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惠明 張桂芳
摘 要: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它的發展前景廣闊,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強力的后盾。它是“科技型”和“中小企業”的綜合體,它擁有兩者的優點,但也難逃兩者缺點的厄運。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因資金短缺,而面臨倒閉危險,要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無疑資金是制約它的關鍵因素。筆者通過不同數據進行分析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所在,從自身和社會等不同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便研究者參考使用。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融資體系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題,它不但可以吸納科技型成果,還可以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科技型中小企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發展的同時資金又成了制約它發展的瓶頸。
在我國,目前沒有給科技型中小企業明確定義,所以關于其在融資方面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進行深刻的鉆研,如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是我國推進經濟發展工作的首要任務。
1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界定
所謂科技型中小企業,簡單來講主要是以技術人才為基礎,將技術演化成商品,通過市場進行籌備資金的經濟型實體。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注冊初期使用的資金量小。
2 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況
2.1 融資渠道形式單一
資金是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穩定的融資渠道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嚴重影響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資金短缺,缺少融資渠道。一般來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
一是通過等價物質抵押,向銀行貸款;
二是以出售股權或債券的形式,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
三是以個人名義向身邊的朋友借款;
四是以較高的企業信用,贏得風險投資者的關注;
五是贏得國家政策的支持。
由此可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種類繁多,但是,在我國受到自身及國家政策的影響,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外部。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將近70%來源于等價物質抵押銀行貸款,由此可見,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形式相對來講比較單一。
2.2 融資道路艱難重重
我過現有國情嚴重阻礙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出資人因自身或政策制約,沒有及時向可行項目提供資金,或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判斷失誤,導致融資失敗,從而造成資金鏈中斷引起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成為阻礙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關部門分別在經濟發展較快的廣東和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遼寧,對融資市場進行相應調查,關于廣東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要求較高且期限短;對于遼寧的調查結構同樣顯示在金融機構貸款難度較大。在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多數源于企業自有資金,通過金融機構貸款的資金是少而又少;但是對于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來講,它們在金融機構的貸款不但金額大,而且貸款期限比較長。所以由于政策的導向問題,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
2.3 企業自身素質不高
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注冊資金量普遍較低,且普遍以家族管理模式存在,在管理和規劃上缺乏長遠打算,無法適應市場的優勝劣汰,管理水平低下。
對于財務資金管理漏洞百出:
例如,缺乏預算理念、資金去向不公開、對資金管理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等;對于財務管理的方式方法古板落后:例如賬目不清晰、核算不標準、考核不嚴謹等。科技重在研發,但是研發存在著相應的風險,我們無法預測研發的成功與否,加上科技型中小企業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資產較少,信用相對低下,所以傳統的融資方式無法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
2.4 受到法規政策環境的制約
我國在政策上對國有大型企業進行扶持;例如,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國有大型企業在資金充足、技術先進、信息及時等條件下快速發展,從而忽略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以至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被淪為地方財政的調節器。科技型中小企業只能向社會提供成功的效益,卻很難得到相應的資金扶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缺乏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特定的環境給予特殊的支持政策。同時各界人士對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歧視,近幾年,中小企業飛速發展,但是有關部門對其提供的金融服務與發展速度相比相差甚遠。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對科技風險投資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知識;其次沒有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相匹配的資本市場。
2.5 間接融資體系不健全
間接融資體系無論是從結構還是機制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
首先從機制上來講,對于商業銀行的產權問題不明確,國家對于商業銀行沒有履行相應的責任,無法將商業銀行的經營權與所有權進行分離,在多方政策的影響下失去以經濟效率為導向的主題。由于銀行運行機制不健全導致銀行喪失創新能力。在銀行貸款審批過程中;手續復雜、耗時長、效率低下、服務態度較差、違反銀行工作職業道德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銀行經濟效益逐年下降,無法更好地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服務。
其次從結構上來講,我國以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四大商業銀行為主體,以地方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為輔助的結構體系。
最后從理論上來講,我國經濟的發展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產生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與之服務的銀行存在相應的差異。在
我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發展,取決于中小銀行的發展,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相對稀少也成為阻礙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2.6 直接融資渠道單一
