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強
【摘 要】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努力創建情境,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學習有關的情境中,使學生產生向往、探索的欲望,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使學習更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從而有效地改善課堂教學成果,提高地理課堂活動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地理;教學;情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之前我們應該分析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激活學生參與,重視個體的差異,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
興趣是一種心理素質,是人們對事物感覺到喜愛的情緒,是一種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追求自身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學習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讓學習地理的關鍵。因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今,新課程改革已經向縱深推進,我們的課堂仍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的培養,要針對本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習主體的個性差異,設計適合不同學生得到相應發展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增強樂學的心理素質,從而增強教育教學的雙邊效果,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渴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體驗和理解知識。①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引起學生的注意,維持學生的興趣。如掛圖、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觀,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自由辯論、做游戲等活動,既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又培養了合作精神;教具、模型演示、動手制作,既培養了學生大動手能力,又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②創設問題情境,造成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如“赤道地區有古冰川的痕跡,南極洲大陸有煤層”,“宇宙中星球是什么樣的?有沒有外星人?”等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形成樂學、愛學、會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學科自身的特點,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素材和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在這氛圍中探索、發現、獲得知識。
二、激活學生構建創造思維
激活學生參與,教學要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不僅需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構建創造思維的環境,設計富有挑戰性、開放性、發展性的活動內容,而且要激發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例如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民主和諧、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妙趣橫生地教,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運用。定期收集同學們對數學課的意見、看法,根據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在不破壞整體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可以做適當的微調。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從多方面融洽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喜歡這位老師,對這門課程倍感興趣,進而調動出學生好學的心理動力。例如在師生互動中,更要突出學生的“動”。如教學“緯線和經線”時,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制作插片式紙地球儀的活動,讓學生體會經線和緯線的形狀特點、長度特征、方向指示性等特點,感悟北極和南極,分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等;學生這樣一“動”,對經緯線這一抽象知識,就理解得深刻透徹,教學效率非常高。又如,教學“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內容時,讓學生將課后收集到的有關本市近幾日空氣質量的數據在課堂上通報,其他學生說出本地空氣主要污染源,提出減少空氣污染、降低大氣粉塵的建議和措施。這樣在師生互動中,優化了教學效果。
三、巧用網絡資源培養創新思維
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信息容量,加大學生思考、實踐的機會,在設計過程中,將授課的內容制作成課件,存入計算機網絡中,使之可以任意調用,重復使用。因此大大節省了講解和板書的時間,所以教師可以精講多練,環環相扣,提高了課堂訓練的密度及效率。而且利用人機對話的功能,從動畫、圖表、幫助解答等個處入手,使學生可以各取所需,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的能力。在網絡資源的自主學習的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不同,將題目按由淺入深,逐步進行的順序設計,使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適時得到幫助;而對于程度好的學生則可以快速通過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根據自己的程度、解題速度、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進入提高篇,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實例應用等等,進而實現按原班級的分層次教學,以大綱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為下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配備的例題、習題或變式訓練題。使得各層面的學生都在原有的認知的結構上充分主動地發展。
總之,教師要在教材內容善于發現背后的情感素材,仔細品味琢磨教材,從而在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做到智力與情感的同步發展,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這樣教學才能有序、高效地進行,從而使課堂教學建立在有效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