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梅 馮燕 趙瓊
摘 要:為了順應世界經濟和政治局勢的發展變化,中、美兩國提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文首先對中美兩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意義進行了對比分析,基于戰略意義的考量對中、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的劃分并對他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潛在的定性分析。次之,中、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實施不僅涉及自己的利益也對沿線國家帶來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多樣性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就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最后,中、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長遠發展需要時間驗證,是評價哪種模式更能契合本國利益又能均衡沿線國家的利益,所以對兩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進行了前景的客觀分析。希望本文能給讀者對兩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認識起到引導性的作用。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地緣經濟;基礎設施;中亞
1 中、美絲綢經濟帶的戰略意義比較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世界各國也紛紛注意到亞太地區的自身優勢,世界經濟貿易重心正從北、南美地區向中亞地區轉移。作為亞洲地區的核心,中亞成為了搭建東西方貿易通道的橋梁,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就不言而喻。
1.1 中國的絲路經濟帶的戰略意義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提出我們可以創造一種新的合作模式即“絲綢之路經濟帶”來加強各國經濟的互聯、互惠、互信、謀求共同發展的新型格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打破了原有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更多的體現了一種復合的、開放的、共贏的模式,借此我們能開辟一條不同發展水平、不同資源優勢、不同文化背景的互利共贏的新路子。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可以縮小東西部地區的差距,而且也能帶動中亞比較落后地區的發展達到雙贏的局面。
1.2 美國的絲綢經濟帶的戰略意義
美國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首要目標是將當前的阿富汗經濟恢復到戰前水平,通過構建以阿富汗為核心連接周邊地區的貿易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相關的法律政策,吸引各國前來阿富汗投資以達到經濟上的成功轉型,實現國民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和社會的穩定過渡,最終達到鞏固阿富汗戰爭成果的目的。
其次,提升美國在該地區民眾心目中的形象以便為建立在此地的長期主導性地位服務。此舉也有利于美國削弱俄羅斯在中亞地區、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最后,美國的“絲路戰略”有利于增強美國的整體實力,提升國際形象,加強美國對中南亞及歐亞地區的影響力度。
2 中美絲綢經濟帶的內容劃分
2.1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內容
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空間內容包括:經濟帶重點建設區域——中亞五國;安全局勢不穩定的區域——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地處西亞且油氣資源豐富的伊朗、伊拉克、沙特等國;與西歐和東亞接壤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及東歐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各國可以從經濟發展和政策層面上保持溝通,制定推進經濟一體化的實質性措施,在相關政策和法律上為地區經濟的發展打開“綠色通道”。
第二,擴大絲路經濟帶上各地區的貿易聯系,建立相應的物流體系。
第三,大力推動“五通”在中亞地區的執行力和認可度。
2.2 美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內容
美國絲路經濟帶的內容空間上包括建設一個包含中亞、西亞和南亞地區的交通運輸體系和經濟發展網絡,以阿富汗為戰略中心,將油氣資源頗豐的中亞、西亞國家和經濟迅速崛起的印度以及東南亞和東亞串接起來,促進各國和各地區之間的優勢互補,推動以阿富汗為中心區域和沿邊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建設以阿富汗為核心的地區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投資建阿富汗國內環形國道、咯布爾-赫拉特公路;建設阿富汗和周邊國家的鐵路交通;建設高壓輸電線路。
第二,建設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的天然氣管道。
3 中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聯系與區別
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美國的絲路經濟帶有異曲同工之處,它們可以并行不悖地推行,而且可以合作互補。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輻射面積廣,又具有顯著的包容性特征。古代的“絲綢之路”促進了各地區、各國、各民族、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動了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當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在這些方面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所以中國版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美國版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一定的合作與互補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其次,中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包容性發展有利于中國穩定發展和中美關系、穩定西部的發展。對于當前的美國情況而言,自美國開始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政府不僅要面對嚴重的經濟疲軟,還要承受巨大的財政壓力,而且對阿富汗和大中亞提出的經濟戰略也不能得到國內有力的支持,所以急需與有實力的國家合作,中國就可能成為美國在此戰略上的重要伙伴。
