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孔令孜 楊景峰 覃澤林



摘 要 在簡要回顧廣西特色農作物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利用時間序列數據測算各農作物的生產集中度、效率優勢和規模優勢指數,綜合分析各特色農作物的比較優勢,探討其發展趨勢并對未來發展做出展望。
關鍵詞 農作物 ;比較優勢 ;展望 ;廣西
分類號 F327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2.018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Guangxi Featured Crops
and Their Development Prospects
LI Xiaohong1) KONG Lingzi1) YANG Jingfeng2) QIN Zelin1)
(1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2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Guangxi featured crops was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ime series data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index, efficiency advantage index and scale advantage index. Based on calculating result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Guangxi featured crops 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ir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crops ; comparative advantage ; prospect ; Guangxi
廣西作為中國欠發達省份,農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仍然較大(2013年廣西農業總產值占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26.1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農業發展對地區經濟及農民增收致富意義重大。廣西因其獨特的區位、氣候、勞動力條件,擁有全國最大的熱區面積及相對充裕的農業人口,近年來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在熱帶特色農產品方面發展迅速。本文在簡要總結廣西特色農作物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利用詳實的數據計算生產集中度、效率優勢和規模優勢指數,系統分析廣西特色農作物比較優勢,尋找出其發展趨勢,并對未來發展做出展望,以促進廣西特色農作物結構優化、提質增效。
1 廣西特色農作物發展概況
如表1所示,在2004~2013年間,廣西主要特色農作物大部分實現了增長,但也有一些農作物(如豆類、油料、麻類)的產量減少了。在產量增長的農作物中,增長幅度較大的有茶葉(增長141.17%)、水果(增長104.09%)、甘蔗(增長61.96%)、玉米(增長51.02%)、薯類(增長25.43%)、蔬菜(增長25.12%)。在產量減少的農作物中,豆類減少了37.59%、麻類減少了30.10%(其中黃紅麻減少了40.32%)、油料減少了1.92%。
2 廣西特色農作物比較優勢分析
2.1 分析方法
本文選用生產集中度指數(PCI)、生產效率優勢指數(EAI)、生產規模優勢指數(SAI)對廣西主要特色農作物比較優勢進行綜合性分析。各指數的計算公式及涵義如下:
生產集中度指數(PCI)=各農作物在廣西的人均播種面積/各作物在全國的人均播種面積
若PCI>1,表明廣西在該種作物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并且測算值越大,比較優勢越明顯;若PCI<1,表明廣西在該種作物的生產上不具有比較優勢,并且測算值越小,越不具有比較優勢。
生產效率優勢指數(EAI)=各農作物在廣西的單產/各農作物在全國的單產
若EAI>1,表明廣西在該種作物的生產上具有效率優勢,并且測算值越大,優勢越明顯;若EAI<1,表明廣西在該種作物的生產上不具有效率優勢,并且測算值越小,越不具有優勢。
生產規模優勢指數(SAI)=(各農作物在廣西的播種面積/廣西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各農作物在全國的播種面積/全國農作物總播種面積)
若SAI>1,表明廣西在該種作物的生產上具有規模優勢,并且測算值越大,優勢越明顯;若SAI<1,表明廣西在該種作物的生產上不具有規模優勢,并且測算值越小,越不具有優勢。
2.2 數據來源
本文中所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業統計年鑒》、《廣西統計年鑒》,選用了2004~2013年共10年的數據進行測算,以反映廣西各主要農作物比較優勢的動態發展趨勢。在具體農作物的選取上,主要根據廣西農業發展現狀及數據的可得性進行了篩選,力求覆蓋廣西主要特色農作物。
2.3 測算結果及分析
2.3.1 生產集中度指數測算結果
