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忠
【關鍵詞】 新課程;教學法;設計;學生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099—01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自覺參與學習過程,提倡自主學習、自悟學習。”教師要做好教情、學情調研,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對教學設計作出優化調整。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方法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形成重要教學突破切口。即優化教學情境創設、優化教法選擇、優化訓練設置,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啟動學生學習思維,提升課堂教學效度,塑造學生過硬語文素質。
一、優化情境創設,激發學生主體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這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共識特征。初中學生思想活躍,具有強烈好奇心,主體參與意識比較突出。教師要通過生動講解、故事導入、生活感悟、生活實例、哲言名句等方式,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或者是借助多媒體教輔手段,向學生展示豐富圖片、視頻、文字、動畫、音頻等材料信息,也能夠獲得重要激發力量。學生學習興趣一旦被激活,課堂學習自然進入到正確軌道之中。正如愛因斯坦說的那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意識便成為可能。
在學習細菌的啟示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細菌相關視頻片段,學生被豐富的細菌知識所吸引。教師根據視頻內容進行提示:細菌是我們的敵人,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無時無刻不和細菌打交道,結合課文相關介紹,你通過學習獲得哪些細菌方面的知識呢?學生展開熱烈討論,學習熱情被點燃。教師隨即引導學生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對象、說明語言等角度展開學習,學習效果非常顯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細菌相關視頻材料,引發學生好奇心理,由于細菌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這個角度展開導入引導,自然能夠引起轟動效應。學生學習主動性被激活,課堂學習自然進入到快車道。
二、優化教法選擇,激活學生思維想象
課堂教學方法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有篩選意識。所謂教學方法,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教師要注意對教學因素做綜合評估和考量,這樣才能對教法進行科學合理選擇。由于教情和學情都存在較大差異,學習教材內容會存在不同,城鄉之間有差異,地域之間也有差異,即使是同一學校同一班級,學生個體差異也是存在的。因此,教師在教法選擇應用時,需要對教法適合度進行對比解析,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對教法進行篩選優化,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為全面激活學生學習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創造力,提升學習維度。
《與朱元思書》學習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進行示范朗讀,鼓勵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文本解讀時,教師提出思考問題:文章中哪句話概括了課文描寫的山水特征?為什么?學生展開討論,給出討論意見: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全文圍繞這句話展開探討。因為這句話具有較高概括性,集中反映山水突出特征,所以構成文本總分結構。為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讓學習小組展開設問競賽活動,即每一個學習小組要設計三個思考問題,提交到班級中,教師根據問題含金量進行評估,最后挑選問題展開班級討論。學習小組積極行動起來,問題很快集中反饋上來。教師經過篩選,確定討論話題。
三、優化訓練設置,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鞏固學生學習認知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教師在課堂訓練設計時,要避免出現機械性。學習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需要參與者能夠獲得思想意識、語言表達、操作技能等多方面能力歷練,機械性作業,搞“題海戰術”,或者是運用所謂懲罰性作業,都是對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傷害和消損。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群體學生設計不同深度、廣度訓練內容,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訓練的機會。教輔參考資料和網絡搜尋,都可以為課堂教學帶來重要材料信息,但教師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訓練設計,這樣難以提升對應性,也會挫傷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要注意教學意識的轉變,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以適應現代課堂教學新需要。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方法眾多,教師要對教學實際做出綜合評估和判斷,針對性制定調整優化方案,確保課堂教學順暢高效。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