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秀
摘 要:舞蹈是一種生命的運動方式,是人們用身體來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一直為廣大群眾所青睞,過去舞蹈一般的表演場合都是封閉的場所或者是舞臺表現形式,但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對自身建設的一些規劃,很多城市都建設了各具特色的廣場或者公園,而隨著現代人的心態的開放,以及人們敢于表現的心理,廣場舞逐漸成為一種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表現形式,風靡于各大廣場,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群眾廣場文化。
關鍵詞:廣場舞;和諧社會;生態廣場;文明廣場;文化活動
一、廣場舞的類型及其文化功能
廣場舞的類型大致可歸納為四種:第一種是原生態的舞蹈,在廣場舞中占很大比例,且種類眾多。該形式多分布在農村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例如草原上的蒙古舞蹈、新疆舞蹈、朔州的踢鼓子秧歌等。在節慶日,群眾自發表演。這些舞蹈多源于當地生活,具有地域特色。原生態廣場舞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厚,是很多新創舞蹈的基礎。第二種是在原生態舞蹈的基礎上加工和整理的舞蹈。這種形式多在保持原生態舞蹈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賦予舞蹈新鮮的時代感,如福建民間舞蹈《采茶燈》、山西的《高臺花鼓》、忻州原平的《鳳秧歌》等等。第三種是根據民間舞蹈素材創作出的新型廣場舞。其形式與內容都很豐富,如晉城快板舞《夸晉城》、運用芭蕾再創造的舞蹈《花兒朵朵》、老少皆宜的北京《新秧歌》,不受傳統因素的限制,音樂、舞蹈、編導均可自由發揮,豐富了廣場舞蹈的類型,但也因此失去了傳統舞蹈精華的依托,很難成為精品。第四種是踏歌型的廣場舞。此類型近幾年才興起,是伴隨音樂的高低音節奏而有序地踏出舞步,類似于交誼舞的節奏,慢三慢四、快三快四、中三中四等這幾種節奏比較常見,參與者一般是中老年人。
廣場舞具有特殊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內容,以熱情歡快的集體舞形式來演繹舞蹈藝術,融合了自娛性與表演性。不分性別、年齡,無論是新手還是行家,也不用忌諱舞姿是否優美,均可隨心所欲、自由發揮、盡顯個性風采。同時,廣場舞是體育與藝術在舞蹈中的融合,對形體、姿態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具有健美、放松的作用,也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緩解壓力并消除緊張情緒。人們翩翩起舞,注意力集中在音樂里,沿著節奏把情感都抒發在舞姿上,在舞姿中融入細膩的情感,動靜結合,意境深遠。廣場舞以舞蹈藝術的優雅潛移默化地培養人們的氣質,如今已成為城市人娛樂身心、陶冶性情的時尚運動。
二、改善群眾廣場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官方的宣傳和推廣
在眾多宣傳過程中,官方的宣傳一般是最具力度和強度的,而且官方的宣傳渠道也比較多種多樣,因為廣場舞在市民鍛煉及弘揚正能量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正面影響,所以官方要對廣場舞進行正面的宣傳和推廣,在這里,因為廣場舞主要面對的是人民大眾,所以社區和媒體的宣傳作用尤為重要,其間媒體可以宣傳廣場舞的積極作用、科學的訓練方式、方法以及訓練時間等知識,而社區可以組織一些相關的文藝演出等,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在推廣廣場舞的同時,不僅促進了社區居民的健身,加深了居民對廣場舞的認可,同時還促進了社區民眾身心協調健康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對公共場所的建設及對公共設施的投資
因為廣場是廣場舞的聯系場所,所以要推廣廣場舞,廣場是首當其沖要有的,而廣場的建設是在政府規劃下才能有的,所以政府應在對公共場所進行規劃時,加強城市廣場及公園的建設,為廣場舞的發展提供場所。同時介于廣場舞音響設備低劣、缺乏無線耳機等問題,政府需要加強在此方面的投入,利用財政資金等為廣場舞配套較高檔的音響設備、無線耳機等設施,供人們在跳廣場舞時所用,其余時間即存放在社區等場所,這不僅確保了公共資源的安全性及被合理的有效利用,同時還有利于廣場舞的健康發展,是服務型政府服務民眾的一種新形式,促進了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
(三)進一步規范廣場舞的發展
因為廣場舞確實存在噪音污染的嫌疑,對周圍民眾的生活及作息造成了很大困擾,所以在當下為很多人所詬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發動政府的作用,比如在廣場舞的排練場所張貼廣場舞排練時間,這一時間要盡量避免人們的作息時間,比如上午8點以前,中午2點到4點中間,以及晚上10點以后,從而有效規避掉廣場舞對周邊民眾的侵擾;同時各大媒體等輿論平臺,也可以傳播廣場舞規范發展的建議及意見,比如為舞者配備無線耳機等,從而提高廣場舞發展的規范性,避免其對周邊民眾的影響;另外,可以通過加強宣傳,強化民眾對廣場舞的認可,排除其摒棄情緒,讓廣場舞與民眾間能相互理解、包容,從而促進廣場舞的規范化發展。總之,廣場舞的規范發展,需要政府、媒體、廣場舞者及周邊民眾的共同努力。
(四)加強對廣場舞文化的發展
之前的廣場舞形式比較單一,一直也被戲稱為“大媽舞”,隨著其形式的不斷豐富,比如除卻秧歌、健身舞,另外出現了交誼舞、民族舞甚至現代舞等多種形式,這使廣場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普及,其人群已經從五十歲的大媽蔓延至二三十歲的小姑娘,受眾頗廣。作為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廣場舞在現在更多地被當成一種健身的方式,隨著歡快的節奏,舞出各種姿態,美感已經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人們更注重的是一種身體上的健康;在健身的同時,廣場舞還能健心,讓人們在熱鬧的舞蹈中,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其在很大程度消除了人們窩在家里看電視、上網游戲、打麻將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幫助人們走出家門,走進歡快的節奏中,讓跳舞為自身帶來快樂,同時人們還能進行廣場舞方面的表演,借此提高自信心,找到自我價值感,是一種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形式。
三、結論
廣場舞在催化城市文明的同時,把不同層次、素質和愛好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讓他們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天地,城市也因此充滿和諧溫馨的生活情調。文化廣場上處處洋溢著溫暖、快樂、和諧的氣氛,城市空間的孤獨冷漠不再占上風,一種久違的歸屬感沁入人們的心田……如果說群眾文化是一個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那么,廣場舞就是城市文化狀態的一個縮影。我們要讓廣場舞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人們身心健康,促進和諧融樂氛圍的締造,從而真正成為一種全民娛樂身心,社會和諧發展的文化形式。
參考文獻:
[1]丁漢輝. 論我國廣場舞之盛行及發展[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4(02)
[2]竇彥麗,竇彥雪. 廣場舞文化溯源與發展瓶頸[J]. 四川體育科學. 2013(02)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定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