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志祥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營造良好的圖書館空間環境;營造良好的光照與色彩環境;營造圖書館良好空氣環境三個方面論述人工環境對改善圖書館助讀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圖書館;助讀環境
要讓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就必須努力營造一個優雅、寬敞的學習環境。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是某一主體周圍的一切因素的總和,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被人為改造控制下的部分,稱人工環境。這里我們主要探討的是圖書館的人工環境對閱讀學習的影響。良好的環境能使人身心愉悅、舒暢、安逸,提高閱讀和學習效果。大自然賦予我們多彩的世界:起伏的山巒、遼闊的草原、澎湃的大海、繽紛的花朵、五彩的飛禽、叮咚的泉水、徐徐的清風等。我們不可能把它們照搬過來,只能做一些周圍小環境的營造。
1 營造良好的圖書館空間環境
1.1 圖書館的位置
圖書館是以為普通大眾服務為主體的,館址盡可能選擇在交通方便、環境優雅的地方,最好位于一些城郊結合部的園林建筑區,而不能安置于商業鬧市區,避開喧囂的環境,才能讓讀者有一個方便安靜的讀書環境。但同時還要考慮不能太偏僻,如果太偏僻就難以吸引讀者。
1.2 圖書館的建筑形式
圖書館是體現一個城市文化積淀、文化水平、城市品味的標志性建筑。圖書館的建筑造型應具有鮮明的文化個性,優美的造型,強力的視覺沖擊力,才能充分吸引讀者。所以圖書館的建筑是絕對馬虎不得的。坐落在著名塞納河畔的法國國家圖書館,以四角矗立著四座書本形巨大建筑物向世人昭示法蘭西的文明;美國國會圖書館基石般的凝重象征著對文明的追求;與風光秀麗的紫竹院公園相接的我國的國家圖書館,以濃郁的民族風格的建筑群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由此看來在圖書館建筑的表現形式上,優美的建筑是通過空間輪廓的委婉、剛直、曲線。產生輕重緩急的空間韻律,利用山、水、光、聲、色等造成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視覺空間,讓讀者產生無限的遐想,讓圖書館吸引讀者的外部形象功能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揮。所以建一座圖書館,不僅僅是建一座容納歷史與文明,為當代人所利用的庫房學堂,而且也是為后人留下一座建筑的經典和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1.3 圖書館與周圍的空間環境
圖書館的建筑必須有良好的空間環境,而且是與四周環境取得和諧。首先,圖書館不能建在狹窄、擁擠的地方,否則會使讀者感到壓抑、閉塞、不通暢,影響讀書學習的情緒。圖書館的建筑應該是開放性的,建筑周圍應安排一定面積的綠化帶。營造出多層次、多形狀的豐富的自然空間,讓到館讀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中,解除了他們身心的疲憊,更加投入到忘我的學習氛圍之中。
當讀者在圖書館經過長時間的閱讀和寫作后,不可避免地在大腦中產生視覺和身體疲勞,然后他們將在館外休息和散步, 以緩解疲勞,實現心理上的轉變。看到的戶外環境景觀,樹木,道路、綠化、色彩繽紛的花朵、美麗館的身體造型,以及一些讀者反映的主題景觀,雕塑和其他裝飾,既增加了建筑友好的感覺,還可以使讀者有一個好心情,行走其中,欣賞環境,留下來,觀賞,打盹,等,這美麗的景色,無疑會讓人感覺圖書館文化的魅力,融入自然。無論是在戶外,或向窗外看,室內氣質良好的戶外環境,能給人快樂的感覺。這種溫暖和安靜的環境甚至可以吸引外人到文化宮。深圳圖書館的北、南、東南和西南湖周圍的荔枝公園,綠色的水,風景宜人,建造了五彩釉展館,湖之間,其反映在公園的人工湖,形成別致的園林建筑。人們在花園里的知識圖書館,還可以讀到花園景觀。
其次,通常還要考慮的就是草坪、花圃、雕塑、小品、庭院。人工造景雖有一些雕鑿的痕跡,但也可巧妙地使人工之美納入天然之美。讓荷塘、噴泉、假山、亭榭、樹木、竹林過濾掉外界的喧鬧,使空氣清晰,為讀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獲得情緒的調劑和精神享受。