直接融資包括資金市場和資本市場兩方面內容,因中小企業受到規模、經濟效益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很難在資金市場發行債券進行融資;而在資本市場,因體系不完整,沒有與中小企業相對應的小資本市場來為中小企業進行服務。我國現有的兩個證券交易所,根據相應規模的政策要求直接將中小企業排除在外,與大型企業相比較少的資金、較小的規模使中小企業無法以轉移股票的形式進行融資。所以中小企業的發展只能在有限的區域依靠當地富余的資金來維持發展;因國家政策導向及自身缺陷,依靠資金市場和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幾乎沒有任何希望。為了適應各個層次企業的發展,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資本市場,成為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與此同時,改變資本市場的單一股票融資途徑,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進行融資,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2.7 信用市場有待挖掘,征信數據要進行客觀評價,信用擔保機構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目前,信用擔保只是一個空頭文章,沒有將它納入流通市場的必要生產要素,作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個體進行運用。信用在某種形式上,只能以資源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它不受法律的保護,沒有相應的市場,政府在信用上沒有提供相應的引導政策,以及第三方擔保及服務體系不健全。
對于中小企業在信用擔保方面,受到資金及固定資產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滿足信用擔保條件,加之銀行的忽略等一系列原因,導致擔保結構無法進行擔保或擔保業務量相對稀少,從而阻礙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3 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外部環境條件下的相應對策
3.1 由政府出面進行組建風險投資機構
經過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相續出現了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等,它們在一定的形式上促進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他們僅僅停留在技術支持階段,以便以后更好地解決科技成果商業化水平較低的問題,在風險投資相對落后的中國,這一指引方針完全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但是,以可持性發展長遠目標來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對于科技的創新、產品的研發、工藝水平的更新等更為重要,對于政府部門來講,要不斷加強這一方面的支持力度。在一定階段政府出面進行組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以便將來,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及研發方面提供支持。
在世人眼光還沒有發掘出,科技型風險投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政府首當其沖創建風險投資結構,為廣大投資者帶頭起表率作用,顯然這種做法,在中小企業發展初期具有推動作用,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可能會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
3.2 政府機構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指引,增加科技資金的扶持規模
以財政、金融、稅收等各方面為基礎,政府制定出相應的扶持政策,為確保政策能夠順利實施,將《中小企業促進法》納入政策體系,并制訂相應的法律體系。為了方便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統一管理,將在融資過程中需要承擔的相應責任,融資時所要采取的融資方法,在融資過程中所要提供的保障措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注冊資金要求,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資金監管,中小企業相應的征信記錄等一系列條件進行,建立完善的法規制度及相應的實施措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3.3 全方位發展,多元化競爭的中心金融機構
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中小金融機構無疑是最佳選擇,因為它規模比較小、結構單一,沒有復雜的分支結構、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擁有當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等一系列條件。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受到資金及信息的影響,所以提供金融服務單位,毫無疑問落在中小金融機構身上。一些私人股份制銀行、地方商業銀行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供給者,這些小型的金融機構數量與現有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需求相差甚遠,為了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更好地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國要不斷發展多元化、競爭性的地方中小金融機構。
3.4 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管理辦法有待進一步改善
目前,我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發放政策,以大型企業的貸款發放為標準,一般流程為:
第一步,根據征信記錄確定風險等級;
第二步,進入審貸分離程序;
第三步,三級審批嚴格把控風險;
最后企業提供相應的抵押用以轉移風險。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比較多、領域涉及面比較寬等特點,所以依照大型企業的貸款標準無法把控其中的風險。因此,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要求,要根據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水平、技術含量、市場占有率等為主要審核標準,從而完善銀行對各個層次企業的放貸要求。
3.5 放寬直接融資渠道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和企業要將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方式,轉變為以直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方式。通過法律的武器,改善資本融資市場的缺陷,將資本市場結構合理化,建立符合各個層次經濟發展的需要,放寬直接融資渠道。
一是要有政府的加入,政府可以同過加息、減稅等多種方式來吸引資金的投入。
二是建立符合不同層次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管理體系。
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股票融資進行改革,將對中小企業起限制作用的規模、注冊資金、固定資產等一系列條件進行整合,建立符合中小企業發展特色的股票融資政策,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股票發行臺階;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根據市場需求適時推出創業板市場;將股份轉讓系統進行合理整治,對一些不符合上市要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相應的幫扶政策及股份轉讓場所;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債券融資的道路上,不再存在所謂的額度限制,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債券融資;必要時建立相應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權交易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提供相應的交易場所。
3.6 建立知識產權融資體系,加強債券融資
在我國隨著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不斷健全,人們對產權的認知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例如專利權、商標權等作為一種特殊的融資工具,將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對于經濟條件不足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多家聯合,共同發展集合債券的形式,來拓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有效地解決了資金短缺及貸款期限短的阻礙,從而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4 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內部環境條件下的相應對策
4.1 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在銀行信貸擔保方式上進行創新
