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梅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意在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我認為高效課堂就是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要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點撥指導下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學習,課堂充滿激情,在短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高效課堂應該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習慣。課前精心預習、課堂教學中實踐展示和課后反饋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課堂效率
教育教學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高效課堂要圍繞著這個靈魂去改變傳統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先要解放學生的手和嘴,讓他自己去嘗試、探索、表達、思考、總結。而后教師自己也要作好自己的職業定位,立足于引導,引導學生活學,著力于疏導,變難為易,刪繁就簡;著力于誘導,激活思維,樂學善學,開發自己的最大能量明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正確關系。心中要明白“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個道理。一定要在歸納法實施的過程中突出“學生”二字,盡量為學生的歸納、反思提供時間和機會。因為只有學生對規律、方法的吸收和內化,才能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的歸納即使系統、正確、全面,即使能讓學生倒背如流,畢竟屬于“體外循環”,不可能轉化為學生的“血肉”,以致常常在新題型、新情景面前“干瞪眼”。課堂上,學生是主體,讓學生扮演課堂舞臺的主角。只有讓學生活動起來,舞臺才具有渲染力和生命力。教師作為導演的教師,應遵循教學規律,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挖掘學生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效率。
教師精心備好教案。首先要站在學生認知的角度,在心里和學生先期對話,體察學生閱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具備的方法,分析應該落實的知識、訓練重點,能夠對教材內容舉一反三,變式練習層層遞進。然后,考慮教學中教師應該教什么、怎么教?學生應該學什么、怎樣學?教會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及事物間的發展變化規律與內在聯系,并能用所學知識加以分析解釋的能力。教學中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
課前先讓學生課前自學,清楚自己要學習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識點,做好課前預習筆記。通過預習,找出不理解的知識點,遇到問題先自己去解決,解決不了的找組長。組中解決不了的再寫在黑板上,全體想辦法或老師來解決。課堂中每個組將自己負責講解的知識點以自己設計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講解時力爭做到知識結構清晰,重點突出,過渡自然,表達清晰。課堂中學生們不僅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老師盡量少講話,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做一下點撥啟發、點評和拓展。可以說學生各種形式的展示與點評都閃爍著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的智慧。教師在這個基礎上,稍加難度,鞏固完善知識架構。人都渴望被別人賞識,學生也一樣。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尊重,對學習就有自信心,學習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話下了。教師課堂上要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教師只講易錯、易混、易漏點;講學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講學生解決不了的。而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注重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善于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各類問題,讓課堂保持積極高效的學習氛圍。課堂上只有不斷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學習狀態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適時利用打油詩、謎語、游戲等來與學生互動。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缺少興趣的課堂就變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設法激發興趣,延伸興趣。依托實驗激發興趣。做好化學實驗是學生學好化學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初中學生剛接觸化學,對化學實驗非常好奇。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無論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分組實驗,實驗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牢記實驗步驟和操作要領,為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要加強課堂上的組織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及時調控實驗進程,堅持重點深入與普遍照顧相結合的方式巡視指導。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讓學生設計實驗、協助實驗、參與實驗,一起經歷成敗、共同感受喜悅。如在學習利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二氧化碳時,讓學生設計實驗裝置,探討實驗步驟,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驗。當部分學生完成實驗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設計一套能隨意控制反應的進行與結束的實驗裝置,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探索,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理解與認識,并學會相互交流、合作、分享、互助等。讓學生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另外實驗結束,一定要做好小結。通過實驗小結,指出問題所在,表揚鼓勵好的同學。
初中化學教學還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就必須注重理論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到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進一步調動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到《硬水的軟化》時,要求學生親身去測量自己家里或者學校所用水的硬度,并且自主去運用所學知識軟化硬水。又如:介紹棉纖維與化纖面料的鑒別,介紹鐵生銹的條件及預防,介紹各種化肥的正確使用等。通過生活實踐的介紹,也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化學的本質。講了酸性、堿性之后,指導學生去測定本地土壤、水樣的酸堿性,講了有機物的知識后,指導學生去學會鑒別羊毛衫的真與假等。這樣,經過對知識的運用,進一步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并且還會調動學生繼續進一步探索學習的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課堂效率的高低還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普遍關注。教師還要以慈母般的心腸體諒學生、寬容學生。課堂上教師經常用目光和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也可用欣賞、夸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夸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還可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生。學生處于成長之中,難免會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一次偶然的失誤回答或犯錯,如果遭到大聲呵斥,可能會給剛剛起步的人生,畫上句號。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臺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學拉回到課堂中。整個課堂學生能看到,能被無形地感染。學生的回答、積極思索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出來,能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學生的自信心在不斷增強,并且思維更加積極,學習成為一個自發主動的過程,從而引導大部分學生也積極參與進來,學習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精心備課、不斷改進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與實踐。在教學中,要尊重、信任學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能動性,讓學生實現從苦學到樂學,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建平:《釋放你的教育智慧》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曹家忠:《新課程教學設計》(化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袁孝鳳:《給教師的建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朱玲琴:《注重中學化學教學語言的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