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中國不可戰勝的秘密 對美國奧斯卡獲獎紀錄片《苦干》的解析[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抗戰時期重慶外交界研究”(2013-ZDZX30)、“抗戰大后方西南歷史研究”(2013-ZDZX11)的階段性成果。
[提要] 曾獲得奧斯卡獎的美國紀錄片《苦干》是一部真實記錄中國抗戰大后方艱難歲月的史詩畫卷,也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無可替代的影像史證。2015年該片引進到中國,立刻引起強烈反響。它真實記錄了日軍對中國無差別轟炸的罪行,讓世界了解日軍侵華真相,推動美國對中日戰爭的立場從“中立”轉向“援華”,同時也創造了電影紀錄片的歷史。它向世人揭示了“中國人與生俱來的精神”是“中國不可戰勝的秘密”之所在,也是侵華日軍不能跨越的新的長城?!犊喔伞芬惨虼顺蔀檎故局袊箲疖泴嵙Φ慕浀渲鳎两袢葬尫胖袊幕泴嵙Φ莫毺伧攘?。
[關鍵詞] 文化軟實力;苦干;抗戰紀錄片
[作者簡介] 周勇: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反映中國抗戰時期大后方艱難歲月的美國彩色紀錄片《苦干中國不可戰勝的秘密》是由華裔藝術家李靈愛策劃并出資,由美國年輕記者斯科特1939-1940年在中國拍攝,并于1941年6月在美國上映,在西方曾風靡一時。1942年,該片獲得奧斯卡特別獎。我深感這是一部真實記錄中國抗戰大后方艱難歲月的史詩畫卷,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無可替代的影像史證。
這部電影沒有選擇正面戰場,而是選擇了中國抗戰的大后方,著力揭露日軍對中國戰時首都重慶的無差別轟炸的暴行,著力于從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精神面貌來探尋“中國不可戰勝的秘密”,這就大大提升了影片的價值,使之具有了史詩性。該片最為可貴之處在于,這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刻,對中國抗戰得以堅持并將取得勝利的原因最客觀準確的預測。因此,《苦干》也是展示抗戰時期中國軟實力的經典之作。
本文旨在通過對《苦干》進行初步解析,以加深對中國抗戰軟實力歷史貢獻的認識,從而向國內讀者揭示美國記者斯科特追尋“中國不可戰勝的秘密”的答案。
一 《苦干》揭示了中國不可戰勝的秘密
影片一開始,斯科特就美國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綏靖政策進行了直言不諱的批評。他認為:“世界大戰的戰火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可我們對那里的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難漠不關心?!薄笆澜缭絹碓叫?,各國糾紛不斷。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對于我們同樣至關重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的相當長時間內,美國和西方國家對日軍侵華實行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美國對日本雖有譴責,但仍未放棄綏靖政策。美國反對制裁日本經濟,也不愿對中國進行物資上的援助,還竭力緩和同日本的矛盾,更盡量避免與日本直接沖突。美國民眾普遍對中國的抗戰不了解也不關心。斯科特告訴美國人民:“世界本以為日本侵略者會輕易地打敗中國。但幾年過去了,中國仍然屹立不倒。全世界對此感到驚訝,是什么原因創造了這個奇跡?中國巍然挺立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斯科特以行進式記錄的方式,反映了他從香港入境,途經廣東、越南海防、廣西、貴州、重慶、四川、陜西、甘肅、青海、西藏的所見所聞,用客觀真實的鏡頭告訴美國觀眾:“幾個世紀以前,中國人民在長達萬里的邊境線上修建了雄偉的長城,以此抵抗外敵的入侵。今天,侵略者的鐵蹄雖然跨過了長城,但他們仍然需要面臨一堵新的長城——那就是‘中國人民面對外敵時堅強不屈的英雄精神”?!犊喔伞肪褪菍@一堅強精神的真實寫照,它記錄了中國人民一步一個腳印建立新中國的不屈歷程。
