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博
摘 要:通過對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現狀、可實施性進行分析,論述當前我國社區養老機制在運行過程中管理模式、服務設施、服務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從專業角度對社區養老服務如何進一步發展進行研究,闡明在互聯網技術下老年人需要適合他們自身條件的智能化社區養老環境,強調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性,會對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改進及新型社區的建設創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社區養老;養老服務;互聯網;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 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0-0082-02
一、國內外研究背景
(一)國外養老狀況分析
荷蘭在養老金制度上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于身體健康、能自理起居的老人,荷蘭政府鼓勵居家養老,并根據其償付能力給予不同程度的資金補貼。對行動不便、不能自理的老人,實施提醒老年病患服藥等“家庭自動化”進程,同樣給予一定補貼。另外,社區基礎設施也有一定保障。日本在30分鐘車程范圍內的社區里都裝備了小型護理服務設備,實行區域多樣化養老護理和登門服務,即所謂“30分鐘養老護理社區”;英國在社區養老的法規中明確提出,要為社區內的老年人提供“如家似的”服務和供養,一是由家人、朋友和社區志愿者提供的上門服務;二是運用社區服務設施等資源,在社區內由專業工作人員對孤老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進行開放式的院舍照顧。美國根據老年人不同的年齡段、身體狀況、自理能力將社區分為生活自理型社區、生活協助型社區、特殊護理社區以及持續護理退休社區。
(二)國內基本情況
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是我國傳統養老最基本的兩種模式。長期以來人口老齡化處于增長的趨勢,包括社區養老在內的養老服務主體職責不明,政策規范性差,定位不明確,養老企業發展遲緩,社區養老資源不足等因素制約了養老服務事業的健康發展。因為資金長期短缺,造成社區養老設備匱乏,亟待補充。一些社區只能供給單一的活動場地,日常照顧與暫時照顧尚不完善?!吨腥A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發展適合老年人的生活服務、娛樂活動和健全醫療設備等服務設施作為發展目標,以此加快社區養老事業前進的腳步。
二、我國社區養老的綜合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是通過聯合社會各方力量把家庭養老和社區機構養老巧妙聯合起來的新模式。利用社區資源產生于家庭照顧和社會機構照顧之間的一種新型模式,既可以是政府組織行為也可以是非政府組織行為,為老人提供醫療、家政服務。社區是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聯合的聯結體,擁有二者共同的優點,又具有社區養老獨特的優勢,這是由中國社會轉型期間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二)我國社區養老的主要問題
1.缺乏方針政策支持
大多數社區養老設施除了固定的那幾項資產是由政府部門提供,其他日常運營資金均來自老人所繳的費用。在收支平衡的條件下,剩余的則是提供給服務人員的工資,余下的為盈利部分。某些社區為老年人也建起了活動中心,但由于設施和服務不到位,并沒有獲得相應的效果,大多流于形式。關于老齡化問題建設,一個可靠的、有針對性的老年人服務體制是十分關鍵的,同時也需要更多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
2.缺少規范性培訓
傳統觀念認為照料老年人就是住宿、衣食問題,無學問、少技能,不必專業培訓。其實,老人更需要生理或心理上的照顧及貼入微的專業護理體。社區管理及服務人員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社區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社區工作人員缺少系統性和專業性的崗位培訓,造成有的服務人員有煩躁、急躁情緒,對老人態度不好,特別是對待一些自理能力較差的老人更是態度惡劣。
3.缺乏精神文化活動
老年人退休后諸多方面都會引起心理落差、社會適應感下降,需要有豐富文化軟實力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的全力支持,而老年社區服務內容比較單一,達不到要求。老人的生活大多數圍繞著吃、住、醫、洗等幾個方面提供服務,滿足簡單的日常生活需求。除了一些常見的麻將、象棋之外,高品味活動少之又少。
三、社區養老發展趨勢與創新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讓老年人安享晚年,并不是某個家庭自己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責任,靠福利機構辦養老院,不僅很多老年人負擔不了,社會也很難承受這樣高額的成本。因此,老人養老的根本出路還是在社區。
(一)依托政府政策,實現管理正規化
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制訂了遵循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原則。通過政府立法規范、引導和促進社區養老服務是十分必要的,包括營業資格、從業人員素質、服務內容和質量、收費標準以及免稅等優惠扶持都要有明確的、具體的規定,加強社區服務中心的建設,實現社區管理、人才培訓和人性服務的專業化,完善社區服務。
(二)智能化引領社區創新潮流
智能社區是現代科技創新的產物,詮釋著社會發展的潮流。在完成一般社區功能的前提下,智能社區還能通過高效的通訊網絡、便捷的操作縮短了老年人與社會的距離,開拓老人的視野,更多地與社會交流。
1.危急情況處理:門窗、家電等智能設備通過無線與社區服務中心連接,一旦室內發生入室盜竊、失火、緊急病人、煤氣泄漏等情況,各監控裝置將自動向社區中心發送請求緊急救助指令,社區中心判斷類型后,將立即通知各相關部門及時解決。
2.了解室內外環境:室內環境根據老人意愿自動調整。社區網絡無處不在,老人隨時可以享受社區提供的優質服務,對部分老人佩戴的智能設備采用戶外活動GPS定位,隨時關注老人位置。
3.遠程問候:在社區老人居住處安裝視頻設備,對老人在家的生活情況和狀態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實時詢問與記錄,并在異常情況下第一時間完成通知家屬和及時提供應急救助任務;工作忙碌、在外地及國外工作的子女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移動與老人進行視頻互動交流,讓老人在居家生活中感受到子女的關愛。
4.關注常態健康:積極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加強對預防老年病的宣傳教育,減少老年病的發病率和致殘率。社區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集預防、醫療、保健為一體的全方位服務,密切關注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為老人量身制定健康指南,普及衛生保健知識,利用電視、投影、圖片和講解,增強老人保健意識,根據自身情況重點加強對易發疾病的預防,努力提高健康指數。建立包括脈搏波、血壓、血氧、心率、體溫等數據在內的個人電子信息檔案, 及時登記更新身體狀況,進行健康指標異常預警、醫療就診服務、保健服務等。
5.倡導娛樂養老新模式:老年人由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愈來愈高,除圖書閱覽室,練歌、練舞房,圍棋象棋館,書法、繪畫廳等,也要考慮生活上的老年食品超市、小吃店等。還要適當開展一些活動,如小型書畫展、象棋比賽及其他娛樂活動等。
四、結論
依托互聯網等高新技術構建一流的、具有專業水準的社區養老、家庭智能化的服務系統,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面對老年人口飛速增長的局面,除了上述需要完善和創新等方面,老年服務業也急需企業進行大規模的產業投入,以適應老年人口量不斷上升所帶來的產業需求。還有更多應對老齡化的措施,不斷通過探尋并實施,才能使他們更加幸福地生活。
參考文獻:
[1] 周海生,戰炤磊,面向老齡化的產業結構調整:邏輯與思路——以南京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3,(5):68-72.
[2] 丁英順.日韓兩國居家養老服務比較及啟示[J].日本問題研究,2013,(4):60-66.
[3] 湯華滿.三線城市社區居家養老體系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4] 陳龍,何龍.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路徑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4,(20):85-88.
[5] 胡藝.淺析社區養老的可行性[J].現代營銷,2011,(8):257.
[6] 陳淑玲.城鄉社區居家養老合作模式的構建[J].邢臺學院學報,2015,(1):68-69.
[7] 王明川.我國老年住區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8] 王晛昀,段捷.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北京城市社區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思考[J].前沿,2012,(1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