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移民,是由于水利工程而引發的移民。由于數量眾多,心態復雜,為了更好的保障移民合法權益、建設和諧社會,水利移民的思想維穩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歸納了水庫移民思想存在的問題,分析了不良心態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對策和政策性建議,對水利移民工作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水利;移民;思想政治教育
1、水庫移民工作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水利移民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面對著生活條件和生產方式的巨大改變,面對著生存環境與文化的巨大不同,他們承受著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困難和壓力。水利移民工作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組成部分,移民工作的成功與否,關系到社會穩定、區域性可持續發展。
連云港市共有大中型水庫11座(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8座),水庫移民涉及全市47個鄉鎮、298個行政村,國家和省核定符合扶持政策的水庫移民超過12萬人,占國家核定江蘇省人數一半以上。水庫移民后期政策實施保證了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持續穩定開展。從主體上來看,水庫移民認為水利工程利國利民,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支持國家建設,與國家政策的步伐保持一致,正確對待移民政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庫區建設。國家移民政策的有效實施,解決了移民對于未來生活的后顧之憂。盡管面對陌生的環境,遇到各種困難,庫區大多數移民不愿給政府添麻煩,積極配合移民工作。
2、水庫移民思想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移民的搬遷、安置以及后期扶持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國家扶持不可能讓每個移民都完全滿意,達到每個移民的愿望。一旦移民生產生活狀況惡化,失去冷靜,心態逐漸發生變化。這些不良心態不斷積累,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有可能會矛盾激化,引發諸多社會問題,不利于移民正常的生產生活,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2.1 存在的不良心態
1)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導致的挫折感
移民主體上處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生活相對不富裕。拆遷移民為他們提供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身份新希望;為順利拆遷,一些搬遷安置的有利因素與當地的輿論宣傳,誘使移民對未來產生過高的心理預期。移民后,由于政府在增加就業、繁榮商貿、培植產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的效應短期內體現不出來,耕地減少或安置土地貧瘠導致生產收入減少;農村的移民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缺少專業技能,很難重新學習掌握一門新技能,短期內找不到工作,無法就業;移民對搬遷安置的艱巨性心理準備不足,希望越大,實現程度越低,心理承受力越弱,一旦無法維持家庭生計,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導致了極大挫折感。
2)政府移民導致的依賴感
部分移民認為“犧牲了小家,顧全了大家,自己為國家利益棄家舍業,理應受到國家的照顧,把政府當作無限責任的承擔者,無限期地包辦一切,要解決他們的吃飯穿衣問題,要解決子女的撫養費用等,只要他們有什么困難,國家有義務給予及時解決。同時,自身不積極作為,不愿積極主動地謀求發展。靠補償,靠政府,不思發展,總認為國家會永久性的后期扶持資金和措施,只要靠著“扶持”這棵大樹,就會生活無憂。一有困難就要求當地政府解決,不愿積極主動地謀求發展。如果要求無法實現,認為只要把事情鬧大就一定能得到解決,就對當地政府不依不饒,輕則糾纏不休,重則集體上訪、甚至聚眾鬧事,成為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
2.2 原因分析
1)移民的被動性與非自愿性
首先,水利項目并沒有充分征求移民意見。國家、省級政府從大局出發,根據地方經濟、資源優勢等諸多因素,項目規劃、論證、定案,雖然考慮移民因素,但是并沒有也無法征求每一個移民個體的意見。在工程啟動時,才單方面通知移民進行搬遷,要求移民協助搬遷工作。有些移民認為搬遷是國家讓他們搬的,不是他們自己要搬的。這種被動式、非自愿性的,在外在因素驅使下進行的移民,與出于自身利益而進行的主動性移民不同。在政策強勢下的被動移民,成為矛盾產生的源泉,導致各方之間的利益沖突,是移民不良心態產生的根本原因。
2)政策的不完善性與不完全執行性
國家對于移民安置,推出就地后靠安置、“雙包干”、“三原補償、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從直接經濟補償,逐漸向移民后生產生活等民生方向調整。但是移民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部分政策適用性、可執行性待進一步完善。移民經費投入不穩定,甚至出現移民經費被占用挪用等現象,導致移民對政府部門的極大不信任感。同時,移民安置當地政府對水利移民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領導力量、工作部署、政策措施等方面給予的關注還不夠,部分移民的訴求無法通過合適正當的渠道得到疏導,部分合理訴求無法得到實現。許多基層黨干部把移民工作當成單純的行政事務,習慣于以行政手段和方式去開展移民工作,忽視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社會保障體系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建設與完善過程,尚不能完全覆蓋水利移民,無法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的提供良好的基本生活權利。社會保障是水利移民最后的心理底線,如果生活沒有任何保障,將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影響地方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