(一)“人民戰爭是中國能夠持續抗戰的第一個秘密所在”
斯科特一進入日軍占領下的廣東,就發現中國的游擊隊已經遍布鄉村。在一幅海報中,一位鄉村婦女對她的丈夫說:“鋤頭給我,你去打仗”。田野里的農民、商店里的伙計、中國的男人與女人們只需一聲令下,就拿起槍桿,奔向戰場。在一座小土坡上,一群衣著簡樸的游擊戰士,有的拿著大刀,試著鋒刃,有的坐在地上,將步槍靠在肩頭,有說有笑地談論著什么,有的行走在鄉間的田野上,有的乘船航行在河道里。還有由當地婦女和女孩兒們組成的“紅十字隊”,她們對陌生人保持戒備,注意任何可疑的面孔。他告訴觀眾,“在中國,像這樣的游擊隊員數量眾多,不計其數,甚至在敵人的后方也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突擊駐守的敵軍,堵塞道路,炸毀橋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日軍部隊。他們身手敏捷,出手果斷,撤退迅速,與敵人持續周旋?!币虼怂贸龅牡谝粋€結論是“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人民戰爭,舉國上下全民皆兵。這是中國能夠持續抗戰的第一個秘密所在?!倍毡尽扒致哉叩凸懒酥袊嗣竦挚沟臎Q心?!焙髞淼街貞c的觀察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結論,他說:“戰爭的勝利不僅僅依靠手拿武器的士兵,還需要后方持續不斷地為前線輸送糧食等物資的千千萬萬的老百姓。身處后方的工人、工匠們,不分男女,都在為戰時中國的需要奉獻出自己的力量?!?/p>
(二)“中國堅持抗戰的另一個秘密是中國軍隊和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
斯科特觀察并記錄了一個場景—中國軍隊吃飯的鏡頭:一個15歲的年輕士兵,坐在地上狼吞虎咽地吃著米飯。他評論道,這就是“中國的正規軍。他們戰斗在中國抗日的最前線,擔負著最為重要的戰斗任務。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只要給中國的軍人必要的補給與裝備,他們同樣是這個世界上最驍勇善戰的士兵?!薄俺掷m不斷的人力資源,這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堅持抗戰的另一個原因”。
與中國軍隊同樣吃苦耐勞的還有偉大的人民。斯科特是從越南海防開始,乘坐運送外國援華物資的汽車沿著中緬印公路前往中國后方的。他告訴觀眾,“美國工程師曾經預測(修筑滇緬公路),即使擁有最現代化的裝備,也需要七年才能修通這條公路。但是,中國工人在沒有任何工程機械的情況下,盡其所能,修通了這條公路”,這“實在是一個奇跡?!币驗椤斑@條曾被美國工程師認為需要七年修通的公路,在中國工人的努力下,僅僅用時14個月時間就全部竣工了?!?“這條公路的確可以被稱作中國堅持抗戰不倒的象征”,而“這些筑路工人是名符其實的中國英雄!”
(三)“中國人民同在一面戰旗下抵抗共同的敵人”
斯科特行進在中國的西部地區,“少數民族亦志愿從軍”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知道了“在中國的部隊中有五分之一的士兵來自少數民族”。
斯科特他用了很大篇幅來記錄在青海的見聞。首先是漢族、回族、藏族等族在這里和睦相處,使他產生了“想在這里找到這(回藏)兩大本來互相沖突的宗教是如何團結起來的原因”的想法。攝影機詳細記錄了政府開展的征兵工作、自給自足武器裝備的穆斯林士兵、卡車渡過湍急的河流、當地農民劃著羊皮筏渡河、下雨引發的泥石流、甘肅和青海交界的“懸橋”、騎馬穿過集市的粗獷的藏族漢子、正在用青海當地的木頭打造馬鞍的工匠、造繩子的工人、正在練操的童子軍、正在磨面和生火做飯的女人、騎著毛驢過河和手舉自行車過河的男人、在黃河上游淘金的礦工,以及古老的水車和用織布機織出布料的古老工藝,還有在中國最大的清真寺中作禮拜的穆斯林信徒。