如表2所示,2013年,廣西在人均播種面積上具有比較優勢的農作物有稻谷、花生、麻類(主要為黃紅麻)、甘蔗、蔬菜、水果。從縱向發展趨勢來看,在2004~2013年間,廣西在稻谷生產上雖一直保持著優勢,但優勢卻呈下降趨勢;在花生生產上的優勢經歷了階段性的上升、下降(至不具有比較優勢)又緩慢上升的過程;在黃紅麻上的生產優勢比較明顯且呈上升趨勢;在甘蔗生產上的優勢極其顯著,在2010年達到峰值,近年來略有下降;在蔬菜、水果上的生產優勢相對比較穩定,近年來在蔬菜上的生產優勢略有下降,在水果上的生產優勢比較明顯且呈緩慢上升趨勢。
2.3.2 生產效率優勢指數測算結果
如表3所示,2013年,廣西各主要特色農作物中,除了油料、甘蔗、茶葉3種作物具有生產效率優勢外,其他作物在生產效率上均處于劣勢。然而,從縱向發展歷程來看,在2004~2013年間,廣西各主要特色農作物中,僅有黃紅麻生產效率優勢指數明顯下降,甘蔗的生產效率優勢指數略有下降,其他作物的生產效率優勢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較大的農作物有玉米、水果、薯類、豆類、油料、稻谷、茶葉。
2.3.3 生產規模優勢指數測算結果
如表4所示,2013年,廣西各主要特色農作物中,具有生產規模優勢的依次為甘蔗、黃紅麻、水果、稻谷、蔬菜、花生從縱向發展歷程來看,除了花生在2007~2008年間無生產規模優勢外,這些作物在2004~2013年間均保持著生產規模優勢,其中黃紅麻、甘蔗的生產規模優勢得到顯著提升,水果的生產規模優勢也有提升,蔬菜的優勢比較穩定,稻谷和花生的優勢有所降低。在不具有生產規模優勢的作物中,2004~2013年間,生產規模優勢指數得到較大提高的有薯類,茶葉的略有提高;玉米、豆類的生產規模優勢指數有較大幅的下降。
3 廣西特色農作物發展展望
根據指數測算結果,綜合分析各作物在3個指標上的測算值和變動趨勢,結合廣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的方向,對廣西主要特色農作物的未來發展趨勢及重點進行探討。
稻谷:作為廣西的主要糧食作物,在生產集中度和規模上均有比較優勢,雖無生產效率優勢但上升較快。未來發展重點應該是在穩定規模優勢的基礎上,盡力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具體而言,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優化品種結構,積極發展食用優質稻米、黑米、五色米、七彩米、富硒保健米、飼料稻米、工業用稻米等特用稻米。二是優化技術結構,積極發展高效、節本、優質栽培技術,大力發展有機栽培、綠色栽培、輕簡節本栽培、立體復式種養技術等;三是優化經營結構,通過優化區域規劃、完善土地流轉機制促進規模化種植;四是優化產品結構,積極發展優質米系列產品、深加工產品,以及稻米副產物(稻草、米糠、稻殼等)的綜合利用,以提高水稻產業的附加值[1]。
玉米:在3項指標上均不具有比較優勢,但生產效率優勢指數上升較快,未來發展重點在積極引進推廣適應不同生態區域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產、優質玉米良種,尤其需要重視和扶持專用型玉米發展,比如青貯玉米(供發展草食動物)、鮮食玉米(加工為玉米罐頭出口),促進草食畜牧業和出口加工業的發展[2]。
豆類:除了某些年份在生產效率上具有比較優勢,其他2個指標不具有比較優勢。豆類生產由于種植效益較低,面積難以提高。未來發展重點一是大力推動大豆間套種發展,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農民種植效益;關鍵要加大大豆機械播種展示示范推廣,設計生產小型的適合山區人工操作的播種機和收割機。二是通過抗逆大豆品種選育、完善栽培技術等措施減少異常天氣對大豆生產的不良影響[3]。
薯類:目前在3項指標上均不具有優勢,但指數皆呈現出上升趨勢,有發展前景。薯類作為糧食作物,其發展一直得到政府的關注和大力支持。廣西種植的薯類作物主要包括淮山、木薯、馬鈴薯和紅薯。從發展基礎、發展潛力來看,淮山和木薯將是廣西薯類發展的重點,需要加強科學研究,盡快引進和選育出高產、抗病、優質新品種,并集成、示范推廣配套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研究推廣輪作、間套作等耕作模式,扶持發展深加工產業以延伸產業鏈[4-5]。廣西馬鈴薯主要是利用冬閑田進行免耕栽培,未來發展關鍵在于脫毒種薯供應體系的建立、抗旱節水及防霜抗凍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科研創新能力及產業化發展水平的提高[6]。紅薯產業方面,需要重點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新品種的引進和選育以及紅薯加工、新用途尤其是保健作用的研究、建立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培育加工龍頭企業以發展產業化經營[7]。
花生:有生產規模優勢,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不具有生產效率優勢但呈上升趨勢。發展方向:面積可穩步增加,單產有大幅提升空間,可大力發展。重點要加大良種良法良機的推廣力度,大力發展間套種(如新植蔗、木薯、幼齡果園間作),加大政府資金對花生良種研發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單產[8]。引導和支持加工企業聯合科研單位共建生產基地,積極發展商品花生生產,培育名牌產品,提高產業整體效益。積極培育建設廣西花生專業市場,建設穩定配套的市場流通體系[9]。
黃紅麻:生產規模優勢明顯且呈上升趨勢,屬于廣西傳統特色作物,但缺少生產效率優勢,且近3年來呈下降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由于受到化纖產業的影響,中國黃紅麻產業出現較大的滑坡,近年來隨著各國對天然纖維的重視,產業出現緩慢復蘇。廣西作為黃紅麻傳統優勢產區,需要把握產業復蘇契機,加強研發及種子繁育,打造成全國最主要的黃紅麻種子繁育基地,積極培育紅麻產業帶,依靠科技提高生產效率,支持龍頭企業技術研發開發麻類產品新用途,使產業重新煥發生機[10]。
