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靈 楊潔 孫超
摘 要:京津冀協同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內人才資源共享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人才資源共享的意義,闡明了三地人才資源的差距,進而提出了京津冀人才資源共享的策略。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人才資源共享;人才差距
隨著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速度的加快,人才資源協同發展越來越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所在。人是各類要素中最活躍的要素,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導因素,人才資源是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人才資源共享是實現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更是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1 京津冀區域人才資源共享的意義
京津冀區域地理位置相臨、文化傳承相同和相融、資源稟賦互補、交通網絡發達。2015年4月,《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這標志著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并進入到加速發展階段。實現京津冀區域的協同發展,核心問題是促進區域內各類資源優化配置,包括物資、資金、信息和人力資源等。而在各類要素中,人是最活躍最重要的資源,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原始動力,是促進其他各類資源優化配置的核心。京津冀三地由于各種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形成了不用的人才資源結構,天津和北京擁有更多的優質人才資源,河北則擁有更多的資源優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隨著產業的協同發展和產業集群的形成,必然伴隨著對人才的需求。為此加快京津冀三地人才資源的合作和共享機制的構建,是實現區域間優勢互補的有效手段,更是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2 京津冀區域人才資源的差距
2.1 京津冀人才資源分布呈不均衡狀態
由于歷史、文化、經濟特別是體制上的原因,導致三地人才資源分布不均衡,京津兩地對各類人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國內外大量高端人才集聚到京津地區。特別是北京,人才素質和檔次明顯高出周邊地區。河北的人力資源整體素質較京津兩市要低,與一體化的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尤其是河北省的專業技術人才、從事科技活動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等高端人才與京津兩市相比差異較大,明顯低于北京、天津地區的數據。
2.2 京津冀人才培養和教育投入差距較大
北京、天津兩市較早開始重視人才培養,通過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資源配置,從教育層面提高人才的整體素養。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搭建人才創業平臺,為人才的開發、培養、發展以及人才的創業提供了機會和平臺,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成功助推了人才的聚集與提升。而河北省的教育投資力度較小,教育設施落后,教育資源配置較低,配備人員科技經費有限,人才的教育環境較差。
2.3 京津冀人才發展的政策差距較大
長期以來,京津冀三地在人才資源利用、人才服務、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流動等人才政策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了三地人才市場始終處于相對獨立的分割狀態,人才的具體政策制度缺乏協調和配套,阻礙了三地區域間的人才交互合作與人才自由流動,致使區域間人才比較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同時由于三地的戶籍、醫療和社會保障制度還不能有效對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動。
3 加快京津冀區域人才資源共享的策略
3.1 發揮政府統籌全局的作用,優化人才資源共享的宏觀環境
從區域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來看,政府在人才資源共享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打破行政束縛,消除區域內各地各自為政和地方保護的局面,消除人才資源共享的行政障礙,是京津冀人才資源共享的前提條件。政府應合理規劃區域產業的發展,在人才流動的法律法規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對高端人才的共享提供財政支持,特別是加大河北省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均衡京津冀三地的資源分配,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3.2 利用市場自我調節的能力,實現人才彈性流動
由于長期的不均衡發展,京津兩地的人才需要接近飽和,整個社會的資源有限的,大量人才集聚京津,無論在就業、養老、醫療和教育等各方面都出現嚴重的資源緊缺,造成生活和工作成本增高。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會起到作用,市場會引導資源向天津北京周邊流動,包括人才資源,各類人才通過利弊權衡,一部分會轉向河北發展。人才彈性流動就是打破傳統的戶籍、檔案等人才管理制度束縛,在不改變人才與其原單位隸屬關系的前提下,經過協商,雙向選擇,將人才以“長租短借”、周末借用等靈活方式共享,以充分利用各類人才價值,實現“智力流動”。
3.3 健全京津冀區域性社會保障體系,消除人才資源共享的體制障礙
北京和天津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優于河北,在交通、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等生活和工作方面都為人才提供了最優質的資源,河北省雖為人口大省,卻沒有充足優惠的吸引人才發展的環境。建立京津冀區域性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才在區域內自由流動沒有后顧之憂,這是實現人才資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去年6月,河北省試點京津冀醫療服務一體化,打破區域束縛,京津冀三地醫療資源的強強聯合,這對在醫療衛生領域實現三地協同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疏散北京和天津的醫療養老壓力,彌補河北的醫療養老缺口是人才合作的重要保障。加大對河北省的教育投入力度,共享教育資源,將京津的優質資源引入河北,將河北的人口資源轉換為人才資源。
3.4 加強各部門協調力度,建立人才數據庫共享機制
京津冀應該加強統籌協同的力度,建立人才數據庫共享機制,搭建統一開放的人才交流信息平臺,使區域內的人才信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時整體考慮區域未來人才需求總量,確立人才開發的重點、統籌考慮人才引進、培養的分工合作,實現人才結構的錯位布局。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人才流動表現出新的流動特點,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信息化流動,人才利用現代通訊和網絡等手段,將其智力和知識等無形資源轉化為信息形式傳遞到另一個地方,從而實現“才”與“人”相對分離的流動。只有加強人才數據庫共享機制建設,才能真正實現京津冀人才協同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桂昭明.京津冀人才發展一體化的路徑選擇[J].人事天地,2011(08):23-28.
[2]陳麗敏,史玉明.京津冀區域人才合作的創新性研究——以河北為例[J].科技信息,2014(05):99-100.
課題項目:唐山市科技局2015年項目(15140201a)“京津冀人才資源共享體制機制創新研究”階段成果。河北省教育廳2015年重點項目(SD151063)“京津冀區域產業協同發展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