱評定以及晉級、獎勵方面,主要是以教師的科研成果作為依據有關,所以對教學效果會產生影響的教學方法并不被老師們重視,即時有些高等學校的管理層倡導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改革,但因為缺乏相應配套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多半也是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并不能切實實施。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妙在啟發,貴在得法”,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和引導的主體,教學方法是否靈活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如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拓寬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課程實施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二、黃山學院課程改革與雙語教學建設
課程教學改革旨在以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 [3]取代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意圖通過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的形成,從而切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Holec(1981)把自主定義為“自己掌控自己學習的一種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為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自2014年春季學期開始,我校在107門課程中率先實施課改工程,2015年5月又推薦認定70門課程實施了課改。作為21世紀我國高校課堂的新生事物的雙語教學本身也是課程教學形式改革的一種具體形式。高校不少專業基礎課程和必修課程的理論體系均源自西方國家,具有實踐雙語教學的原版教材優勢,然原版教材的具備并不代表學科知識就能有效傳輸。在高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接受的大學英語教育一般重在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教學主題會涉及文教衛社等眾多領域,課堂氣氛也容易活躍。而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目標是以“原汁原味”的學習完成學科目標的重任,同時使學生具備兩種語言思維專業問題的能力,即首先強調學科學習,很多專業課程貴在嚴謹完整的體系,邏輯性很強,其趣味性往往不及單純的英語課。從我校的雙語教學建設現狀來看,自2008年開始至今已有15門課程成功申報立項為校級雙語示范課程,授課對象涉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旅游管理、會計學、酒店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本科專業學生。目前經濟管理學院在校本科生數近1800人,旅游學院達近2000人,雙語教學受眾面廣。經過建設期,在我校15門雙語課程中,順利如期通過結題驗收的有8門。然而現實問題卻是即使立項成功、甚至通過驗收的課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堅持雙語教學的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過于教學效果不佳,顯然,不佳的教學效果給師生都帶來嚴重挫敗感,“索性放棄”似乎成了一種無奈選擇,使得雙語教學面臨了尷尬境地。
三、雙語課程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尤為必要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其1972年出版的《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提出教會學生學習,即學生通過教學不僅能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能獲得獨立地學習與更新知識的方法與能力。縱觀眾多影雙語教學效果的障礙,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提高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平臺,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受體,固然其英語能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從而對雙語教學的態度會不同。作為教學活動過程中最重要組成部分的課堂教學,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實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作為雙語課堂教學實施主體,負有直接引導和激勵學生的責任,學生學習興趣是否能被有效調動予以配合,產生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是否生動密不可分,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灌輸和解釋層面。要想引人入勝,作為雙語教師,首先不能為追求雙語而雙語,欲速則不達,最好是具備熟練中文講解經濟學原理的經歷后,經過充分準備后再實施雙語教學。教師自身除了需要提高英語教研專業課程的素養,更為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以逐步培養、訓練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教給知識到教會學習這一教育目標的轉變,也意味著教學方法上的深刻變革”[4],作為雙語課堂教學主體的教師應該有效組織教學,突破非母語的障礙,切實提升雙語教學效果。
四、以激勵為原則,實現考核改革引導教學方法改革
通常來說,學生對課程投入的積極性不僅在于課程學科知識本身富含的趣味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能否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會對學生自主學習產生正面激勵,畢竟,很多學科知識本身,尤其是培養方案中專業基礎課程通常較專業必修課程更重在學科基礎能力的培養,枯燥的科學原理更多,光靠知識是否有趣味性形成激勵本身就是矛盾的,加上授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如果不到位,就很難帶動學生自主學習。
所以筆者認為,而絕不能為求方法而方法。如果制定了一套合理的考核方式,以考核促教學方法的適應性調整,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筆者在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中,結合雙語課程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要求,嘗試采用了以激勵為導向的充分體現“過程考核”的多形式組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提高,教學效果良好。課程最終評價取決于三部分:一是學生課程參與度評價,占0.2,具體包括學生考勤、筆記、個人表現
(學生考勤*0.5 +筆記評價*0.5 +個人表現)*0.2 [1]
二是系列的過程評價,占0.5,具體包括話題討論團隊互評、團隊內評、作業、聽練、對時事或生活中的現象經濟學分析
(團隊互評* 0.3+ 團隊內評*0.2+ 作業*0.2+時事或生活經濟學分析*0.2+聽練*0.1)*0.5 [2]
三是期末考核,占0.3,具體通過命題A/B卷實施閉卷考試
平時成績= [1] +[2] [3]
期末考核= 期末考試*0.3 [4]
期末總評成績= [3] + [4]
在整個考核方式上,相互激勵是重點。具體有一是弱化期末考核比重,減少講授時數,增加討論時數,通過話題分組討論,讓學生更加關心經濟理論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并通過團隊(小組)之間的互相評價來相互激勵。二是為避免團隊研討的“搭便車者”,在團隊互相評價基礎上通過優秀得分人數的比例設定要求團隊成員內部相互評價,并將個人課堂表現計入參與度評價。具體操作為由班長和學習委員協調,各組長牽頭,小組內成員互評要求公正公平公開,打分需要具體結果,即需要用數字來反映,考慮到以鼓勵為主以及小組之間的可比性,所以良好及以上最高可達到60%,具體要求如下:每小組其中優秀同學(計95分)不得超過小組總人數的20%,良好同學(計85分)不得超過小組總人數的40%,中等同學(計75分)不得超過小組總人數的20%,其余同學為65分及以下(計數時請以5分制)。三是對課堂筆記實施了兩輪評價,第一輪由每個團隊的小組長牽頭,學習委員負責,在團隊內部互相評價,推選30%左右的優秀筆記,再由任課教師逐一作出評價。以此讓學生之間互相能夠看得到同伴們已經為課程學習付出了什么,互相激勵,效果更好。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學生不自覺的被要求全程參與到教學,學生團隊協作精神也不自覺的被培養,因為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只是帶本書來上上課,聽聽結束。不能無準備,因為對話題討論的放棄將影響到整個團隊的成績;不能無準備,因為團隊中所有成員都能彼此了解,相互會做評價,有效彌補除了講授法、多媒體教學等方法的不足,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學習也變為了有意識有意愿的主動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趙靜敏.特色專業建設與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探討[J].科技信息,2006,(9).
[3]百度百科-課程改革[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k5zy991lcnFgiex
ZyeMptpEyWpTwFMq4ng1Hvv3_mL2MHzlzAB-87rUmXcyl6T9I5vGkv5MDYzE8tLgKjj9aK.
[4]冷余生.從講授為主到自學為主—論我國大學教學方法的歷史性變革閉.高等教育研究,1996(2).
作者簡介
汪艷(1979—),女,江西婺源人,經濟學碩士,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項目來源
本文受黃山學院教研項目 “課改背景下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雙語課程教學效果的研究——以黃山學院為例” 2015JXYJ15資助;本文受安徽省教育廳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探索 2014jyxm349資助,本文受黃山學院校級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 2014TSZY01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