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靈
為什么要上好第一課
高一的學生剛進入高中,新的校園、新的班級、新的老師、新的課堂,一切都目不暇給。如何上好高中政治第一節課,抓住學生的眼睛,捕獲學生的心,是個值得政治教師研究的課題。如何上好高中政治第一節課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如今這第一節課早已結束,感覺不錯,現把我的想法、做法和大家分享。
有些教師認為第一節課是師生了解和認識的開始,為了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第一印象就狠下功夫推銷自己,從畢業院校到工作歷程再到獲獎情況等等一一細細數來。其實,學生對老師的認識是可以在日后的交往中逐步獲得的,粗暴強硬地直接灌輸“我是一個什么什么樣的老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倒不如把時間花在向學生介紹“我們將一起學習一門什么樣的課程”“這門課程有趣在哪里”“如何學好這門課程”等。正如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因此,我這一節開學第一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科產生興趣。
有什么不一樣
在簡單的自我介紹以后,我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你們喜歡學政治嗎?”除了幾個學生大聲說“喜歡”外,大多數學生都拖長了聲音說“不喜歡”,部分學生還帶著厭惡的表情。我馬上表現出同理心,說:“我在初中的時候也不喜歡。我和你們一樣覺得政治很無聊,除了背書還是背書,真沒意思。”這句話讓學生感到很意外,頓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繼續說:“上高中以前,我從沒想過要學政治教育專業,更沒想過自己要當政治老師。但是,高中的政治課程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和初中的思想政治很不一樣,它吸引我去深入了解它,剖析它,甚至讓我愛上它。”聽到這里,有些學生信半疑的,有膽子大的學生甚至直接發問:“有什么不一樣?”我順著這個問題,正好向大家闡述高中政治課的課程內容,“高中政治必修有四個模塊……”
簡單介紹完四個模塊以后,我補充說明:“因為剛和2015屆的學生一起經歷了高考的洗禮,我明白考試對學生的意義,我也清楚應考能力要靠日常積累。因此,我在課堂上既講課也講考。講課時滲透知識,和大家一起分析生活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現象,講考時分析題目,引導大家爭取獲得高分。”
開學第一課就像分析考綱似的講各模塊的考試比例,好像太早了點,但是老師這樣開誠布公地對教材、對考試、對自己的課堂加以說明,不但能讓學生明明白白地學習,還能拉近學生與學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上課的學問》的作者黃玉峰認為:“上課的目的,不是把飯嚼碎了喂給學生,而是要勾起他們正常的食欲,指給他們取之不盡的源泉,教會他們如何去獲取自己的養分。”我對教材和考試的簡單介紹正是要勾起學生的“食欲”。
平時看書從哪里看起
聽到這里,學生已經對高中政治課的模塊有了大概的了解,好奇心促使他們想知道自己將要學的具體內容。我抓住機會繼續說:“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手上的《必修1 經濟生活》。請問大家平時看書從哪里看起?”“目錄!”“前言!”“第一課!”“第一頁!”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我以分享的語氣說:“我看書喜歡從封面開始看起,看版本、看出版社、看編委會、編寫人員等。”邊說邊翻著教材,“我非常榮幸地告訴大家,本冊教材的主編余靜教授、陳友芳教授都是我大學的恩師。”說這個是為了進一步提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好奇心理決定了他們是喜歡聽故事的,特別是老師的老師的故事。
接著,我再把學生引回教材。“為了檢驗我們現在的頻道有沒有對上,我要提問一個同學,題目是:我們手上的這一本書的名字是什么?”被提問的學生很容易就回答出來了。我繼續說:“在這本書的第一頁,編者們通過‘致同學們向大家概括了這一本書的核心內容,請大家用兩分鐘閱讀這一頁,并找出來。”這一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感受教材,也讓我利用這兩分鐘去觀察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
我們需要怎樣的第一節課
高中政治開學第一課就是要激發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所以,我以為,這樣的開學第一課,并不需要學生記住什么東西,只需要學生明白高中政治是一門有意思的學科,是值得花時間和心思去研究的;他們的政治老師是個愿意和他們一起探討學問的并能帶領他們考出好成績的態度誠懇的人。這就行了。
本欄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