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興
摘 要:良好河道建設管理工作對提高我國水利工程的質量,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提高沿河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相關水利部門要對河道建設管理重視起來,從加強生態理念方面的認識,強化河道建設與管理標準,提高河道建設設計的質量,抓好河道建設的核心問題,提升河道建設監管的水平等方面入手,切實加強河道建設管理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河道建設管理;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隨著經濟建設速度的加快,人們對于河流的利用也越來越多。比較常見的包括在河道內進行開采工作,利用灘地工作,水電開發工作等。人們在通過河道獲得較高回報的同時,也對河道產生了較大的破壞,如造成河道內水體污染,動植物消失等情況,因此加強我國河道建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目前,我國河道建設工作在構筑堤防、對小流域進行有效整治、對河道進行清淤作業以及建設生態型河道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同時,我國在河道建設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我國河道治理工作具有較大的阻礙作用。本文將對當前我國河道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加強河道建設管理的方法,希望為我國河道建設工作的發展提供幫助。
1 當前河道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良好的河道建設管理工作對于提高我國水利工程的質量,提高沿河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國在河道建設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 生態理念遠遠沒有在廣大干部群眾思想中形成共識
隨著環境污染的嚴重,人們對于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重視,在河道建設管理方面,河道的生態建設工作的地位越來越高。但目前,在我國河道建設管理工作中,干部員工和人民群眾對于河道的生態建設工作認識程度不足,陳舊的河道建設管理觀念仍然是制約我國河道建設生態化、環?;涂茖W化的主要障礙。根據調查發現,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河道建設管理工作仍然遵循舊有的河道建設治理方法進行,主要采用混凝土和漿砌石作為河道的護岸,從而達到防洪的目的,而對生態防護方法心存疑慮。甚至,在有的地區,干部群眾只將防洪效果作為河道治理的唯一指標,認為河道的生態治理觀念并沒有用處,這種觀念對于實現我國河道環境的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非常不利的。
1.2 建設性破壞行為普遍
在河道的建設管理工作中,建設性破壞是造成河道建設管理不善的一個主要原因。具體來說,有的地區在進行河道建設管理工作時,對河岸的硬化覆蓋工作非常重視,從而通過工程建設對河岸進行加固處理,通過鋼筋混凝土等開展直立式護岸作業。而大量的建設性工作,對于河道的生態多樣性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有的地區河道的生物鏈直接發生了斷裂的情況,造成了該地生態的不平衡。這種現象在我國農村溝渠建設、村鎮河道建設中比較普遍。這主要是由于當地人缺乏科學的河道建設管理理念造成的[2]。
1.3 設計工作的質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河道建設的設計工作主要由第三方的設計機構來完成設計工作。而通常情況下,設計單位的設計任務較重,同時在利益驅動下,有的設計單位承攬了較多的設計工作,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經濟利益,忽略了設計質量。在河道建設的設計工作中,沒有經過實地的考察,只是采取傳統、單一的混凝土、漿砌石等技術手段進行設計工作,從而造成河道建設的不科學、不合理。在河道建設的設計工作中,設計單位首先應該做好調查工作,要根據河道的地區、河段和功能情況,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在保證防洪效果的同時兼顧河道治理和生態發展,建設新型的生態式河道。
1.4 河道建設管理的監督質量不高
在河道建設管理工作中,目前,我國還缺乏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通常只是由當地的水利建設部門派出工作人員兼顧河道治理工作。這種人員架構對于河道建設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由于人力和財力資源的匱乏,造成河道建設管理工作質量的下降,特別是在河道的監督管理方面,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都存在比較嚴重的監督管理缺失的情況。
1.5 河道建設管理成果的總結不夠及時
對河道建設管理的成果進行及時的總結,從而通過公平公正的獎懲機制來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激勵,也是促進我國河道建設管理工作發展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對于河道建設管理工作的成果總結工作還不是很到位,對于優秀的河道工程缺乏對應的激勵政策,從而造成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的降低。
2 推進河道建設管理發展的對策
河道建設管理工作對于提高河道的利用水平,維持河道的生態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目前河道建設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相關部門要從以下方面出發,推進我國河道建設管理工作。
2.1 加強生態理念方面的認識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還很嚴峻,因此在進行河道建設管理工作時,要牢記生態建設管理的理念,促進河道建設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要營造良好的生態建設氛圍。我國各級水利部門要通過有效的宣傳手段,宣傳河道生態建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為河道的生態建設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其次,各級水利部門要積極進行培訓工作。要對本級部門的員工進行科學合理的培訓工作,定期舉辦生態建設管理的培訓班。在培訓過程中,要對生態河道的治理工作進行重點講解,并進行嚴格的考核,確保生態河道建設工作的質量。最后,要加強管理工作的質量。各級水利部門要組織人員進行不定期的進行下鄉檢查和巡邏工作,要對破壞河道生態的行為進行制止,保證河道建設管理工作的質量[3]。