斯科特在蘭州“再一次見證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抗敵的鼓舞人心的場景。”那是一支由西藏人組成的軍隊,他們拿起了武器,加入到抗戰的斗爭中。這支隊伍集結于訓練場上,出征之前他們舉行向蘭州當局交接士兵的儀式,包括遞交效忠文書與戰旗。他感嘆道:“西藏遠離前線,文化與內地不同,擁有獨特的宗教。但在中國經受外敵入侵的時候,這里的人們也加入到抗戰之中。我這次西北之行的最大啟示,就是中國人民同在一面戰旗下抵抗共同的敵人?!?/p>
(四)“城市里的建筑遭到了毀壞,但這里人們的精神不會被打倒”
斯科特見識了戰時中國人的樂觀堅韌,這是他們最獨特的性格。在重慶,他告訴觀眾:“如果說中國能夠在戰爭中挺過來是奇跡的話,這里就是催生奇跡的地方”。在重慶城,日本飛機轟炸所造成的巨大的彈坑,成了孩子們歡快地戲水的游泳池;重慶人不分晝夜,從不間斷地建造新的防空洞,以抵御日機的轟炸;當轟炸即將到來時,整個重慶城都行動起來了,人們并沒有恐慌,而是帶著行李在防空洞口排起了長隊,秩序井然,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位子;轟炸剛剛結束,城里到處都是廢墟,數以千計遇難者的遺體躺在瓦礫之中,但人們已經開始在廢墟中尋找任何有用的東西,哪怕是一根針或幾片廢金屬。每一個幸存下來的人已開始為重建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這些給斯科特以巨大的震撼,他說“日本人說他們要把重慶從地圖上抹去”,“這里的人們承受了難以置信的非人道待遇”,“或許重慶城遭到了毀滅,但這里的人們會繼續活下來。城市里的建筑遭到了毀壞,但這里人們的精神不會被打倒”。
(五)“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規模的知識分子遷移運動”
斯科特的觀察有其獨到之處。他在成都記錄了成都華西協和大學青年學生安靜而又專心致志地讀書、學習擊劍、打網球的場景。由此引發了他對中國堅持抗戰的另一番評論。他說:“日本人清楚地知道,一個有知識的民族才能屹立不倒。戰爭爆發以來,中國百分之八十的大學受到日軍轟炸,日本妄圖借此殺掉作為中國未來發展希望的知識青年們?!睘榇耍袊髮W陸續內遷到大后方,學生、老師紛紛帶上他們的書本和教具,踏上了長達千里的內遷之路,“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知識分子遷移運動”。這確實是人類教育史上的奇跡,遷移大學和師生數量之眾多、過程之壯烈,為世界所罕見。哪怕是戰時,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也僅次于軍費,這是史無前例的。戰火沒有毀滅教育,而是造就了中國教育的一次大飛躍、大發展。僅以高等教育為例,大學數量由戰前的108所增至1945年的141所;在校師生數量增加了48%,學生數量幾乎翻了一倍。因此,盡管戰爭殘酷,但中國的國民教育得以維持,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現代知識得以傳授,民族素質得以提高,為抗戰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這和前線的軍事作戰一樣,同樣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同樣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其對國家與民族的影響和作用無論怎樣稱道都是不為過的。
全片以日軍對重慶城市的毀滅性轟炸為高潮。而斯科特也揭開了“中國不可戰勝的秘密”最終的謎底中國人民的精神:“轟炸摧毀了這個國家,但轟炸能打垮建立這個國家的人嗎?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心,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是如何抗敵的,他們時刻都在創造著奇跡!”最后是全片的點睛之筆“這就是‘苦干,刻苦的奮斗!中國人與生俱來的精神,深入在他們的靈魂與命運之中,永垂不朽!”
