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璟昕
摘 要:電子雜志屬于新媒體的一種類型,在新時期,電子雜志的影響日益擴大,這種傳媒形式逐漸成熟,成為業界的熱點。本文主要介紹了電子雜志廣告的盈利模式,并探討出進一步完善其盈利模式的舉措。
關鍵詞:電子雜志廣告;盈利模式;完善措施
新媒體的產生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電子雜志是Web2.0技術的代表,最早于2004年出現,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電子雜志這種傳媒形式逐漸成熟,成為業界的熱點。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電子雜志的盈利模式成為業界討論的熱點問題。
1 電子雜志的定義
關于電子雜志,分為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在上世紀90年代,網絡數字版的雜志是電子雜志的發展雛形;第二個階段就是網站信息的雜志化,各個網站定期采用列別形式來發布消息;第三階段,在網絡的發展下,新型電子雜志誕生,與老式電子雜志相比,新型電子雜志強調包裝,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集齊音頻、視頻、圖片、文字、動畫于一體,在視覺方面,電子雜志可以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強調互動性。
2 電子雜志現階段的常見盈利模式
如果將媒體比作技術手段,電子雜志就是媒體傳遞的一種符號產品,如果將媒體比作信息采集的機構,那么電子雜志就是一個生產文化產品的組織。盈利簡而言之就是獲取利潤的方式,利用數據、圖表來構建出穩定的理論框架。
在電子雜志的盈利方面,除了發行與傳統廣告之外,還出現了多種新型盈利模式,如與電子商務的結合、藍海增值服務、與傳統媒體的協作等等,雖然盈利模式日益多樣,但是也表現出了一些不足之處。對于電子雜志而言,廣告是其生存的主要來源,然而廣告的投放只能成為媒體的輔助,無法依賴廣告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且從我國受眾的消費習慣來看,大多數人不接受發行收費,增值服務中雖然商機巨大,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3 電子雜志廣告盈利模式的拓展
電子雜志是一種全新的媒介產品,需要進一步的整合與提升,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資源,對產品進行細分,準確定位受眾群體,總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電子雜志可以采用如下的盈利拓展模式:
3.1 延伸電子雜志的信息產品
媒介、廣告主與受眾之間是息息相關的,電子雜志是一種信息化平臺,電子雜志需要借助現有的信息資源吸引受眾和廣告主,并拉近廣告主與受眾的關系。如,電子雜志可以售賣信息資源,在當今社會,誰掌握了信息的主動權,就是掌握了市場,雖然人們可以借助網絡收集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往往是支離破碎的,要想獲取到全面、系統的信息,需要借助專業的信息資源。電子雜志可以將各類專業知識進行匯總,為受眾展示,既可以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又可以為品牌的打造奠定好基礎。
其次,還可以為客戶創造出體驗價值,如利用社區、門戶網站等形式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建立專門的讀者社區,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強化讀者的閱讀體驗,采取該種形式不僅可以提高電子雜志閱覽量,還可以促進品牌的傳播,根據受眾的反饋來調整內容,提高受眾的參與積極性,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最后,在重視內容的大前提下,除了廣告發行外,必須擴展及深化其他贏利模式。作為一種新媒體,多媒體互動電子雜志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贏利模式。傳統媒體是大眾媒體,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新媒體一般被稱為細分媒體,在信息傳播內容上,傳統媒體主要以平面文字、圖片、廣播聲音、電視節目等有限的內容形式對受眾進行傳播。
3.2 強化外在資源的整合
電子雜志不僅可以與傳統媒體協作,建立電子版,還可以與其他的新媒體合作,如,與手機媒體聯手,利用音頻、圖片、視頻等手段,實現內容的“數字雜志化”,再采用收費的形式下載雜志。也可以直接將電子雜志移植到個人終端中,用戶利用手機可以隨時在線閱讀,同時,電子雜志還要樹立品牌意識,強化品牌的擴張力,新媒體與舊媒體絕不是對立的,而是應該相互協作,實現雙贏。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來實現資本化與集團化,既可以壯大自己的發展力量,還可以促進新媒體的成長,讓傳媒行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4 結語
新媒體。快捷、互動、免費、海量是新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的強項。然而,這些特征在特定條件下反而可能成了新媒體的缺點。正是由于技術革命不斷地發生,“新”意味著新媒體不斷在自我否定、自我創新、自我嘗試,永遠只有一小部分人狂熱地在追捧新事物,更多地消費者需要消化沉淀,理解接受。而傳統媒體的消費習慣也不是一下子就會被改變的——起碼必須要等到新技術帶來的新媒體能夠像我們翻閱雜志一樣隨心所欲,我們的很多消費行為才會改變。以內容為基礎,以先進技術為依撐,培養用戶群體為手段,以細分市場為準則,電子雜志盈利就在不遠處。
參考文獻:
[1] 白菊.當代電子雜志發展趨勢與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2).
[2] 楊紅.電子雜志也能生財? 這是真的![J].電腦愛好者,2010(02).
[3] 鄭珍宇.贏之有道——電子雜志成功經營經驗分析[J].青年記者,2010(17).
[4] 楊涵.誰主沉浮——論電子雜志對傳統紙媒的挑戰[J].經營管理者,2010(14).
[5] 王志芬,張雷.分析電子雜志發展的受限因素[J].價值工程,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