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近年來,在教育部門致力于提升國際視野,擴大與國外基礎教育同行的國際交流進程中,我先后參加了中英合作項目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赴英國培訓班,以及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組織的赴美國海外培訓班,分別在英國和美國的中小學掛職學習。其間,我不僅對英美兩國的教育政策、學校校長的教育理念、學校的課程文化等方面進行了考察了解,還特別關注了英美兩國的中小學校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現狀及相關課程設置。
一、英國:以人為本的PSHE課程
我在英國東部的伊普斯維奇市的呼爾布魯克中學(Holbrook High School)掛職學習期間了解到,英國的中小學校沒有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思想品德課或是政治課,絕大多數學校雖開設有宗教課,但學生和家長有選擇學與不學的自由,學校不會作統一要求。我重點關注的是英國學校開設的PSHE課程。PSHE是個人、社會、健康和經濟教育的英文首字母縮寫。這個學校的校長非常重視PSHE課程,并將此課視作核心課程,有80%的教師都兼任該課。在學校的教育理念中,每位教職工都有責任教育引導孩子們培養正確的生活觀念和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
為了更好地發揮PSHE課程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學校專門制定了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根據學生的年齡實際,確定了教學的課題、目標、學習成果、評價標準和為孩子提供的教學資源等。以7年級的PSHE課程為例,老師從介紹課程開始,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朋友的友誼和學校的作用等,設立了關于身體發育、情感變化與處理、個性發展、明辨是非、嘲諷與欺侮,以及了解公民權、兒童權利、社區、時事、預算與節儉和銀行賬戶等方面的學習主題。在“規則說明”這一課,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學習并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認識制定和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學會思考違反規則可能造成的后果,提高學生對規則尤其是安全規則重要性的理解。
在PSHE課程中,學校還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實施健康生活指導計劃,讓學生掌握有關營養均衡與健康生活常識。例如,在7年級PSHE課程編排了“個人衛生”“健康飲食”“鍛煉與休息”和關于“吸煙”“喝酒”等內容。在“吸煙”一課,學生不僅要知道吸煙對身體的危害,還要了解人為什么會吸煙、為什么會上癮以及戒煙的有效措施。在食品課,學生既要學習烹飪技能,還要求在制作食品后,標明該食品所含各種成份的比例、營養和熱量。
除課堂學習外,英國學校還經常舉辦各種校園文化活動。我們學習期間恰逢“學生商業活動周”,學生自己設計并模擬管理街市、銀行、保險公司,參與買賣、投資等經濟活動。學校通過開展這類體驗式商業活動培養學生的經濟意識,鍛煉學生的理財能力。
在英國的學習時間不長,但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的PSHE課程涵蓋內容廣泛,學習方式靈活多樣,不僅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也讓學生懂得現在的學習與將來工作的聯系,對成長和未來的發展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美國:在體驗中學習,在選擇中成長
2012年11月我隨福田教育局第2期海外培訓班一行赴美國加州舊金山市和新澤西州Bloomfield學區的8所中小學校,開展了近兩個月的浸潤式學習考察,對美國的學校課堂有了近距離接觸。在美國,各州政府都有相對獨立的立法權,在教育政策和學校管理上也有各自的做法。我們所到訪的美國新澤西州的中小學校,沒有專門的思想品德課或政治課,他們將公民教育的內容融入社會課(Social Science)的學習中。無論是社會課還是其他課程的學習,美國學校都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學習,在生活體驗與實踐中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同時,他們還積極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敢于質疑、勇于探究,在成長中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為形成創新人格打下基礎。
近幾十年來,美國雖經歷了幾次大的教育改革,但從中小學課堂來看,一直受杜威的“做中學”理念影響。我們所到的美國學校,從小學開始,學校不僅注重學生們通過課堂學習過程獲得知識體驗,還充分利用學校和學區、社區資源,組織各種學生社團活動開展校內外學習體驗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樂于實踐的學習習慣,這些都為其國家擁有高端科技人才隊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Bloomfield學區一所小學的一節社會課上,年僅6、7歲的低年級小朋友要學習如何到超市購物,如何挑選禮物送給家人。學校與家長義工一道,精心布置了一個模擬超市,配備了購物袋,設置了收銀處。滿臉稚氣的小朋友們挎著碩大的紙袋,在老師家長的引導下學習生活技巧,培養自主意識,在社會知識體驗中一步步成長。
美國學習期間,我還發現他們很重視學生的“選擇”教育。美國的學生從初中開始,就不再有自己固定的班級和教室,沒有班主任和年級組長管理,除必修的核心課程(語言、數學、科學、社會學等)外,學校還提供了一系列選修課程讓學生選讀,例如,樂隊、合唱、橄欖球、技術教育、心理學等等,每個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挑選4門選修課程,每天按照自己的課表到指定的學科教室去上課,獨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美國教師經常組織各式模擬日常生活情景的活動,比如家庭起居、超市購物、銀行存儲、社區服務等,激發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的濃厚興趣和好奇心,并引導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價值評價和行為判斷,對善與惡、美與丑、是與非等具備一定的選擇能力。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為將來選擇高一級學校、未來職業提前做好準備。
在新澤西州Bloomfield學區BHS高中的一間教室里,我們發現墻壁上醒目地張貼著“榮譽、責任、選擇”幾行大字。眾所周知,“榮譽、責任、國家”是美國著名高校西點軍校的校訓。該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十分肯定“選擇”在學生成長生涯中的意義,認為美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使學生從小要學會選擇。在生活體驗中學習,在學會選擇中成長,是我眼中的美國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標志。
三、反思:生活的德育,成長的促進
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革前行十余年來,雖幾度風雨,一路坎坷,學校的課堂在一步步發生著變化。縱觀《思想品德》課程設置,在給予學生實際的生活指導、引導學生客觀認識社會、帶領學生開展各種生存實踐體驗,尤其是在對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與就業啟蒙等方面做得還很不夠,難以滿足現在學生成長的真正需求。
近年來,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在全區部分中小學校思想品德課推廣《公民教育》和《國際理解教育》的教學實驗,也由此拉開了思想品德課新的改革探索的帷幕。《公民教育》和《國際理解教育》的學習內容是在借鑒了美英等世界先進發達國家的學校公民教育架構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學生生活實際編寫而成,旨在從小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公民素養,同時也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了思想品德課的內涵與外延。
在課堂的教與學中,我們要允許學生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君子和而不同”,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同時,我們還應重視學生體驗成長的經歷,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態度,具備一定的認識能力,對事物做出判斷和選擇。例如,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用生活實踐啟發誘導,用案例評判生活,用實踐體驗和探究生活;組織學生開展家庭與學校生活實踐導行活動,在生活體驗中學習成長等等。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課堂辯論與匯報展示等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生活體驗和矛盾爭論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本欄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