二 《苦干》是中國堅持抗戰軟實力的展現
斯科特看到了中國堅持抗戰的軟實力,而《苦干》更凝聚和展示了中國將贏得抗戰勝利的軟實力。
(一)真實記錄了侵華日軍的戰爭暴行,使之大白于天下
《苦干》最為震撼的內容是全程記錄了1940年8月19日、20日侵華日軍飛機對重慶主城實施狂轟濫炸的過程。這是由美國人在中國戰區實地拍攝,用平視的角度、最近的距離、最細致、最完整的拍攝。包括發出轟炸警報,城市居民向郊外撤退和躲進避難防空洞,中國飛機迎戰,日本飛機在城市上空偵察、轟炸,以及轟炸后的救護、滅火、重建家園等。在影片中可以看到攝影師在南岸美國大使館海軍武官處屋頂上,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的鏡頭。半小時內,炸彈、燃燒彈呼嘯著傾瀉而下,山城濃煙滾滾,火焰沖天,血肉橫飛,家園化為廢墟;幸存的民眾,穿過斷垣殘壁,迎著滿城大火,堅毅從容,眾志成城,奮力搶救??梢哉f,場景全面真實、震撼慘烈,畫面原色原聲、催人淚下。
(二)讓世界了解日軍侵華真相,引起國際社會對中國戰場的高度關注
1941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時期。國土大片淪陷,沿海港口幾乎全部喪失,沒有失守的也被日軍封鎖,經濟陷入崩潰邊緣??哲娀酒垂猓瓶諜鄦适?。1941年6月23日,《苦干》在紐約世界劇場首映,立即引起一片驚嘆,好評如潮?!都~約時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芝加哥時報》、《紐約鏡報》、《倫敦電訊報》、《倫敦時報》、《洛杉磯每日新聞》、《生活》雜志、Look雜志等100多個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媒體刊登了影評及照片?!犊喔伞返姆庞侈Z動了整個美國!《時代周刊》稱:“(該片)展現的是中國人民的英雄行動?!薄埃ㄆ校┧吹降挠⒂潞蜕屏嫉闹袊嗣瘢绹懊詮奈匆娺^,也從來沒有了解過?!薄霸冢ㄔ撈┳詈?0分鐘,它向人們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有電影都沒有能夠拍攝到的恐怖的(重慶)大轟炸場景?!盵美]時代周刊[J].1941-06-14.《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1940年8月19日至20日轟炸重慶時,斯科特在美國大使館的屋頂上,冒著生命危險,拍下了日軍出動355架次飛機,在半個小時內狂扔了200噸炸彈的歷史鏡頭。”[美]基督教科學箴言報[N].1941-07-24.《紐約時報》評論,“這樣肆無忌憚的(重慶)恐怖場面,所帶來的痛苦甚至超過我們所看到的倫敦大轟炸破壞。”[美]紐約時報[N].1941-06-24.著名美國記者艾德加·斯諾評論說:“這部影片以無與倫比的質量和敘事手法,描述了一個國家重生所處的惡劣環境,講述了這個民族在苦難中痛苦掙扎并獲得新生的故事?!?美國記者艾德加·斯諾為《苦干》上映的題詞,羅賓龍提供.
而在公映的半年前, 1941年1月1日,李靈愛和斯科特到白宮,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和夫人埃莉諾放映了《苦干》?!翱偨y在影片放映起初提醒說,他在20分鐘后有媒體會議。但是,一旦放映開始,羅斯福被迷住了,他取消了媒體見面會,一直看到最后”。耿麗娟譯.雷伊·斯科特訃告.http://articles.sun-sentinel.com/1992-02-16/news/9201080896_1_mrscottfilmmarkscot.
(三)影響了美國的政策,推動了美國對中日戰爭的立場轉變
當時的西方世界,很少人了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中國這個國家。正如《苦干》攝影師斯科特所說的那樣:“中國與我們相隔萬里,可我們對那里的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難漠不關心?!薄犊喔伞飞嫌澈?,其制作團隊成為人們和各反法西斯、反戰團體爭相邀請的演講對象?!稌r代》雜志的老板享利·盧斯(Henry Luce)甚至還為他的員工開了一場私人電影招待會專門放映這部影片。尋找《苦干》一部遺失了六十多年的電影史詩性巨作.2013.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882868/.這部影片也成為許多支持和援助中國抗戰團體用作籌款的最好宣傳工具,中國開始收到源源不斷的外援。一些美國青年要求報名參加中國空軍志愿航空隊,幫助中國對日作戰。
《苦干》所展現的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亞洲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獨立抗戰達10年之久的事實,促使美國調整其對華援助的政策。1941年2月,中美《金屬借款合約》簽署,中國以金屬礦產為抵押,向美國借款5000萬美元。3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的“租借法案”,開始以租借形式向中國提供軍火物資。尤其是4月,羅斯福總統同意幫助中國組建一支空軍部隊。他簽署命令批準美國預備役軍官和陸軍、海軍航空部隊的退役軍人可以加入美國援華志愿航空隊,以幫助中國空軍對日作戰。4月和5月,羅斯福兩度批準向中國提供價值9000余萬美元的軍用器材和武器彈藥。7月,他還批準向中國空軍提供裝備和人員。支紹增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00-301.在這一背景下,1941年8月1日,“中國空軍美國志愿航空大隊(AVG)” 正式成立。在美國招募的第一批美國志愿官兵很快抵達中國,投入到中國的對日空戰之中,逐漸扭轉了中國戰時首都重慶及大后方被動挨炸的局面,最終奪回了制空權。隨后AVG為中國戰區中美聯軍護航,取得赫赫戰績。這就是名震中外的 “飛虎隊”。
