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源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124-01
游戲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體育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就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淺談如下。
一、游戲在準備活動中的運用
1.課堂常規中的運用
課堂常規是教學所必須的,它主要是迅速地把學生組織起來,明確任務要求,集中注意力,以進入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如采用“快快集合、報數、反口令、集中注意力”等游戲,以提高學生的興奮性,使他們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2.一般性準備活動中的運用
一般性準備活動是全面活動機體,克服生理惰性,逐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從而進入工作狀態。傳統的準備活動通常采取慢跑和定位操等,這些內容重復使用,會使學生感到厭倦,失去學習興趣。根據一般性準備活動的要求,采用“聽數報團、蛇形跑、螺旋形跑、鉆山洞、拉網捕魚、老鷹抓小雞”等游戲代替傳統的慢跑。可使學生跑出歡樂,跑出興趣。而在以徒手操為內容的準備活動中,除了充實、改變動作,使其更有新意外,還可采用“猜猜誰是領頭人、跟我學”等游戲,使其游戲化。從而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氛圍中活動肢體,達到活動目的。
3.游戲在專項準備活動中的運用
專門性準備活動,主要是使與完成基本部分內容有關的肌肉群、關節、韌帶和器官,以及各系統機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專項準備活動中,選擇和創編與基本部分內容大體相似的游戲作為輔助性和誘導性練習。如短跑技術教學的專門性準備活動,可以選用以訓練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為主的 “叫號追人、長江黃河”等游戲;而跳山羊的專門性準備活動可以安排“跳山羊、跳背接力”等游戲;在彎道跑的技術教學中,可安排“圓圈接力”。專門性準備活動中運用游戲,能較好地發揮準備活動的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準備活動中運用游戲時,應圍繞其目的,有選擇地穿插運用。從而使學生的興趣、注意力、身體機能活動的能力逐步適應。此外,還要注意控制運動負荷和學生心理變化,避免運動量過大,對抗性激烈的游戲。
二、體育游戲在基本部分中的運用
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中。基本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傳授動作技能,而學生良好的機能和心理狀況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條件。把游戲運用于基本部分的教學中,可以改善教學氣氛,使學生學得有趣、練的快樂,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例如,籃球的運球技術教學中采用“運球接力、拍球比多”等游戲;可以增添練習興趣,鞏固運球技術、提高控球能力。而在彎道跑技術,除了在準備活動中進行各種圓形跑的游戲活動,還可以選用一些弧形跑,圓形跑游戲,鞏固彎道跑技術;而投擲的教學可選用“看誰投得準、看誰得分多、攻壘、炸碉堡”等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游戲在技術教學中的運用,關鍵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術創編到生動活潑的游戲中,使其具有游戲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才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為此,應注意游戲運用的時機,如在動作掌握的開始階段盡量避免使用游戲形式,而在動作技能基本形成后的鞏固與運用階段可大量采用游戲形式,從而使學生的動作技能得以鞏固。
三、游戲在身體素質練習中的運用
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此,教學本綱安排了全面的身體素質練習。身體素質練習單調、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而運用游戲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則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如發展耐力的可采用“越野跑,交替領先跑、自然地形跑、象征性長跑”等形式;發展力量的可以用“推小車、負重接力”等游戲;發展腿部力量的可以采用“蛙跳、兔跳、袋鼠跳”等游戲;發展速度、靈敏素質的可采用“找朋友、縱跳躲桿”等游戲。利用游戲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達到提高素質、增強體質的效果。但是,在運用游戲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時,要注意調節運動負荷,控制學生情緒,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安全。
四、游戲在教學結束部分的運用
結束部分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在結束部分采用健康有趣,輕松活潑的放松性游戲,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使身體得到放松。因此,在整理活動中,游戲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點,內容和形式上做到新穎,輕松活潑,精彩幽默,以達到放松的目的。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