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杰 黃銘釗
汕頭:教育——“海濱鄒魯”發展新引擎
2012年汕頭市啟動創建教育強市以來,圍繞打造“粵東教育新高地”的總目標,制定全市教育創強建設整體規劃,以“創強”“創均”為抓手,努力推動汕頭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目前,汕頭市教育創強取得顯著成效,教育強市創建邁出堅實的步伐。2015年12月9日,觀察團一行來到汕頭,對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進行了專題采訪。
記者:汕頭的教育強區覆蓋率位居粵東地區首位。您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汕頭在推進“創強爭先”工作中的寶貴經驗?
陳茂輝:一是必須有認識。從打造粵東人才高地、增強區域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功能的高度來理解和推進教育創強創均工作,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增進民生福祉、為人民群眾謀求更多更實在的教育實惠的高度來理解和推進教育創強工作。
二是必須有擔當。我市專門成立以鄭人豪市長為組長的汕頭市創建教育強市工作領導小組。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力親為抓創強。
三是必須有目標。教育創強創均工作自啟動以來,我們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規劃明確每年的創建任務。
四是必須有措施。截至2015年10月,全市各區縣共投入資金超35億元。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制訂出臺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將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列入教育創強工作中統籌考慮,并與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有機結合起來;采取逐校制定整改方案的辦法,改造薄弱高中;突出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全面優化我市高中階段教育的整體協調水平。
五是必須有特色。近年來,各區縣黨委政府開拓創新,逐步探索并形成最適合本地教育事業發展的路子,凸顯特色,抓手有力。
六是必須有檢查。我本人和鄭人豪市長、鄭通聲常務副市長、趙紅副市長等市領導多次調研、指導各地教育創強工作。
記者:汕頭的社會經濟發展都離不開人才,在教育創強過程中,汕頭是如何將教育和科技創新結合在一起的?又是怎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陳茂輝:一方面,我們以創建教育強市為著力點,不斷實現人才創優、科技創新。創建教育強市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加快培養人才、儲備人才的過程,就是一個積蓄競爭優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過程,也是推進教育工作與實現人才創優、科技創新相結合過程。
另一方面,我們以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為重大平臺,加快打造粵東科教創新中心。市委市政府抓住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落戶汕頭的重大機遇,將籌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作為加快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競爭力的主要抓手,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充分發揮人才創新優勢,引領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不斷提升我市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市委市政府借助以色列理工學院這一橋梁,積極規劃建設中以創新產業園,作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汕頭大學科研成果進行技術轉化和商業孵化的核心載體與平臺。這是我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的一個重大引擎。
記者:以色列理工學院為什么會選擇汕頭?
陳茂輝:首先要感謝李嘉誠先生。李先生和以色列理工學院有長期的合作關系,他非常重視高科技的發展對未來企業包括經濟發展的作用,他的前瞻性很強。
其次是汕頭大學的依托。汕大發展到今天,應該說取得很大成效,今后汕大的發展肯定要走上一個更高水平的臺階,因此,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落戶到汕頭,來跟汕大進一步合作,推動汕頭大學發展。雖然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是獨立法人代表,但兩個學校搭在一起,學校資源可以共享,包括我們的研發力量、人才都可以共享。現在,兩校就已經共同建立了癌癥研究中心,科技研發中心。
最后一個,就是政府建設的決心。我們跟拉維校長談判的時候,我說,我們不好說要投入多少錢,因為學校現在還沒有規劃出來,我砸鍋賣鐵也要把學校建好。當時拉維校長懵了,沒聽明白什么意思,后來在翻譯的幫助下,知道了我要表達的意思,高興得哈哈笑,說就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