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良 金榮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24-01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彼J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缎W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币虼耍瑪祵W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實際,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感悟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所以,我的教學方法就是:“生活化”教學。
那么,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生活式”的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挑選聯系教材的生活素材
雖說學生的年齡小,但他們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為范例,有意識地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書本知識建立聯系,使數學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現實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獲取新的知識。
例如在《6~10的加減法》的教學中,我挑選了學生常遇到的問題提出例子,而不是忠于教材上的例子。
如:早上,媽媽先給你7顆糖,然后又給你3顆,你一共得到幾顆糖?現在你吃了4顆,還剩幾顆?
顯然,這個問題是學生經常遇到的,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經驗結合老師的指導,就能很快接受新的知識點。
二、利用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不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沒有心理壓力,喜歡學習、樂于學習,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教師要重視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環節相結合,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認識時間》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撥出學生最感興趣的上學、放學、吃飯、睡覺時間讓學生得出: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的結論。接著我再讓學生撥出一天中他們最喜歡的一堂課的上課時間。這樣的教學效果和課堂氣氛絕對是你意想不到的。
三、到生活中去驗證數學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币恢币詠恚覀兊臄祵W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于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學生在不斷反復機械地操作下,雖然能熟練地掌握各種題目的解題智能、技巧,但一碰到實際生活卻顯得不知所措,且長期這樣的訓練導致了學生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后,我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讓學生解決一些以實際生活為原型的數學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在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和計算”后,我創設了一個情境: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超市購物活動,師生互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游戲:你有50元錢,你想買些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并記下你的算法。同學們興趣高漲,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認真的算著需要的錢數和剩下的錢數。
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離得很近,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