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瓊菱子 嚴歡
摘 要:教育技術能力逐漸受到各師范院校的重視,不僅僅是對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也顯得尤為重要,但教師及師范生現代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模式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師范生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在職教師信息化能力不強、教師與師范生教育信息化手段關聯性不強等,本文致力于尋找教師及師范生課程改革的合理途徑,從而提升在職教師及師范生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關鍵詞:教育技術;能力;模式;問題;途徑
1 教育技術模式及教育技術能力現狀
1.1 了解技術支持的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
目前,各大院校越來越重視信息化教學培養,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而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有限的,無限的網絡與技術優化了教學過程,教師必須結合自身積累的經驗,將資源、工具與課堂結合起來,才能從另一個維度上提高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師范院校對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也存在較多問題,尋找一套適合師范生的課程方案,對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起著重要作用。師范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與教學改革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教學改革能促使教師與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能走上另一座高峰。
1.2 廣大師范院校培養方案的現狀
教育技術在國內的運用已越來越廣泛,許多大學都開展網絡課堂,開設現代教育技術精品課程,進行支架式教學,設計Moodle平臺等。網絡及技術與教學密切相關,現在已經逐漸成為了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通過對廣大師范院校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方案的分析,顯示出各個院校信息技術的改革趨勢以及老教師難以適應新時代信息化教學方式,在職時對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尚不明確,使信息技術支持課堂教學的過程顯得較為生硬。新的教師進行了信息化培訓后,在課堂上利用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但其信息化教育水平大都處于一個較低的階段。
教育信息化職前的培養重點在于廣大師范生人群,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模式等都在不斷地進行改革,改革的重點就在于尋找出一套最高效的提升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的課程方案,進而從師范生教育技術的改革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提煉出一套適合教師的課程方案。
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2.1 國外現狀分析
早在1993年,美國克林頓政府就提出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信息技術的應用遍布社會各個角落,在教育方面更是提倡將信息技術作為改革教育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美國投入的精力、財力也十分巨大。目前,美國校內基礎設施完善,科技設備先進,且設施設備的應用時間較長、范圍較廣,故針對性也較強,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美國的信息化建設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并逐漸被各國認可與效仿。另外,日本、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捷克等國家,也都十分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力投入基礎設施設備,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并在各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國外的信息化教學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以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教學方式由課本獨裁逐步轉向以課本為主,技術為輔的方式,各國都更加重視現代基礎設施,如教育軟硬件、教育信息系統等水平的提升。
2.2 國內現狀分析
①各師范院校改革方案現狀可體現出國內整體信息技術能力與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②例如西南師范大學設計的MOODLE LAMS平臺活動,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采用基于設計的研究方法,設計出相對完善的教育技術能力訓練課程。
③首都師范大學利用WebQuest開展主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設計方案,并利用WebQuest在《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開展主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教育技術素質及能力。
④遼寧師范大學實施雙向信息化教學模式,并在“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應用與實踐,實現信息技術手段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學生專業特點與學習方式的整合等。國內的發展由于自身經濟及科技方面的不足,雖比不上某些發達國家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但我國仍處于一種不斷研究、投入、推進的進程中。尤其是著手在國內高校課程改革中的建設,取得的效果十分明顯。
3 研究意義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到適合師范生和在職教師課程培訓中提高信息技術能力有效途徑。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年代,學生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課本上有限的內容,教師教授的模式與方法問題也變得十分棘手。教師作為信息的最大傳播者,其運用的輔助技術與工具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國內外對信息化教學的進程也越來越重視,在此進程中尋找一條最優的課程改革方案并實施,根據時代等環境變化不斷對改革方案進行修改與完善,從而間接提煉出對教師課程改革的方案。
國內雖大力提升了基礎設施設備水平,但課程的開展略顯不足,效率很難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層面。本文致力于課程改革方案,分別研究適合學生及教師的課程改革方案,再比較其關聯性,將二者統一,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人民政協報[N].2010-5-26.
[2]潘娟.基于Moodle的高師教育技術公共課協作學習實踐研究.
[3]崔健.利用WebQuest在教育技術公共課中開展主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
[4]李玉斌,姚巧紅,張海燕,劉家勛,王健.雙向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高師院校“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羅瓊菱子(1995—),女,湖北武漢人,學生,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