1.4 圖書館的內部空間環境
圖書館內部空間環境是讀者利用時間最長的地方,對讀者影響也最大。寬敞明亮的室內環境給人一種開朗、寧靜的心緒。傳統的內部空間是一個房間、一個廳堂、一個院落,或方或圓,形成一種靜態空間形式,它給讀者一種內向、安寧、靜穆而沉穩的空間感,以利于讀者平靜如水的心境形成。相對于靜態的動態空間環境,它的基本特征是外向、連續、流通、滲透、穿插與模糊。如長長的拱廊給讀者一種規整的節奏感與莊嚴感,一種精神上的超越與升華。如果,我們把閱覽室的閱覽桌、椅、書架、報架統一采用冷色調的奶黃、淺灰、淡綠,就會顯得高雅、寧靜;在清潔明亮寬敞的閱覽室內把家具組合成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品字形等,會顯得方便、富于幻想和創意;室內擺放有綠色植物和鮮花等,形成一個立體綠色世界視覺空間;在讀者較為集中的大廳,高懸一條館訓,或名言警句,或讀書指南,都會讓讀者置身于一個良好的助讀環境中。
當讀者進入圖書館,看到的是清新、寬敞明亮的閱讀大廳,進入閱覽室,喜歡游泳的海洋知識,看到操場,圖書館有一種置身在森林中清新的感覺,充實感和豐富的感覺。讀者在這個安靜、明亮和清晰的閱讀環境研究,幫助他們清楚,保持能量的濃度,提高閱讀的質量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建筑空間動與靜的啟示,把園林空間亦動亦靜的藝術引入閱讀環境中,對讀者的思維不無益處。讀者的思維因空間而在變化、運動中,在這種狀態下更多地感知了空間傳遞的信息,使讀者在知識的攝取中多一些情趣,在學海的尋覓中更多一分清新。
2 營造良好的光照與色彩環境
2.1 光線對閱讀的影響
閱讀的第一過程是人的眼睛的活動過程。人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眼天生就適應了白天的自然光線。在光線很低時,人的視力也很低,隨著光照的提高,人的視力也會提高,但照度過高則會導致令人不適的耀目效應。當光照不足時,整個神經中樞系統和機體活動受到抑制。長時間在劣質光照環境下學習,引起眼睛局部疲勞和全身性疲勞,就會影響學習效率。光照不足還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過強或過弱的光線對學習都有不良影響。一般來說,在閱讀普通印刷品時,以40—100燭光的光線對學習有宜。就光線的方位而言,在閱讀平面材料及書寫時,光線宜來自后方,最好是左后方;在觀察立體的物體時,光線宜來自左側或右側,同時保證光線與視線成直角,以突出材料的主體感;就光線的種類來說,宜用白熾燈而不是日光燈。因此,圖書館在閱覽室、學習室等的設計上要加大采光度,充分利用自然光線。照明的亮度要適中,以人眼舒適為度。
2.2 色彩與閱讀環境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懂得了識別色彩。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對色彩感性認識的經驗。環境色彩的變化會影響到人的情緒變化。例如,橙黃色與紅色的調子讓人聯想到火、血液,會使人情緒熱烈,容易亢奮;綠色與藍色的調子讓人聯想到草原、森林與大海,會使人有一種安寧、平靜的心境。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曾有人做過這方面的訓練,把一間餐廳,墻壁涂上不同的顏色請顧客光臨。第一天的餐廳是黑色的,幾乎沒人來;第二天是紅色的,顧客寥寥無幾,即使有人來,沒坐幾分鐘也就走了;第三天是淡綠色的,結果高朋滿座,顧客用餐后,還閑坐長聊,久久不肯離去,因此,圖書館的室內閱讀環境應當選擇使人舒適、安逸的色調,如淡黃、淺綠、淺藍、乳白等,營造一種寧靜、典雅的學術環境,吸引讀者進入深邃廣博的知識天地。綠色可以讓讀者聯想到草原,藍色聯想到藍天等等,營造出寧靜的室內環境的同時,用綠色的植物,多姿的盆景或鮮艷的花卉點綴其間,墻上以適當的名人名句及壁畫進行裝飾,使讀者在閱讀環境中舒緩身心,解除眼睛疲勞,同時,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暢游知識海洋。
3 營造圖書館良好空氣環境
3.1 閱讀、學習和空氣
