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丹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這是習近平繼2013年8月19日、2014年8月18日的講話之后,關于新聞、宣傳、輿論工作的又一次重要論述,其思想精髓可以概括為“兩個要點、一個行動原則”。兩個要點是堅持黨性原則、尊重新聞傳播規律,而落實下來,使二者統一的行動原則就是堅持新聞工作“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
習近平一再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人民日報》為此還專門發表過評論文章和署名文章。這次習近平調研中央媒體,再提“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言語之間透露了對人民利益的傾注與關愛。例如習近平通過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遠程指揮系統,同正在河南省蘭考縣谷營鎮爪營四村進行基層干部作風調查的記者視頻連線。總書記指出,基層干部作風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新聞記者要深入調查研究,多掌握一手情況。幾位剛參加新春走基層采訪的記者報了采訪見聞。總書記鼓勵大家要接地氣,多采寫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
從每年的新年賀詞中,我們可以看到總書記對人民生命安危的關注。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說:“‘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天津港特別重大火災爆炸、深圳滑坡等事故造成不少同胞失去了生命,還有我們的同胞被恐怖分子殘忍殺害,令人深感痛心。我們懷念他們,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群眾的生活中還有一些困難和煩惱。黨和政府一定會繼續努力,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習近平以自己的言行踐行著他提出的“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要求。
習近平這次講話再次提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很有針對性,因為確實有些新聞工作者沒有擺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忘記了黨的新聞工作的光榮傳統和新聞職業規范。回顧一下黨的新聞工作的光榮傳統吧。1943年,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解放日報》總編輯陸定一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寫道:“我們做專業的新聞工作的人,卻有很大的缺點,因為你對于你所報道的事實沒有感性知識,無論如何不會像親身參加那個工作,尤其是領導那個工作的人知道得那樣透徹、了解得那樣親切的。所以在你作報道的時候,你一定要去請教那親身參加或領導這件工作的人,細細地聽,好好地記,寫成之后還要請他看過(或聽過)和改過,寫得不好就要聽他的意見重新寫過,以便真正求得忠于事實。” 穆青、馮健、周原于1966年寫的人物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稿子基本完成后,穆青讓周原帶著稿子到蘭考,在縣委常委擴大會上,朗讀這篇稿子征求意見”。這些縣里的領導干部,都是此前的被采訪人。2003年穆青逝世前夕還談到這件事:“在發表前讀給大家聽一聽,這樣做的作用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聽過的稿子,不會讓老百姓在接受時有什么障礙。”
深入實際,向群眾學習,做群眾的小學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的傳統,不應該丟掉。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