(四)創造了電影紀錄片歷史,贏得了世界尊重
以中國抗戰時期大后方為背景的電影拍攝,形成了中國電影紀錄片發展的第一個高峰,中外諸多電影導演都以此為題材拍攝了大量的影視作品。其中,由荷蘭紀錄片大師伊文斯拍攝的《四萬萬同胞》、中國著名導演鄭君里拍攝的《民族萬里》堪稱其中的經典。但是,唯有《苦干》才登上了紀錄片的學術高峰。1942年2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評選第十四屆奧斯卡獎,第一次設立紀錄片獎,特意把特別獎授予《苦干》攝影師斯科特,頒獎詞是“在十分艱苦危險的情況下用16毫米攝影機拍攝了中國抗戰實況的影片,取得優異成績”。這也是在中國拍攝的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紀錄片。
《苦干》所反映的重慶人民的英勇形象,深深地打動了羅斯??偨y。1944年5月17日,他在《致重慶市民的紀念狀》中說:“我今代表美利堅合眾國人民,敬致這幅卷軸于重慶市,以表示我們對貴市勇毅的男女老幼人民的贊頌。遠在世界一般人士了解空襲恐怖之前,貴市人民屢次在猛烈空中轟炸之下,堅定鎮靜,屹立不撓,這種光榮的態度,足以證明堅強擁護自由的人民的精神,絕非暴力主義所能損害于毫末,諸位擁護自由的忠誠,將使后代人民衷心感動而永垂不朽”。華萊士攜帶來渝 羅斯福贈送卷軸[N].新華日報,1944-06-25.
三 《苦干》繼續不斷釋放著中國
文化軟實力的獨特魅力
(一)《苦干》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艱苦受難中的英雄氣魄,對于“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有重要意義
有專家把李靈愛與斯科特的《苦干》同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進行比較研究,認為這他們分別用鏡頭和筆記錄下中國各界軍民同仇敵愾、誓死抗爭的意志和苦干精神。他們用欽佩的眼光看中國,用謳歌的筆調書寫中國,并通過他們的作品幫助中國贏得了世界。劉志平.幫助中國贏得世界[N].重慶日報,2014-08-14.著名媒體人、時事評論家曹景行說,“這是一部彌足珍貴的史料,它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力量——不當亡國奴的民族精神,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蔽覀兌荚撗a一補抗戰這堂課[N].重慶日報,2015-06-24.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專程來渝觀看《苦干》后說:“《苦干》讓我們讀到最真實的歷史,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從這個角度講,重慶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薄犊喔伞肥且徊可鷦拥慕炭茣鳾N].重慶日報,2015-05-07.
(二)《苦干》對于我們重新認識中國戰場的地位作用,促使中美兩國珍惜共同歷史,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有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中國在二戰中的犧牲與貢獻被一些人有意無意地遺忘了,中國作為二戰的重要盟國的歷史也被遺忘了,中國作為二戰戰勝國的歷史也被遺忘了。而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遭受法西斯侵略最早的國家,中國是對法西斯作戰時間最長的國家,中國是與美國結為盟友,為打敗法西斯,贏得二戰勝利做出過重大犧牲和杰出貢獻的國家,也是對維護戰后世界秩序負有重要責任的大國。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德(Rana Mitter)來重慶看了《苦干》后說,“每當我看到講述二戰期間倫敦大轟炸的紀錄片《救火英雄》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重慶大轟炸?!敝貞c和倫敦,一個是中國戰時首都,一個是英國首都,兩座城市在二戰時期都被法西斯轟炸中嚴重摧毀?!安贿^,在西方世界,重慶大轟炸依然鮮為人知。即便是在中國,這件事也曾被掩蓋了數十年之久。”“雖然知之者甚少,但重慶大轟炸仍是二戰中的大事件。這部不一樣的《苦干》,為人們了解重慶大轟炸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它再次印證了我在《中國,被遺忘的盟友》中所強調的觀點——中國對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全世界應該對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作用予以公正的評價。”米德來渝看《苦干》.“真實再現了戰時重慶,讓人震撼”[N].重慶日報,2015-05-06.