因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注冊資金較少、固定資產匱乏等,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發放,可以考慮以擔保抵押的方式進行。首先對于知識產權擔保抵押貸款融資,因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先進的科研技術水平,相對缺乏不動產抵押物,用知識產權代替不動產的實物抵押。其次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速度及產品市場占有率,確定相應的貸款額度。最后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涉及區域及結構特點,將企業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作為抵押物進行抵押融資,對于銀行方來講,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抵押形式。
4.2 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大對其的技術投入,以便在以后的生產過程中,產出含金量較高的產品,與此同時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促使產品在價格上保持絕對的優勢,使企業保持相對的利潤空間,從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只有增強競爭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從而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另外,企業自身競爭力增強所帶來的經濟利潤,也可以為企業的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資金保障。
4.3 建立公開透明的管理體系
對信息的披露要及時,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披露:
首先關于企業相關信息要進行實時報道;
其次要確保信息的完整性,保證信息準確、完整、無隱瞞、無遺漏的實時報道。
加強企業內部的融資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確保企業的經濟利潤可以有效地轉化為企業將來發展資金。與此同時,要與金融服務結構建立融洽的合作關系,適時地向金融服務機構,傳達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遠大前景的正能量,使它們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擁有足夠的信心。
4.4 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在科技型中小企業里,完善企業財務可以有效地提高企業的信用形象。
首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管理制度,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對企業內部合理控制有效資源。
其次根據國家要求及相關法律規定,確保企業財務報表能夠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同時,企業間的賬目借貸要及時清還,從而保持良好的企業信用形象,以便科技型中小企業今后更好地融資。
4.5 關注國家政策,端正融資理念
實時關注國家發展動向,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正常情況下,企業的融資成本相對來講比較高,所以要正確對待每一筆融資資金,對它們進行合理分配,使其在有線的空間發揮無限的價值。
5 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創新理念的變革
5.1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政策上有待進一步創新
根據國家權威性機構資料顯示,我國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它之所以沒有進行有效地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將社會富余資金引入到國家科技項目。銀行貸款利率不能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自由調配,國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機制沒有健全之前,無法從根源解決貨幣的傳導機制,即不能對貨幣政策改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抱有太大希望。因此,用科技立法的形式確保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從而獲得融資和政策扶持,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者共同的心聲。
5.2 科技型中小企業外部融資過程中要加強理論創新
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究竟選擇股權融資還是債務融資,不但受企業的經濟狀況影響,還受到國家融資法律法規相制約。因國家不同,其發展歷史、文化水平、風俗習慣、經濟發展狀況、資金需求程度各不相同,所以相應的金融體系也有所差異。不同的融資體系有不同的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融資方式。政府和國家要在不同程度上加強創業體系改革,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打造良好的法律基礎。
首先政府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并制定相應的規范策略。
其次完善公共政策,制定法律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從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進度。
再次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規劃專門的金融服務結構,提供相應的貸款優惠策略。
5.3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與民間組織橋梁的紐帶作用
首先,在政府的號召下,建立適合不同層次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信息平臺,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社會中介結構和為企業服務的民間組織,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
最后,政府在放寬拓展融資渠道的同時,不忘加強市場管理,通過不斷的完善,最終歸入金融體系。
6 結語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在發展過程中長期面臨“融資難”的問題,通過在不同方面的改革,從而滿足市場需求進而解決“融資難”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不但要有企業自身的改變,還要有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和企業要不斷加強資本市場的建設,推動科學合理的市場經濟金融體系。從真正意義上改革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直接和間接融資渠道,才能從根源上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而打造出社會和企業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黃昊,王莎莉.基于“社會資本”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J].財會通訊,2011(2).
[2]田高良,劉曉禹,韓潔.后金融危機時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2(3).
[3]紀建悅,謝蕓.基于共生理論視角的創立期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11(12).
[4]葛亮,仲偉俊,梅姝娥.民營科技企業的成才模式與環境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4(3).
[5]申明浩,民營科技企業融資契約與創業模式.民營經濟與中國家族企業成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6]陳麗平,史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突破問題探討[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5):20-40.
[7]牛強.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河北金融,2006(3):22-25.
作者簡介:
顧惠明(1967-),男,漢族,上海松江人,上海財經大學,本科,職稱: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小企業投融資管理研究。
張桂芳(1971-),女,漢族,黑龍江人,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主要從事企業風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