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勝
【摘 要】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擺正學校體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位置,是推進基礎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
怎樣教正確、講明白呢?就一節課而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技術動作要正確、規范,講解的內容既要簡明扼要,又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之聽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說法。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實現教正確、講明白的教學目標,并非輕而易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理論素質和技術素質。具體地說就是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技術動作的結構機理,能完成規范準確的示范動作,善于運用自己的教學技巧向學生傳授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地鍛煉身體的方法。
一、游戲教學法
游戲是一種規則寬泛、有一定彈性空間的運動,可以自由調整動作的難易與數量。例如雙人搖繩跳,只規定不能踩死跳繩,而進出的方向、跳動的次數均不加限制;“網魚”游戲規定在一定范圍內運動,而跑直線還是折線、曲線,是急停急起還是跑跳結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動者不被圍捕者逮住即可。體育課中使用游戲法,可以激起學生的運動熱情;但如果學生過于活潑好動,又必須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這時可采用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游戲;素質練習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戲法進行調節,如追逐跑練奔跑能力、聽信號追逐跑練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跳深”與蛙跳競賽練跳躍能力等;課程結尾可讓學生在伴奏中跳迪斯科來放松肢體,或用聽信號大聲笑的游戲放松情緒。班級體育活動中亦可引入體育游戲,比如跳繩、登山、小群體的競賽等,均可協調學生關系,增強凝聚力。
二、熟悉教材
教師不但要對自己所教年級的教材內容了如指掌,還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鄰年級同類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整個學段同類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說要把握教材的縱橫關系。這樣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學進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實質,準確地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實行宏觀控制。在這個基礎上安排一切課的教學內容,就容易做到重點突出難度適當,講授內容也容易貼切得體。例如,二年級一節跳遠新授課的教學內容是這樣安排的;①復習跳單、雙圈練習;②教學跳遠的落地方法;③教學全程技術(三至五步助跑);④在一區域內踏跳。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說明教師熟悉二年級跳遠教材內容和要求,同時明確二年級的跳遠教材是由一年級立定跳遠(落地技術)和跳單、雙圈(單跳雙落技術)演而成的。教師的教學意圖也很明確,通過 二年級跳遠教學,形成急行跳遠技術的基本雛型,為順利地過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區內踏跳(三年級教學內容),鋪平了道路,同時為小學階段學習和提高跳遠技術奠定了基礎。
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能迅速獲取知識,更深入的理解知識。我們要增加學生學習自覺性,為了達到這個要求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學校體育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要把體育教學單一的理解為增強學生體質,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煉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為了不被教”的目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明確原理、掌握方法。其次是教會學生練習的方法。體育教學的知識結構盡管很復雜,但往往存在著一些知識類似或相同的情況。安排兩個練習時要考慮學生身體素質和學生的知識體系,同時根據不同的差異、不同的運動組織訓練內容,所以老師教學生練習方法時,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定。如引導學生去嘗試,在實踐中理解和應用。啟發學生通過自由組合分組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提高鍛煉效果。
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要使教學的生命得以延續、得以擴展,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
體育教師必須時刻加強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提升課程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學習中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把握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尋求平衡,促進發展,使體育課程改革健康進行,這樣才能不斷地適應新的變革。轉 轉貼小學體育教學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我們要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探索適應當今學生健康發展的科學的教學策略,只有真正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才能把教學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靈活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卻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體育課上“吃不飽”與“吃不好”現象比較明顯,對同一教材內容,好的很容易完成,差的難以完成,這樣體育課半數人都沒有了積極主動性,就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具體要求和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合理的分組,進行分層教學,使每位學生感到體育課的主人是自己,所有的目標、內容、方式、方法都是為自己設計。分組的標準很多,有性別差異,有身體素質差異,有特殊項目所需的素質不同等等。只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體現其主體作用,完成自身能夠完成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優劣對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將產生著直接的至關重大的影響,在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對象,教材、任務的不同,具體地選用一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背躍式跳高教材的教學上,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怎樣才能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盡快地建立起完整正確的動作概念針對這一情況,教學中我曾試行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法,教法一,采用常規的順序分段教學,即從助跑——起跳,起跳后轉體——過竿落地,短程助跑過竿,完整技術練習進行教學,講求建立起基本正確的動力定型,達到掌握背躍式跳高的目的。教法二,根據背躍式跳高的技術結構、特點,采用有針對性的逆進分段組合的練習方法,即從過竿落地開始進行教學,首先從體會身體背躍勢時的肌肉本身感覺入手,隨之掌握,過竿及身體在竿上翻轉的肌肉感受和動作要領在達到掌握過竿落地技術的基礎上,再進行助跑起跳技術的教學。
六、做到教學內容新穎化
小學生普遍有比較強的好奇心,學習進取心也較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師可以運用故事創設情境,如消防戰士、環境使者、祖國衛士、夢中奧運等。教學中設置情境輔助教學時,應當注重發掘小骨干,可以集體練習或者分組練習,培養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品質。組織一定的有意義的競賽,使學生體驗到應有的挑戰性、競賽性,明白相應的思維過程及如何以智取勝。教學活動中,老師不應該將課堂安排得太滿,而應當給學生留一定的空間,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愉悅、平等、積極的課堂氛圍,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翁,激發其探索及其求知欲望。同時,在教學中,應當創設或者引入一些帶有情緒色彩、活潑生動的場面,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將娛樂活動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如學生輪流領操、師生一同參與游戲等,討論問題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其回答及時鼓勵,激發其創新意識。
總之,我們只要清醒的認識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誤區,在教學中切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并加以落實,才能真正把開啟知識的鑰匙交給學生,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身心素質、掌握知識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段云龍.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模式[J]. 教育革新.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