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岐勝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學;課堂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062—01
有效提問是啟發式教學的一種常見形式,也是有效教學的題中之義。 高中思想政治課概念眾多、知識抽象、理論性強,學生的社會經驗又不足,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注重有效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掌握以下幾個提問技巧。
一、提出明確的問題
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的內涵與外延要明晰,杜絕問題含糊不清或理解有歧義。教師要提的問題一定要經過精心篩選,避免隨意性。提問要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如果漫無邊際進行提問,會造成抓不住課堂教學主要任務,即使所選的問題再精彩,也達不到教學效果。提問要疑而不難,引人入勝,難易控制在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就能回答出來的程度。問題的提出一定要明確清晰,能讓學生一聽到問題,迅速地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思考。如果學生不明白問題的指向,或錯誤地理解問題的內涵與外延,最終只能是完全背離問題的原意,造成了思維的混亂,無法實現提問的初衷。
二、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問題的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問題的思考與討論中來。政治教師提問中要克服偏愛某些學生的現象,面向全體學生,采取搶答、抽答、辯答等多種方式,促使全體學生都去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講《政治生活》“民主決策”時,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公布后,你有沒有意見反映?準備通過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見被采納,你有何感想?這一問題提出后,學生對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學想通過政府網站提出意見,很多同學認為自己的意見如被采納肯定非常興奮,同時也提高了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于是,本課重點問題“民主決策的方式及意義”就迎刃而解了。
三、問題的難度要適中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的設計要適合學生已有的經驗與水平,切忌提出不切實際或過于深刻的問題,同時也要避免過于簡單的、可以不加思考直問直答式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與知識貯備,在遵循認知規律原則的前提下提出適中的問題。政治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整體設計一堂課的提問,將學生思維層層引向深入。政治教師在課堂上,心中要裝著整堂課,讓提出的許多問題按一定的邏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不斷深化。如果政治教師設計的問題,雜亂無章,瑣碎不堪,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問題,雖然這樣看起來課堂氣氛很活躍,但學生卻沒有辦法找到問題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學生的思維處于凌亂的狀態,最終無法形成對政治教學內容的整體感知。有效的政治課堂提問,應該避免問題過多而繁瑣,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一系列問題,使所有問題環環相扣,由具體到抽象,部分和整體相結合,實現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統一。
四、靈活多變的提問方法
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靈活運用多種方式,使學生與教師密切配合,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例如,讓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不點名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可以將此問題分解為幾個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與綜合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先提一問題,然后隨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學生思考,讓學生從材料中得到啟示,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使學生有成就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五、做好學生回答結果的總結評價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提問的結果適時作出適當的評價。在我們高中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有許多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表態,即使表態也含糊其辭,有時還會褒貶過度,言過其實。久而久之,勢必就會影響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失去回答提問的興趣,失去對政治課的興趣。評價性原則要求高中政治教師首先在備課時要認真思考自己設計的問題,問題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參考答案有幾個要點,學生還可能有哪些答案,這些問題自己必須要弄明白,決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無法評價。其次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政治教師要認真聽完學生的回答,注意力集中,較準確地概括學生的回答,防止心中無數,無話可說。
總之,課堂上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思考問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這體現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是師生雙方的互動,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進行個人表演,所以,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思維習慣,摸清學生的學習心理,尊重思維的客觀規律,善于創設情境,運用提問技巧,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