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元滿
摘 要:寶贈村旅游開發SWOT分析是對寶贈村旅游開發的背景、生態環境、旅游資源、旅游市場等進行綜合性評價分析,科學地評估寶贈村旅游開發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對有利因素予以強化,對不利因素進行規避,以明確寶贈村今后的發展方向,為寶贈村旅游業發展戰略的選擇和旅游產業的規劃奠定基礎,提供參考。
關鍵詞:旅游開發;SWOT分析;寶贈村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1-0173-02
一、龍勝各族自治縣寶贈村概況
寶贈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鄉西北面,地處湘桂邊緣,距離龍勝縣城約65公里,有“八百里侗鄉南大門”之稱。這里山清水秀、古樹悠悠、民風淳樸、侗族文化十分豐富、寶贈祭薩節享譽中外,2014年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二、寶贈村旅游開發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自然生態環境優良:寶贈村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相對溫和,年日照時間為1 244小時,最高氣溫39.5℃,最低氣溫-4.8℃,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濕度為83%,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 700毫米。全村山清水秀,峰巒疊翠,林木豐茂,空氣清新,水質優良,鳥語花香,森林覆蓋率70%,負氧離子濃度高,生態自然環境保護優良。
侗族文化特色突出:寶贈村為特色侗寨典型,民族風情濃郁。侗族人民能歌善舞,侗族大歌、蘆笙舞、多耶舞等享有很高的聲譽;村寨獨有的祭薩節、合攏宴、傳歌節等節慶地方特色突顯;村寨建筑樣式豐富、造型美觀、廊椽毗連、青瓦若鱗、鱗次櫛比、美如畫。“在居住格局方面,侗族村民遵循的原則是:藏風聚氣、祈福納吉;聚族而居、喜聚憎散;依山傍水、負陰抱陽;方便耕作、舍遠求近。這些文化邏輯和文化規范制約著侗寨的形成、衍生、發展,構建了獨具特色的侗族傳統文化與村落空間實踐的互動機制與侗族村落文化模式。”[1]
旅游資源組合較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與評價》(GB/T18972-2003)標準,調查發現寶贈村的旅游資源可分為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建筑與設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動共5個主類,10亞類,19基本類型。寶贈村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侗族文化資源、休閑度假資源、健康養生資源和特色農業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漸突顯出來。
(二)劣勢(weaknesses)
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教育和衛生等是農村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發財致富的前提和基礎。寶贈村目前沒有大型停車場,沒有公共廁所,沒有大的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沒有安全信息系統,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市場營銷力度不足:寶贈村除依托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祭薩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外,外界對其的認識幾乎為零。紅糯、生姜、百合、茶葉、紅薯和養殖的禾花魚等農產品綠色、生態、無污染,為健康飲食之佳品;其獨有的侗族特色文化豐富較具吸引力,但因為旅游市場開發和宣傳力度不夠,嚴重制約了寶贈村旅游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旅游開發人才匱乏:經過對寶贈村貧困戶調查發現,2015年寶贈村共577戶,初中以上學歷戶主占總戶數的65%,全村人口質量不高,相關技能培訓力度不夠,從業人員素質偏低,高學歷的鄉村旅游專業人才缺乏是寶贈村旅游發展的一個瓶頸,將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機遇(opportunities)
旅游政策扶持力度較大:隨著國家一系列關于旅游的政策的頒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及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旅游精準扶貧、全域旅游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出臺,廣西成為國家戰略的交匯地,為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而國務院及自治區政府先后頒布的一系列支持桂林旅游發展的優惠政策,為寶贈村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旅游客源市場前景廣闊:龍勝縣旅游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2015年全縣共接待游客553.4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6.16億元。隨著健康養生旅游市場、民族文化旅游市場、休閑觀光農業市場、營地休閑度假市場、山地戶外運動市場等備受關注,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品牌影響力較大、宣傳促銷力度大的龍勝將會迎來越來越大的多樣化市場需求,寶贈村也將會依托自身侗族文化及特色村寨打造迎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特色產業開發潛力巨大:休閑觀光農業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以及人們消費方式的創新,是我國現代農業和世界農業未來發展的一種新思路、新模式。寶贈村擁有特色的紅糯、茶葉、生姜、百合、紅薯、禾花魚等特色資源,依托龍勝旅游大循壞公路建設,創意農業開發潛力巨大。
(四)威脅(threats)
