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約
中圖分類號:G6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74-01
歷史價值觀是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從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從其內涵分解有三層含義:一是能夠理解對歷史的價值判斷是以史實為基礎的,但又是依據一定的價值觀對史實做出的主觀判斷。二是能夠認識到分辨歷史上的真偽、善惡、進步與倒退,以及公平、正義與否,是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三是能夠將對歷史的認識延伸到對自身成長和現實社會的認識上,能夠從歷史中獲取有益的養料,從實踐的層面體現歷史的價值。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歷史價值觀是非常之重要的。
一、深挖教材,引進熱點
現階段初中的歷史教材,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注重以人為本,弘揚高尚美德,折射人文關懷,符合當代學生心理、生理、思想發展特點以及認知水平,是一本不錯的歷史資源教材。作為初中的歷史教師,應當對教材中寶貴而又生動的教育資源進行深挖,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例如: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明白,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強罪惡史和侵華史,同時也是一部中華人民不屈不撓抵抗列強侵華的斗爭史。這樣構筑歷史知識的立體結構體系,從深度和廣度上研究歷史現象。這種結構系統,既可對歷史現象從縱向中找規律,橫向中尋特點,又可以從歷史現象的相互影響和制約中進行深度和廣度上的研究,從錯綜復雜的歷史現象中得到本質性、規律性的認識。同時還必須引進時政熱點,比如全國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引導學生全面認識:中國八年的抗日戰爭,是一部日本帝國主義無恥的侵略史和中華人民無謂的抗戰史,中國人民表現的可歌可泣,日本帝國主義則是可恨可憎。以此來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史觀。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挖掘教材的特殊的歷史意義,讓學生在放松的學習歷史的情況下,對歷史情節產生情感共鳴。同時要運用各種教學措施,洗禮學生的心靈,感悟真善美的實質以及人生的真諦,為學生歷史價值觀的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古今聯系,精心講解
針對初中歷史教材中能與現實有規律性聯系的知識,精心設計問題供師生共同討論,引導學生對其未來發展趨勢做一些嘗試性的預見,培養學生的未來感。我曾設計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如何認識戰爭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其中從“九·一八”事變到雅爾塔會議時,美國對日本侵華的態度發生過怎樣的變化?通過這樣的中外歷史結合和縱橫交叉的立體分析,就能得出一些教材中看似無聯系實則能聯系的更深層次的規律性認識。在課堂上教師應不斷拓展新的教學內容,聯系古今,中外結合,拓展學生的新思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調用一些具體史實小故事的形式給大家講解,開闊學生的眼界。把遙遠的歷史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講活書本知識,使學生對歷史有親切感,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把初中歷史教學帶到正確的教學道路上來,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歷史價值觀。
三、眾說紛紜,舍我其誰
現代歷史學家研究歷史,是用現代人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去反思、審視歷史,這本身就是現實感與歷史感的有機結合。如有人說,孔子是沒落奴隸主階級的思想代表,反對春秋時的社會劇烈變革,想恢復“周禮”,是反動的。有人則說,孔子承認歷史的發展變化,因為他主張不能輕率地拋棄已往時代的文化,而應有選擇地吸收其有益的成分,有一定的進步性。通過這樣的介紹,使學生能從中學到一些專家們是如何把歷史感與現實感有機結合起來的方法,提高這方面的素質,同時也拓寬了思路,提高了分析問題的素質。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歷史價值觀。
四、穿越時空,正視歷史
初中歷史教材通過有別于普通文字排版的科學家的人生格言、說明、圖畫和課文等形式,呈現了科學家們對學科孜孜追求的精神,他們表現出來的巨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思維方式,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等優秀品質,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從中學習這種精神。同時教師還應當對學生在摸索知識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所呈現出來的人文價值進行挖掘講解,幫助學生尋覓前人的道路,穿越在賢人之間,尋找大師的成功經驗,解讀大師的人生及人生智慧,正視歷史,進而豐富學生的人生。這些教學會對學生以后的精神以及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完全強化學生的歷史價值觀。
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長期有意識地這樣培養學生的歷史價值觀,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努力,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關注學生個人素質的發展,尊重每一個個體,協助學生培養獨立健全的人格,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歷史核心素養的新世紀人才!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