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緩
摘 要: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在社會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法治的規范和引領作用初見成效。將法治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法治化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本文對將法治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途徑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法制教育;教育體系;途徑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在社會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法治的規范和引領作用初見成效,許多社會問題也通過法治的途徑得以有效解決,法治除了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守法執法,創造法治化的社會氛圍,為法治建設的發展提供源動力,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尤其要注重對國民法治精神、法制觀念構建和培養。
1 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責
政府部門有責任和義務為國民營造法治化環境,上行下效,政府需明確其職能定位,行政機關在行使法律賦予的行政職權時,其行為是否合法,是否依照法律程序,有沒有越權行使直接關系到法律的尊嚴,如果政府在行使其職能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讓法律得到很好的實施,對樹立國家形象至關重要,對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能否實現也至關重要,尤其在我國現有法律體系框架內,大部分是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執行者,因此可以看出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對國家法治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2 將法治教育納入國家義務教育體系
在教育體系內應對法治進行接力,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法治教育應貫穿教育始終,在各階段都應注重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讓法治教育發展成為一種全民式的教育,讓大家充分重視法治的重要性,將法治貫穿于國家教育體系的始終,分階段分年齡分層次將法制教育展開,同時在各個行業展開各領域的專門法律教育,從整體上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識,從而推進我國的法治化進程。
在我國現行的全日制教育體系內,應加大法治課程的設置,教育部應組織專家編寫普法教材,中小學設置專職法律教師,將法制課程列為重點必修課程,在課時計劃內每周保證應有的課時數,同時,建立法制教育教學評價考核體系。我國現有將近三億未成年人,在義務教育階段法治教育的作用至關重要,越早將法制教育納入學生必修課程,教育學生真正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其社會作用至關重要,尤其針對現階段國家留守兒童等問題,缺少了監護人的陪護和指導,我們必須考慮這樣一個群體走向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面時的影響,在義務教育階段納入法治課程,這樣既宣傳了法治,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
在法治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其保障體系,甚至需要進行專門立法,從而保障法制教育的有效實施。同時要有專門的經費支撐,教育需要成本,國家應設立專項基金應用到法治教育的軌道鋪設上來,加大對法治教育相關軟硬件的投入,保障法制教育能夠自主運行,積極適應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需要。
3 法治教育應有所側重
法治教育的側重點應放在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先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我國的農村法治建設歷程是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不斷加大對“三農”投入這兩方面不斷前行的。自1998年修訂《村委會組織法》,在農村地區全面推行民族選舉制度,緊接著農業部門明確要求重視對農村村鎮干部的法律培訓以及流動人口的法制宣傳教育。制度和宣傳的進步帶來的是農村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提高,開拓了法制宣傳新途徑,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基層法治建設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問題也不容忽視,例如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了西部地區法制建設投入不足,法治發展相對落后。
主要表現為農村地區法律基礎薄弱,很多村民的法律意識淡薄,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缺乏法治意識植根的土壤,遇到糾紛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法律,二是采取法律之外的比如到政府部門上訪,或找關系自行調解,甚至有的不了了之。從以上兩方面來看農村地區法治建設投入不足,發展滯后,沒有專門的法律服務等等,是導致這一局面存在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問題,首先政府應該轉變辦事思維,加大法治的投入,在立法方面也應出臺更多針對農村問題的法律,讓農民有更多的法律可依。
4 在宣傳方面還應加大力度
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推進法治化進程的前提。國家新聞媒體應利用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宣傳正確的指導思想、國家發展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為社會人群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可以說各種形式主流媒體都有從國家利益出發維護大局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傳達真正的社會心聲,弘揚正能量,讓法治借助媒體的輻射作用對國民進行法治教育,使社會因為法治充滿正義感。
目前在我國很多地方普法主管部門仍然延用著年初分解落實任務,年中隨機檢查督促,年底抽樣考核驗收等古老的工作方法,沒有立足于社會發展的大背景考慮問題,也沒有強有力的經濟和人才支撐去完成法制宣傳工作方式、方法的根本轉變。流于形式的宣傳沒有辦法真正起到作用,不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培養出法律意識,鑒于此我們在宣傳方式上應該有所改變。
隨著媒體資源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尤其基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網絡媒體,它們往往主導著社會輿論大方向,這對法治宣傳是難得的契機,我國相關部門應充分重視各類媒體對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性,為了讓其起到法治宣傳的預期作用,彌補法治宣傳建設的缺陷,各部門間需要進行整體協調,共同搭建法治宣傳平臺。著力對我國法治建設進程、法治的實施、典型案例廣而告之,弘揚法治正能量,從而褪去法律高大上的面紗,讓法律變得簡單易懂,讓法律有法必依,讓人們對法治充滿信心。
將法治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受我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加上現階段人口眾多,區域發展不平衡,且國民素質參差不齊等因素,法治化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各部門各領域共同努力,不斷增強人們的法治觀念,共同推進我國的法治化建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3]陳建新著.依法治國論[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
[4]郭婭莉著.媒體政策與法規[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