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聰
【摘要】:西方音樂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巴洛克時期,是以意大利歌劇的產生為標志的。意大利歌劇中流傳至今的優秀曲目成為這一時期音樂創作中的古典藝術精品。這些歌曲可稱得上是世界聲樂作品中一枝獨放的奇葩,雖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仍以主題內容具有鮮明的人文特征;旋律聲部優美、流暢;鋼琴伴奏的織體簡潔、純樸;以及歌唱風格柔美、抒情等特征為世界各地的聲樂愛好者和歌唱家們所珍愛。這些歌曲在當今的聲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巴洛克;歌劇;詠嘆調;風格特征;抒情性
巴洛克(Baroque)一詞源于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畸形的珍珠”。音樂史上把自歌劇誕生的1600年至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的1750年的這段歐洲音樂歷史稱為巴洛克時期,也是早期音樂向近代音樂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如卡奇尼、蒙特威爾第、阿·斯卡拉蒂和亨德爾等,他們創作了大量經典的意大利歌曲。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當時先進的思想,而且在聲樂寫作技巧上有許多可取之處,開啟了人們聲樂聽覺上的新感受,奠定了我們現在稱之為藝術歌曲“古典美”的美學規范。目前,巴洛克時期的意大利歌曲已經成為國內外音樂院校和高等師范院校聲樂教學的首選教材。因此,對這一時期意大利歌曲的風格特征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學價值和實踐參考意義。
一、主題內容的人文性
巴洛克時期,聲樂藝術取得了最偉大的成就是:實現聲樂與宗教的分離,聲樂趨向世俗化和人性化。雖然有時也出現一些宗教情緒,比如宗教歌曲等,但主要表現的已不再是“神”而是人自己的內心獨白和懺悔。它也有絕望、嘆息和對于死亡的恐懼,但就在這里面我們也可發現它實際上洋溢著強烈的對生活的熱愛。隨著聲樂趨向世俗化和人性化,以歌頌愛情和贊美大自然為主題的抒情歌曲極大豐富了聲樂體裁,并第一次占據了聲樂曲庫的首席。正如尚家驤在《歐洲聲樂發展史》所說的:“這個時期的音樂作品大量的反映了思念、愛慕、離愁、哀怨、邂逅的喜悅、失戀的痛苦、典雅的風度、高尚的情操、純潔的友誼、甜蜜的回憶、幸福的憧憬……愛情方面的主題。”歌曲《別再使我痛苦、迷惘》是阿·斯卡拉蒂的一首哀怨、悲戚、凄涼風格的小詠嘆調,表達了一位深受愛情折磨愚弄的人想用死來解脫自己的痛苦和迷惘。歌中凄楚無奈地唱道:別再使我痛苦迷惘,讓我死,把我埋葬!你那雙負情的眼睛,毫無同情、憐憫的目光,心如鐵石,寒若冰霜,無視我的悲傷,無視我的悲傷。別再使我痛苦迷惘,讓我死,把我埋葬!作品形象地刻畫了一個失戀者內心強烈的哀痛、失落、無奈、苦不欲生與背棄愛情者那比冰還冷、比石還硬的殘酷絕情,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增強了撼人心魄的悲劇性的效果。《恒河上升起太陽》是斯卡拉蒂的另一首具有民歌風格的小型藝術歌曲。它描繪了在陽光的沐浴下,恒河兩岸萬物生長,五彩斑斕,生機盎然,是一首充滿對大自然贊美的頌歌。歌中唱道:恒河上升起太陽,多燦爛、多輝煌,河面上也閃耀著光芒……它擦干那露水,讓它不再發光,那淚珠般的朝露,它不能再發光。草原上的花朵像星星在閃爍……歌曲風格華麗、明朗,具有強烈的抒情性。
這些歌詞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特征。人文主義的精神實質就是人性的解放,它熱情謳歌曾經被教會倍加貶抑的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它的目的是要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滿足和感性享樂由教士階層的偷偷摸摸的勾當轉變為所有人理直氣壯的行為。這些歌詞都是大膽的歌頌愛情和贊美自然,崇尚理性和追求人性的發展,強調直接可感的人的心境和感情表達;洋溢著肯定現實生活、肯定人的樂觀明朗情緒,以細致的筆調、豐富的感情抒寫了擺脫禁欲主義的人的種種喜怒哀樂的情愫,既典雅、甜美、流暢和風趣,又含蓄、高貴、莊嚴甚至氣勢宏偉。
二、音樂的風格特征
1、旋律聲部的流暢性
旋律作為構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們感受并理解歌曲音樂的最直接載體,蘊藏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這一時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藝術表現獨立而完整的特點,為了更好地表達作曲家對生命濃縮的感受,展現內心世界豐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傾注了更多的心血。19世紀俄國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謝洛夫曾說過:“音樂藝術的主要魅力,主要誘人力量就在旋律中,沒有旋律,即使有再勉強的和聲組合,發揮了對位法和配器法的全部奇妙的作用,一切也仍然是蒼白,沒有色彩,僵硬的。”巴洛克時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寬,音程以級進為主,旋律優美、流暢自然,感情真摯細膩,即使偶爾出現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為了情感表達的需要。
旋律的調式與調性是旋律構成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響歌曲的感情色彩與情緒。不同的調式有各自的表達方式和情緒,或明亮或暗淡,或剛勁或柔和,各具特色。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征之一是教會調式為大、小調所代替。大調對于表達明朗、抒情的音樂內容很適合。歌曲《勝利啊、勝利啊》就是以C大調為其骨干調式創作而成的一首掙脫欲海情淵,歌唱愛情解脫的勝利之歌。該作風格明朗、欣慰優美、堅韌剛毅。小調在表達黯然、憂郁、憂傷而含蓄等音樂內容是特別有效果。歌曲《別再使我痛苦、迷惘》是以典型的西洋g和聲小調式,以帶嚴格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創作而成的一首旋律哀婉、風格凄楚的愛情悲劇作品。樂曲開始就以小調為主干音:屬音的反復出現而確立了小調毋庸置疑的統領地位,而且小調的主、屬音貫穿于全曲的始終。所以小調的暗淡色彩、低迥的風格也無疑是此曲的主調風格。此外,為了情感表達的需要,作曲家更多地將大、小調兩種不同表現手法有機結合在一起,推動音樂的發展,進行色彩的對比,生動地塑造歌曲的音樂形象,深刻地表達歌曲的內容與情感,收到極好的藝術效果。《讓我痛苦吧》是歌劇《里那爾多》中的一首著名詠嘆調,它是以歌劇詠嘆調常用的三段體曲式結構寫成。A樂段宣敘調是降b和聲小調,急若旋風般的道白,奠定了全曲的音樂基調。B樂段開始就引入新的調式——升F大調,音樂從激憤狂怒轉至凄苦、悲涼的主旋律。C樂段回到降b和聲小調,與A樂段在調式上形成首尾呼應,起到了既變化又統一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筠青著.《歌劇音樂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2]錢仁康著.《歐洲音樂史話》[M].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