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老師們仍然感到在課堂教學中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匱乏。特別是一些已經裝備了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的學校,一方面苦于缺乏適用的教學軟件,目前大部分教育軟件僅適用于個別化學習和家庭教育,或是電子練習冊,不符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要求。另一方面計算機教師辛辛苦苦所制作的大量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又得不到珍視,不要說其他教師,就是用課件授課的教師本人也很少在課堂教學中能再次使用。我們投入很大精力,緊張趕制的多媒體課件,除了在優秀課評選、觀摩研究課、現場會或軟件評比之類的活動中是一個個亮點,卻很少在日常教學中普遍使用。面對當前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困境,人們應開始重新思考對CAI的理解。
【關鍵詞】教學應用現狀;教學軟件;多媒體;課程整合
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用于學校課堂教學,反映了人們對CAI有了認識。然而,從目前我們所應用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來看,如果除了由于計算機性能的提升而發生的軟件外觀的改進和采用多媒體技術,如:把文本、圖形、靜態圖像、動畫、聲音和動態視頻等進行集成處理,并對它們進行獲取、壓縮編碼、編輯、加工處理、存儲等技術,使軟件加入聲音和視頻動畫效果等變化外,在實質上與幾年前相比并沒有太大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與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
由于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形象直觀、增強記憶;激發興趣、陶冶情操;突破難點、深入淺出;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人機交互、啟發思維;個別教學、因材施教;互助互動、培養合作等,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一、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現狀
一般我們上課時用的課件都是事先根據教學要求而設計確定的,而現在多數課件的開發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單純追求直觀和生動,忘記了作為主體存在的學生的主動性。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全部教學設計理論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按照這樣的理論設計的課堂教學軟件。
二、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思考
思考之一:
多年的實踐深刻地揭示了一點: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問題首先是教學的問題。現代信息技術已自然而然地滲透到了教學過程之中,而目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模式并沒有很大改變。
思考之二:
目前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基本上是按照“小手工業,小作坊”式的方式進行開發和制作。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比較重視的、設備條件較好的學校能由一些有經驗、并且對教學軟件感興趣的學科教師和計算機專業教師組成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開發小組,由學科教師編寫腳本,計算機專業教師分工編制完成,開發成小型的教學軟件。
因而我們制作的教學軟件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軟件與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學習理論密切相關,是設計者和編制者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的具體體現;
2.教學軟件有明顯的不可修改性,適用于事先確定的、特定的教學目標與具體的教學情境;
3.教學軟件不能由師生重組改造,以適應自己的教學實際;
4.有的教學軟件完全與教科書配套,緊扣教學大綱,緊扣某版本中小學教材,按教科書章節安排一課教學內容,不能再利用。
思考之三:
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處理能力的加快,更把領導和其他學科的老師對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制作的期望提得更高。
思考之四:
根據長期以來的工作實踐,我們認為:計算機輔助教學要想真正深入下去,首先必須要讓學校和各學科的老師們要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有真正的了解,把計算機當作自己教學、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強大的功能后,才能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
三、“課程整合”計算機輔助教學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國內外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表明:即使有了合適的軟件,教師對技術也比較熟悉,教師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應用這些軟件來支持自己的教學。
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在這里真正地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工具,發揮了很高的效益。要不要使用多媒體、要不要使用網絡、甚至要不要使用計算機,完全由教學的需求來確定,沒有絲毫勉強。
值得借鑒的是:他們也不是為了標榜自己是“現代化教學”而使用計算機,因為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的現代化才是真正的現代化。
這就是“課程整合”。技術手段永遠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科教學內在的需求而存在的。也是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新階段。
【參考文獻】
[1]朱萬森,梁楚材:《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cai課件設計與制作》(計算機教育應用叢書),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年
[2]王治文:《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及其軟件設計》,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3]劉成新,黎加厚:《論我國計算機輔助教育發展的多元化》,《中國電化教育》,1998年第10期
[4]汪啟富,鄔美娜,劉美鳳,金建梅:《新信息技術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的發展策略研究》,《中國電化教育》,1998年第2期
作者簡介:權明伍性別:女遼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1963年6月21日出生,籍貫:蛟河,畢業學校:吉林工業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