閱讀,室內空氣流通和衛生環境對于每一個閱讀工作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新鮮干凈的空氣是維持生命最基本的元素。人們進入圖書館閱讀活動實際上是大腦過程的知識理解、思維和記憶的活動。生物體的生長、更新和所有的能量功能活動,必須從長遠來看,營養物質的氧化,還會導致水和二氧化碳。人類的大腦是一個有機體的活動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呼吸空氣是閱讀活動的必然過程。足夠的氧氣在空氣中提供了高質量的動作電位的大腦,因此,保持學習環境空氣清新,對循環學習效果起著積極的作用。
3.2 植物與空氣的關系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要通過光合作用來制造營養物質。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生產碳素化合物,排出氧氣的過程。自然界的植物數量越多,產生的氧氣就越多。
除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排放出氧氣外,還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氟化氫。植物葉子也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灰塵,凈化空氣。在室內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可以達到清潔空氣的作用。如常春藤可以“吃”苯,吊蘭能“吞下”室內甲醛、一氧化碳、天南星苞片能吸收苯、三氯乙烯。如果一個十平方米的臥室里有一種抗污染植物,這將大大有利于空氣凈化。
現代的住房都是鋼筋混凝土的材質,這類材質使得空氣濕度大大低于正常標準。有些人會在房間內感覺憋悶,原因是室內的氧氣不足,負離子稀缺。當室內打開電視或電腦的時候,負氧離子會迅速減少。
目前,西方流行低針葉樹放置在陽臺上,他們可以讓室內充滿了樹木感,也具備室內環境的清潔和殺菌作用。如果房間里擺放一些盆栽柑橘、吊蘭、迷迭香、桃金娘科植物,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生物就會大大減少。一些相對容易養的花草,我們通常可以在花卉市場以很便宜的價格買到,它非常適合使用在圖書館,博物館,家居等一些環境當中。
3.3 圖書館的環境綠化
圖書館的環境綠化相當重要,能提供給讀者一個清新宜人的讀書環境,更加激發他們的讀書熱情。
綠色圖書館不僅美化環境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減少讀者的眼睛疲勞。心理學認為,在缺乏任何綠色的生活環境中,人們往往會感到抑郁和焦慮,情緒不穩定,所以我們引入綠色室內空間環境設計,改變室內環境。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它是生命與活力的象征,綠色植物不僅可以吸收大氣中的灰塵提高室內環境質量,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對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具有積極作用。
一個充滿希望的綠色閱讀環境可以讓讀者有一個積極和愉快的心情,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以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開辟了一萬多平方米的建筑的綠色地帶。前面的主入口的綠草地常年開放,草坪燈沿著河岸在常綠樹木蜿蜒開去。在花園里種了一些常綠檜柏,配備了碎石樁的藝術效果,古樸典雅有趣。
植物產生清新宜人的空氣,能使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明顯增強,從而人們就會感到心情格外愉快,情緒特別飽滿,這樣讀書學習就會效率倍增。相反,閱讀環境中通風條件差,綠化搞不好,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就會少,空氣污濁,人們就會頭昏腦漲,精神萎靡不振,煩躁不安,嚴重影響學習效率。按照美學的原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形體、色澤、質地等外部特征,發揮其干莖、葉色、花色等在各時期的最佳觀賞效果,盡可能做到一年四季長青,而且充分體現季節的特色。總之,利用植物的季節特征,合理布置,創造變化著的七彩空間,讓人們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