中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也存在區別:
第一,戰略目的不同。美國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目的是為重返亞太做準備,為了進一步削弱俄羅斯、遏制中國的崛起以便稱霸世界。對中國而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施是為了創造共贏,打開西部的對外開放口子、縮小東西部差距,帶動沿邊國家的發展。
第二,戰略實施方式不同。中國建立交通和物流網絡、實現貿易和投資的多樣性和便利性、推動金融領域的多元化合作、建立糧食合作平臺和相關機制、成立能源俱樂部;美國大力投資以阿富汗為中心區域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從土庫曼斯坦到印度的天然氣管道。
第三,資金來源不同。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可以依靠亞投行和成立的絲路基金來提供資金支持;美國通過吸引投資來維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
4 中美絲綢之路經濟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4.1 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絲路經濟帶在實施的過程中和美國的絲路經濟帶有重合之處,我國可以借此和美國開展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不僅能改善我國和美國的外交關系還能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帶動經濟帶國家的發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可以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機構解決我們的資金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也會遭受各方面的挑戰:
首先,經濟帶沿線國家是政治敏感度強的區域,政府機構隨時都存在倒臺的風險,常常為短期利益而屈服;而且部分國家因民族和宗教問題導致國內政治局勢不穩定;國家與國家間的互信度低,基礎設施互通難度系數大,為戰略的成功實施增加了阻力。
其次,存在投資風險,例如在政策穩定性不高的印度和法律體制相對薄弱的巴基斯坦進行相關的投資,風險系數較大。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所以資金問題也是挑戰之一。
4.2 美國絲綢之路經濟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美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美國對阿富汗撤軍之后繼續掌控阿富汗,延續其占領利益;有利于美國利用擁有豐富油氣資源的中亞國家成為自己的能源后院,有利于美國進一步在中亞地區削弱俄羅斯、遏制中國。美國在推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進程遇到兩大主要障礙:
第一,安全形勢不樂觀,阿富汗地區長期受到恐怖主義的困擾,中東地區政治局勢混亂不穩以及各地區之間的宗教極端勢力和恐怖團伙的異常活躍給這些地區的發展和對阿富汗的重建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第二,招商引資難。美國由于在阿富汗戰爭中投入的經費開支太大加上美國經濟疲軟所以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資金問題上不能獨當一面必須進行引資,歐洲和日本都很難往該項目投入資金;印度、中亞等國家在此項目上的投資更是微乎其微。
5 中美絲綢之經濟帶的前景展望
5.1 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景
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的產物,是為了縮小本國的東西部差距,帶動經濟帶沿線國家一同發展創造“雙贏”局面的創新型發展模式。中國版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給沿線國家帶來了地緣經濟紅利,使得原本“一窮二白”的中亞國家改變了貧窮落后的面貌。與中國接壤的中亞各國一直在探尋改善本國對外交通、能源出口通道的有效方式,絲綢之路戰略的實施使得這個有實現的可能。參加絲路經濟帶的建設是實現中亞國家對外密切聯系的基本訴求。所以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潛力巨大。
5.2 美國絲路經濟帶的前景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實行困難重重,該計劃雖然在推進區域間各方面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終很難實現美國想要獲得的地緣政治利益。首先,來自各地區國家間的矛盾。中、西亞各國存在如領土資源、民族宗教信仰等頑固性的矛盾。美國的絲路經濟帶也包括了巴基斯坦在內,而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美國更加看重印度而忽視了巴基斯坦,招致巴基斯坦的不滿。其次,來自俄羅斯的阻力。俄羅斯在中亞五國擁有地緣優勢,其影響力不如俄羅斯。中亞政府及其民眾深信,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是暫時的、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而俄羅斯和中國則是以打造雙贏局勢來推行,所以對美國的計劃形成阻礙。
6 結語
美國版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表面是促進了中亞地區發展與合作,實際是為美國重返亞太服務,難以均衡各國之間的利益,很難長期推行。中國版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一條經濟文化交流之路、是為了創造共贏局面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的新型模式,且中國堅持不爭霸、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政策,決定了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