周邊同類侗族文化產品競爭激烈:與周邊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村、皇都侗文化古村和龍勝平等鎮廣南村等侗族文化相比,寶贈村侗族文化雖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知名度,但資源等級不高、優勢不明顯、政府支持力度與競爭力相對較弱;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接待能力、產品宣傳等方面與周邊同類景區也相距較遠,市場競爭激烈。
旅游業發展對環境的潛在破壞威脅:在寶贈村旅游開發過程中,一方面,寶贈村優質的自然生態環境將面臨被污染被破壞的潛在危險,對侗族古建筑群的保護也造成巨大的環境壓力;另一方面,淳樸濃郁的侗族文化不斷受到外來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沖擊,將越來越偏離和改變其本質核心成分,寶贈村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和旅游可持續發展將受到一定威脅。
旅游開發利益主體關系協調威脅:旅游開發過程中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存在利益觀念和價值取向的矛盾。政府、企業和村民三者利益主體關系的協調好壞和利益分配的合理與否關系著村寨旅游開發的長遠健康發展。如果在寶贈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居于主體開發地位的村民沒有得到合理的對待,久而久之就會對發展旅游懷有不滿情緒,嚴重時可能會采取抵制旅游開發的措施,阻礙旅游業的發展。
三、寶贈村旅游開發策略分析
結合寶贈村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四大方面分析,為能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充分發揮寶贈村旅游開發的優勢,把握機遇,回避威脅,減少并將劣勢轉化為優勢,提出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四大旅游開發策略。
SO策略是在對寶贈村自然生態環境、旅游資源、旅游開發政策、旅游客源市場前景、特色產業等研究基礎上提出的,重在充分利用寶贈村旅游開發所處的內外環境與優勢,對寶贈村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以“串珠成線”形式多層次開發生態旅游、文化旅游、養生度假旅游、休閑農業旅游等旅游產品,豐富旅游品牌,并通過食、游、養、娛等相結合渠道,為游客提供深度領略侗族古寨風情的途徑。
WO策略是在充分分析寶贈村旅游開發外部機遇和深度挖掘其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深度挖掘、市場營銷力度和旅游開發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之后提出的,要求在旅游開發過程中要多渠道進行融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對原有侗族文化、農業文化進行深度開發,開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動。
ST策略是在充分挖掘寶贈村旅游開發內部優勢和分析其與周邊同類侗族文化產品競爭、旅游業發展對環境的潛在破壞威脅、旅游開發利益主體關系協調威脅的前提下提出的,注重于在發揮優勢的基礎上回避存在的威脅,要求啟動區域間旅游合作模式,加強互利互贏合作,避免單打獨斗而無法有效開拓市場、限制自身開發的局面出現。
WT策略是為能減少旅游開發劣勢和回避存在的威脅而提出的,要求在開發過程中加強旅游市場的體制管理,加強各部門各有關單位監管力度,做好旅游形象宣傳、環保宣傳等工作;要加大力度引進與培養旅游專業人才,為專業人才提供發揮聰明才智的良好平臺;盡量規避與周邊同類產品的競爭,爭取化競爭為合作,共同實現共贏共進目標。
四、寶贈村旅游開發建議
科學合理規劃指導建設:加強科學的規劃管理,尋求保護與發展雙贏的最佳途徑。規劃可以旅游共享經濟、全域旅游等理念依托寶贈村現有侗族文化、生態環境、森林資源、農業資源等,以保護與傳承侗族文化為目標,以“天贈寶地 風情侗寨”為主題,以民俗文化體驗產品為核心,以生態旅游、養生度假旅游、休閑農業旅游等產品為輔,建設集參觀、學習、游玩、美食、攝奇、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旅游勝地。
村民有效參與得到保障:村民既是民族旅游文化資源的載體,也是旅游資源的產權所有者之一,村民的廣泛參與是村寨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保證,建議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充分調動村民的參與性,如開辦家庭旅館、經營農家樂、制作和銷售民族手工藝品、參與歌舞表演、節慶活動等。
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加強:政府要建立旅游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和領導機構,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培養引進政策和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有利于旅游人才發展的社會環境。同時,繼續加大廣西第一書記扶持力度,加強對村民的各類培訓和教育。
營銷新理念引領新突破:結合寶贈村實際充分使用營銷新理念進行市場開拓,通過數據挖掘、分析發現游客感興趣點,并設計相應的創意圖片、軟文或者視頻、微電影,在微博、微信、旅游網、手機APP等自媒體平臺進行傳播、營銷、推廣,提升當地旅游品牌知名度,擴大旅游影響力。
共享經濟理念引領發展:共享經濟是指以依托互聯網平臺整合人們的閑置資源并實現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來獲得經濟利益并滿足市場需求的商業模式[2]。寶贈村旅游開發可充分借助眾籌模式、O2O電商模式和美食、空間、交通、服務、物流、媒體、人才共享市場的特色和優勢,不斷實現經濟社會的共建共享,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互推互進。
參考文獻:
[1] 趙巧艷.空間實踐與侗族村落文化表征——以寶贈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92-101.
[2] 李慶雷,蔣冰.國外旅游共享經濟的發展及其啟示[N].中國旅游報,2016-04-13.[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