3、水庫移民思想維穩工作對策
1)堅持開發性移民
水利移民問題,其根本在于經濟與發展,關鍵在于就業。搬得出,穩得住,發展得好,逐步致富。開發性移民是是以移民搬遷為發展契機,著眼于發展,立足于補償,變被動移民為主動移民。《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第3條規定:“國家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采取前期補償、補助與后期扶持相結合的辦法,使移民生活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要把移民工作與扶貧開發緊密地結合起來,將搬遷安置和后期扶持作為移民群眾擺脫貧困、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扶持移民發展生產,促進移民問題的妥善解決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統籌兼顧工程的開發和移民的利益,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發展生產,逐步改變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社會、經濟、文化的落后狀態,為達到小康水平創造條件。積極探索移民生產安置的新模式,實施開發性移民,由非自愿向自愿轉化,可以從根源上消除產生移民不良心態的基礎動因。
2)完善法律法規,依法移民
經過數十年的水庫移民實踐,我國已經現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移民法律法規體系。一是基本法律體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憲法》,國家正式頒布具有最高權威;二是移民工作專用法律法規、規章或規范,如《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關于建立水電站和水庫庫區后期扶持基金的通知》、《水電工程水庫淹沒處理規劃設計規范》等;三是行業性規范,如城市建設、財務、電力等行業法規與移民相關部分。特別是2006年國務院修訂頒布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是水庫移民的第一部專業法規,是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水庫移民政策體系中最重要的法規依據。新條例重點在安置前期工作、移民安置實施、后期扶持和監督管理方面進行了修改完善。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移民要關鍵。進一步完善移民條例和后期扶持政策配套制度體系,加快研究制定移民安置規劃和實施管理、移民安置驗收和監督評估、后期扶持規劃實施管理、移民工作稽察和內部審計、移民統計和檔案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和行業標準,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的移民工作管理體制機制;要加強對移民干部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增強法制觀念;加大對移民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使各級干部準確把握政策界限,廣大移民群眾正確理解移民政策法規的精神實質,切實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移民工作進程。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性與針對性
國家社會轉型、經濟轉軌新常態、移民思想多元化,決定了移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艱巨任務。利用各種社會設施進行政治、思想、道德的熏陶,注重政治思想教育與各種管理手段、經濟手段、法律紀律手段緊密結合。胡錦濤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引導移民正視困難,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各級政府要關心移民疾苦,傾聽移民呼聲,解決移民困難,教育移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矛盾激化之前。重視移民信訪,健全移民信訪機制與機構,讓群眾得到表達意見、反映訴求、宣泄情緒的正常渠道,心里的壓力得到釋放,同時政府也了解群眾的想法和實際困難,切實解決移民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問題,維護移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宣傳移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推廣移民工作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轉變等、靠、要等消極思想,鼓勵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扶持為輔,振奮精神,主動作為,勤勞致富。
參考文獻:
[1] 張寶欣.開發性移民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9年12月
[2] 李伯寧.論三峽工程與開發型移民[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年3月.
[3]王顯剛.三峽移民工程700問[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7年12月。
作者簡介:
錢靜 (1978-),女,江蘇省連云港市人,大學文化,高級政工師,從事思想教育、信訪、移民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