2.2 強化河道建設與管理的技術標準
良好的技術是保證河道建設管理質量的關鍵。在進行河道建設管理工作時,工作人員要通過從生態建設的角度出發,對河道的水域景觀進行改善。同時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新的河道建設管理模式,在保證河道防洪質量的同時,要對河道的生態環境、航運情況、休閑娛樂情況進行統一考慮,探索出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河道建設管理模式。另外,我國水利部門還要加強河道治理的技術研究工作,可以通過和其他部門的合作,借鑒國外先進的河道治理經驗,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具體來說,河道建設管理的科技人員要對河道的情況進行分析,對不同功能、不同河段的河道進行總結,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河道作為區域試驗點,如平原地區的河道、山區的河道以及灘涂地等??蒲腥藛T要從發展的角度出發,研究能夠促進河道周邊發展,提高河道周邊生態性的技術。同時,河道建設管理部門要做好研究成果的總結工作,可以通過將建設良好的河段作為示范河段,來逐漸推廣生態河道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通過以點帶面來為我國河道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3 提高河道建設設計的質量
在河道建設管理中,設計工作對于保證河道建設管理的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河道設計工作能夠有效地提高河道治理的效果,提升河道治理的質量。因此,保證河道建設設計工作的質量非常重要。在河道建設設計工作中,設計單位要做好統籌規劃工作,要深入河道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同時要順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設計工作中加入生態設計理念,從單一的防洪設計工作向多區域多層次的目標治理工作進行轉變。另外,設計工作要遵循標本兼治、統籌治理的原則,在保證我國眾多中小河流防洪防澇效果的同時,加大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水體污染情況進行綜合整治,改善水體環境等。通過良好的設計工作,為促進我國河道實現防洪防澇、和諧生態的目的提供有力的保障[4]。
2.4 抓好河道建設的核心問題
在河道的建設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要抓好河道建設的核心問題,即安全問題和保潔問題。在安全問題方面,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河流眾多,因此我國也是洪澇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做好防洪防澇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水利部門在申報項目時,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要做好加強河道安全建設方案的設計工作;其次,在相關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要對項目進程進行及時掌握,對于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和技術部門進行溝通。最后,水利部門要和氣象部門進行有效的配合,通過對降雨量的科學監測,對河道水流情況的關注,及時發現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障。在保潔問題方面,我國河道建設管理主要要從3個方面展開工作:①要制定完善的保潔管理制度;②做好日常保潔工作,要從河岸保潔和河面保潔兩個方面入手,保證河面沒有漂浮物和雜草,河岸沒有垃圾;③要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并進行記錄。
2.5 完善河道建設監管的隊伍
在河道建設管理中,構建完善的河道建設監管隊伍對于河道建設管理工作來說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好鄉鎮一級監管隊伍的建設。目前,我國大部分鄉鎮地區都沒有專項的河道建設管理部門,這給河道的建設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礙,水利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鄉鎮河道治理小隊達到監管的目的。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村級巡查保潔隊伍。我國河道眾多,而農村作為最基本的行政單位也要肩負起河道治理的任務,要通過在村一級建立巡查保潔隊伍來做好河道的保潔工作,保證河道的清潔。同時,村級巡查隊伍還要肩負起河道的保護工作,對于發現的可能造成河道污染的情況要及時上報,保證河流生態平衡,從而提高沿岸居民的生活質量。
3 結束語
我國幅員遼闊,水域眾多,因此河道建設管理工作非常關鍵。良好的河道建設管理工作不僅能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能調節生態平衡,促進沿岸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實際工作中,相關水利部門要對河道建設管理工作重視起來,從加強生態理念方面的認識,強化河道建設與管理標準,提高河道建設設計的質量,抓好河道建設的核心問題,提升河道建設監管的水平等方面入手,切實加強河道建設管理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朱興華.農村河道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12):213-214.
[2]李龍,趙偉坤,吳劍輝.河道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9):241-242.
[3]胡培芳.農村河道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2,(14):90-91.
[4]靳大雪.淺談遼寧省河道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水利發展研究,2014,(2):58-60,63.
(作者單位:戶縣澇河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