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征淮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25-01
我本地區現行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是采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以下簡稱滬科版)出版、發行的,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該教科書雖幾經修改,已經相對來說比較完善和系統化。但我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課本中的一些事例、現象或者實驗,脫離了我們這里的生活實際,在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中根本不能見到,如果以這些事物、事例或現象來解釋、說明、例證課本中的物理規律或結論,則事倍功半。也會使學生們對物理規律或結論的理解越搞越雜、越弄越亂,從而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滬科版八年級初中物理第七章第五節(第131頁)有這樣的一段文字:鹽水選種在農業上要提高產量,選好飽滿、結實的良種是非常重要的,我國農民采用鹽水浸泡法來選種。如把種子放入濃度適宜的鹽水中,干癟、蟲蛀的種子就會上浮直至漂浮,而飽滿的種子則下沉到容器底部。
以上的事例很不適宜我校的學生使用,因為我鎮是南方海邊的小漁鎮,大多數的人口都是漁民或居民,很少農業戶口,基本上都沒有見過鹽水選種,以后也不可能碰到,如果以該事例來說明浮沉條件的應用,豈不是吃力不討好。
鑒于此,我在做物理實驗時,極注意一些物理實驗的選擇、設計(即物理校本實驗課程的開發)及物理實驗的操作和學生的接受情況。因為物理是一門以科學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學習、認識物理規律的窗口。實驗做得好,不但能促進學生較快地接受物理知識,同時能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動力。在這里,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做好實驗的巨大效果,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例一:做功與內能改變的實驗】摘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滬科版九年級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第24頁),原實驗內容如下:
如圖(1)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向下壓活塞,棉花燃燒起來了。
我對該實驗的改良方法是,把上述實驗硝化棉換成火柴上的火藥,其余的不變。經改良后做的實驗,不但能看到火藥燃燒,同時能聽到很響的爆鳴聲。改良后的實驗同原實驗相比,至少具有如下優點:
1.用火柴的火藥代替棉花進行實驗,實驗較易成功,一般只要壓縮空氣一次到兩次,就能使火藥燃燒并爆鳴。
2.如果用棉花做實驗,當棉花燃燒時,坐在教室較后面的學生往往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特別是現在近視的學生很多。而用火柴的火藥做實驗,其爆鳴聲就能彌補這一缺陷。一句話,就是實驗現象比沒用改良前明顯。
3.上面所講的爆鳴聲不但能彌補實驗的不完美之處,它還能對學生的心靈帶來很大的震撼,讓他們記憶猶新,讓他們感到物理的神奇,這些對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將起到莫大的作用。
【例二:慣性小實驗】摘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滬科版八年級初中物理第六章第一節(第101頁),原實驗內容如下:
如圖(2)所示,撥動左邊的橡膠棒,它能將右邊的硬紙片彈走,然而硬紙片上的砝碼卻未被彈走,你知道為什么嗎?
對于這個實驗,我是在做演示實驗的時候,先拿出一張教案紙放在講臺桌上面,然后脫下自己手上的手表,放在教案紙上面。然后問同學們,如果我快速地把下面的紙張拉出來,上面的手表會怎么樣呢?是不是會掉到地上。這樣的實驗改良,至少能起到下面的一些效果:
1.能夠馬上調動學生觀察實驗的興趣,他們都很關心老師的手表的命運。這個實驗將在他們年輕的頭腦中產生很強烈的刺激作用,甚至一輩子都記得。
2.該實驗有點兒像魔術,學生也可以用這個實驗去表演給鄰居的小朋友們看,取材方便,不像書本上的那些器材。
基于篇幅的限制,我在此不再多舉例子。但是從以上幾個簡單的例子中,我們不難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盡管教科書的內容是專家所編寫的,很有系統性和代表性,但是在局部的地區或者是學校,有些內容可能會不適應我們當地的教學,或者是說教學的效果會比較的平淡。如果我們能針對當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對一些實驗、或者實驗的某個細節作相應的改良,哪怕只有一丁點兒,都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