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丹
【摘要】在了解西藏發展第三產業的必要性基礎上,從兩個角度研究西藏三產的就業效應,針對西藏三產的就業效應,我們給予相應的對策分析,以提高第三產業的就業效應。
【關鍵詞】第三產業;就業效應;對策分析 西藏
一、西藏發展第三產業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西藏的第一產業農牧業并不發達,沒有實現大規模機械運作,生產效率低下。表一可見農牧業就業人數占據整個產業就業人數的半壁江山。雖然西藏的一產就業效應很大,但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并不相符,反映了經濟效率低下的一種社會狀態。西藏的第二產業先天不足,沒有良好的工業發展基礎,注定二產發展薄弱,難以帶動大量的就業,因此西藏第二產業的就業效應小。西藏第三產業具有后發優勢,不僅三產產值比重最大,且三產的就業人數比例也越來越大,具有超越農牧業的發展趨勢。
基于以上,我們發現西藏第三產業對于就業的帶動作用越來越大,具有超越農牧業的趨勢。因此,提高西藏的就業效應,關鍵是發展第三產業。
二、西藏第三產業的就業效應
《西藏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西藏的勞動力除少部分流動到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外,絕大部分都流向第三產業。這預示“十三五”時期,西藏勞動力供給呈現增加的趨勢。
(一)第三產業整體就業效應 研究西藏第三產業整體就業效應,最直接的方法即將三次產業的總就業人數與第三產業的產值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第三產業產值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能夠影響總就業人數多少個百分點。我們從《西藏統計年鑒》上選取1990-2013年的西藏三次產業的總就業人數與第三產業的產值數據。序列Y代表西藏三次產業的總就業人數,序列X代表第三產業的產值。將兩個時間序列對數化,得到序列LNY和LNX。對兩個時間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原序列LNY和LNX都不是平穩序列,對其一階差分,得出原序列的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序列,因此原序列仍然可以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下:
LNY = 4.27 + 0.15LNX (1)
t=(86.76) (13.71)
R2=0.90
從(1)式中可以看出,西藏第三產業產值每增加1個百分點,西藏的總就業人數就會增加15%。這是從整體上分析西藏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總就業人數的影響。第三產業下的行業眾多,各個行業的就業情況如何還需要做更加詳細的分析研究。
(二)第三產業各行業就業效應 分析西藏第三產業下的各個行業就業效應的情況。由于人均GDP包含了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階段、人們的收入水平等綜合信息,因此我們初步假設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發展與人均GDP有著某種密切的聯系。這里以人均GDP作自變量X,以各行業就業人數作因變量Yk。因為第三產業共劃分為15類行業,因此這里將Y1表示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Y2表示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3表示批發和零售業,Y4表示住宿和餐飲業,Y5表示金融業,Y6表示房地產業,Y7表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8表示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Y9表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10表示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Y11表示教育業,Y12表示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Y13表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Y14表示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而最后一類“國際組織”沒有相關數據,在此省略。根據前面的經驗分析,對這15個時間序列首先對數化,然后進行單位根檢驗.
結果得出LNY2、LNY6、LNY8、LNY11、LNY13、LNY14的一階差分不具有平穩性。因此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房地產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以及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六大行業無法進行協整分析。即無法進行人均GDP與就業人數的回歸分析。選取如下模型
LNYK =β0+β1LNX +ε (2)
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其余7個行業的回歸方程:
三、西藏第三產業的對策分析
針對西藏第三產業的就業效應狀況,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以提高西藏第三產業的就業效應。
(一)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 西藏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水平不高,傳統服務業如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吸收了大量勞動力,而金融業、房地產業以及計算機行業的就業比例很低,行業發展不充分。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就是要在充分發展傳統產業的同時,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加強現代服務業的就業效應。
(二)提高就業技能 在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同時,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同樣重要。如果勞動者的技能達不到行業的需求,就會產生結構性失業,造成失業和崗位空缺的同時存在。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勞動者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與先進的生產力相適應。因此,有關部門要與時俱進的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適應社會產業發展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江帆著.中國第三產業經濟分析(上下)[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2]李江帆著.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本項目由西藏大學碩士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科研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