甘蔗:在3項指標上均具有優勢,生產集中度和規模優勢極其明顯,為廣西傳統特色優勢作物,但生產效率優勢并不十分明顯。受比較效益下降及國際糖價低位運行影響,自2010年以來生產規模優勢指數呈下降趨勢。未來發展重點在于提高對產業的扶持力度以避免規模大幅下降,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積極推進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形成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高效化生產格局;加大良種、農藝、農機研發集成力度,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11]。
蔬菜:在生產集中度和規模上具有比較優勢,生產規模優勢指數波動甚微,生產集中度指數有緩慢下降趨勢;但在生產效率上不具有比較優勢,10年間指數一直保持在略高于0.6。屬于廣西需要重點提升的產業。未來發展重點:加大對適合廣西氣候的抗病優質品種、加工專用品種等優新特蔬菜品種選育、引進、示范推廣力度,培育自主品牌。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品種結構,加大外向型出口蔬菜基地、夏秋反季節蔬菜基地、南菜北運基地建設。大力開展蔬菜標準園建設,按照“五化”要求(即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要求),實行“六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購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管理,大幅提升蔬菜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加快蔬菜批發市場和產地集散市場規劃建設,重點扶持加工企業及物流配送企業加大采后預冷處理及物流設施建設,發展現代蔬菜流通方式。加大蔬菜產銷對接支持力度,大力推進訂單生產方式[12]。
茶葉:具有生產效率優勢且在不斷提升,但無生產集中度和規模優勢,且無明顯變動趨勢。未來可穩步擴大種植面積,屬于廣西有發展前景的產業,且由于該產業對廣大邊遠山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應予以重點扶持。未來發展應充分發揮廣西生態優良的優勢,加快標準化茶葉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茶,打造廣西生態茶葉品牌。重視地方茶樹良種(如凌云白毫茶、桂綠1號)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建立自有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及推廣體系;調整品種結構,重點發展早春茶。加大政策、資金、人才支持力度,打造區域性品牌,爭創自治區級及全國名牌。強化產業整合,大力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帶動能力的精制茶龍頭企業,加強加工技術研發,開發具有廣西特色的系列茶葉產品;注重營銷體系建設及市場開發,培育完善的茶葉產業鏈,著力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13]。
水果:在生產集中度和規模上具有比較優勢且呈緩慢上升趨勢,雖無生產效率優勢但上升趨勢明顯,是廣西極具發展潛力的重點農業產業。未來發展應充分發揮優越的光溫資源和種質資源優勢,在做大做強柑桔和香蕉等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做強做優荔枝、龍眼、杧果、火龍果等亞熱帶水果產業,加大對特早熟、特晚熟、特優質水果品種的引進、研發與推廣力度,擴大差異化發展規模;強化果園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果園生產能力;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全面加強商品化處理,建立完善采后處理與冷鏈運銷體系,大力推進品牌戰略;積極引進培育水果龍頭企業,加快推進果品加工,推進水果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觀光果業,努力拓展果業多元功能;大力推廣“三避”技術,實行科學防災救災;抓好柑桔黃龍病、香蕉枯萎病和桔小實蠅等重大疫情防治,確保產業健康發展;加大開放交流合作,提升果業發展動力[14]。
參考文獻
[1] 徐世宏. WTO框架下廣西水稻發展的出路[J]. 廣西農學報,2002(1):40-42.
[2] 孔祥林,閆飛燕. 廣西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思考[J]. 中國種業,2008(1):12-14.
[3] 羅培敏,黃拔程,沈 瑩. 廣西大豆生產的發展與思考[J]. 大豆科技,2010(5):41-43.
[4] 韋本輝,唐榮華,韋威泰,等. 廣西淮山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 廣西農業科學,2003(1):7-8,12.
[5] 羅興錄,樊吳靜. 廣西木薯產業提升制約因素與對策[J]. 農學學報,2015,5(8):119-125.
[6] 劉文奇,徐世宏,馬善團,等. 廣西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和潛力分析與對策思考[J]. 南方農業學報,2013,44(3):535-539.
[7] 盧森權,李彥青,黃詠梅,等. 廣西甘薯生產現狀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