(三)《苦干》是日軍侵華罪行的最新鐵證,這對于促使日本當局正視和妥善處理歷史問題有重要意義
《苦干》的發現者、美籍華裔女電影制片人羅賓龍告訴我們:“曾有人疑問,日本究竟對(重慶)這座城市做了什么?真的對這座城市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轟炸嗎?我想,在看了影片后,會有更多人去正確地認識和接受真實的歷史事實?!绷_賓龍.我為什么要拍《尋找苦干》[N].重慶日報,2014-08-14.
由于《苦干》是由美國人在中國戰區實地拍攝,時間、地點、場景、人物等等,均可勘比,鐵證如山,確鑿無疑。因此《苦干》是迄今為止由西方人拍攝的記錄抗戰時期日軍對重慶實施大轟炸歷史上,時間最準確、史實最完整、內容最翔實、畫面最震撼、評論最客觀的電影原始資料,也是客觀記錄日軍轟炸重慶不可多得的法律證據。由于該片獲得奧斯卡電影紀錄片特別獎,因而更具真實性和影響力。該片的重新發現,是繼德國人約翰·拉貝的《拉貝日記》重見天日、美籍華人張純茹女士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在西方世界出版帶來震撼后的又一重大發現。這為清算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罪行,揭露日本右翼妄圖篡改歷史的企圖,將日本侵略者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都具有獨特的意義。
(四)《苦干》的問世反映了海外華人愛國奉獻的拳拳之心,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升海外華人地位有重要意義
《苦干》的真正所有者是一位美籍華裔女藝術家,她就是制片人、策劃和出資人李靈愛。
李靈愛拍攝《苦干》的直接動機就是針對抗戰全面爆發,西方國家漠視中國的現狀,急切盼望全世界知曉獨撐抗日危局下的中國人民的艱難困苦和英雄氣概。為此,她邀請斯科特為攝影師,并親自協調參與拍攝,一起到南京拍攝了日本飛機轟炸的影像和廣州淪陷的鏡頭。但是在《苦干》中,她沒有渲染戰爭的慘烈(影片只有一具尸體出現在鏡頭里),而是用所有鏡頭告訴世界,在殘酷戰爭中中國人民的堅韌、不屈、奮進與執著,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堅韌頑強的中國,一個值得尊重的中國,一個不可戰勝的中國。
李靈愛在這部影片的職員表上只是一個“技術顧問”,成為那個年代美國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的“記號”。但這絲毫不能減少我們對她的崇敬。李靈愛實際上是這部偉大作品的制片人,這部作品是她的心血。從籌集資金,雇請導演、攝影師及其后期制作團隊,尋找發行商,她不惜花光所有家產。而她收獲了抗戰時期反映中國抗戰的第一部大型彩色電影紀錄片、獲得奧斯卡獎的唯一一部中國抗戰題材紀錄片,她創造了歷史!
她在晚年談起《苦干》時說 :“我一切工作的主題,不管是寫作,講演,電影制作還是平淡的生活都是‘苦干——在艱苦磨難下的英雄氣概?!?/p>
匡麗娜,李丹柯.《苦干》是研究抗日戰爭史的珍貴史料[N].重慶晨報,2015-07-17.所以,《苦干》不僅僅是一部抗戰紀錄片,它宣傳的也是一種超越國界,海內海外中國人共享的民族氣概?!犊喔伞分幐璧氖且环N精神,既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也是海外華人在異國他鄉求生存、求認同的艱苦奮斗的精神。
《苦干》回歸中國這一事件,在美國也引起了積極的反響。美國費爾菲爾德大學歷史系教授李丹柯認為:“以往研究抗戰與海外華僑,重心多置于金錢物質捐助?!犊喔伞返呐臄z告訴我們,海外華人對抗戰的貢獻也包括了輿論和影像宣傳,功不可滅?!薄拔蚁嘈拧犊喔伞返幕貧w,可以豐富抗日戰爭史的研究,加深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美國費爾菲爾德大學歷史系教授李丹柯給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賀信.2015-04-07.
(編輯:孫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