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玲 李麗波


畢業設計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后的一個綜合性、實踐性教學環節,它既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過程,也是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培養初步科學研究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是畢業生從學生向工作過渡的一次具體實踐;既是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做好畢業設計工作、提高畢業設計質量是提高畢業生素質、增強畢業生競爭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學校的一項主要教學工作。通過畢業設計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它是全面衡量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訓練、工程實踐能力、創造思維素質的重要尺度,是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實踐環節。要有效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須明確畢業設計中所包含的重要環節,即畢業設計的步驟、科技文獻閱讀、設計論文綜述寫作、畢業設計進度安排、畢業設計收尾及答辯前的準備工作,同時針對各個環節出臺相應質量監控體系,以保證學生能夠順利高效地完成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是學習的深化和升華的重要過程,是學習與實習、研究與實踐的全部總結,是創新思維、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培養的全面提高階段,是學生畢業及取得學位證書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評價內容。許多高校在不斷探索中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和成效,例如,天津大學在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中采用CDIO 模式教學法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南京工程學院通過分析本科畢業設計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在畢業設計中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浙江大學提出了CDIO 應用型人才畢業設計培養模式,以工程基礎知識培養、個人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培養、工程系統能力培養為實施內容,實現了教學、實踐和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模式。通過該模式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項目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團隊精神、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然而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在一些高校中畢業設計質量開始出現滑坡現象,有的甚至流于形式,為此本科畢業設計從教育思想到教學方法,再到質量監控體系都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從而探索出一種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最佳的畢業設計的模式[1]。
一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本科畢業設計的改革內容
畢業設計是學習與實習、研究與實踐的全部總結,是創新思維、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培養的全面提高階段。為高效完成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在教育思想上,應該確立工程教育思想與觀念;在教學體系上,將畢業設計貫穿于實踐教學的整體優化之中,既要保持其相對獨立性,又要加強與其他教學環節的關聯度。在教學內容上,認真梳理與更新,理論與實踐之間相結合。在教學方法上,以學生為主體,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性。在教學條件上,缺乏應有的投入,實踐環節的設備與師資隊伍的建設管理有待加強。在教育觀念上,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學生需要建立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在學生自身的情況上,克服功利思潮帶來的輕視專業、學習積極性不高、眼高手低等不良思想;最終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深化和升華,從而實現工程能力培養目標。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本科畢業設計的改革方案如圖1所示[2]。
二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本科畢業設計的改革踐行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統籌安排各項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將畢業設計(準)提前,讓學生帶著一個完整項目的這個任務去主動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將教學實踐結合為一體,成為一個串聯性的工程項目讓學生了解各門專業課知識的重要性及連貫性,增強學生的完整工程意識及學習的使命感。圖2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本科畢業設計的改革踐行方式。
1 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管理模式
整合教師資源,采取教學團隊負責制。在形成教學團隊的過程中,可結合每個成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學術水平與工程實踐能力進行優化重組,以指導小組的形式配備各專業方向的指導教師。以第一指導教師為主體,專業方向指導教師為輔助,統籌畢業設計各環節的進度和質量要求。第一指導教師須明確各階段工作進度及要求,對畢業設計指導工作負全責,并協調專業方向輔助教師處理有關問題,嚴把質量關。將研究生與本科生結成互幫對子,本科生參與到研究生的研究課題中,形成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研究商討的科研氛圍。同時吸納有教學經驗的工程師采取多種靈活的形式參與團隊教學,如開展專題講座、親臨指導、項目研討及校企合作等,為畢業設計引入更多的新鮮元素,使學生在綜合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方面得到有效的鍛煉。
2 統籌教學安排,優化畢業設計環節
傳統的畢業設計組織工作起步較晚,在畢業設計之前,學生雖已學完各種專業知識,但卻不知道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地進行文獻檢索、方案擬定、設計與計算;究其原因是因為目前設置的專業課程體系,造成大家會不自覺地割裂課程之間的聯系,將其完全獨立起來,難以體現出課程知識結構緊湊的關系。扭轉這一不利教學局面的一個很好舉措,就是將畢業設計(準)提前,讓學生帶著一個完整項目的這個任務去主動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在學生進入專業課程的學習之前,畢業設計指導團隊可組織學生雙向討論、擬定畢業設計課題,明確各階段工作要點及學習要求,同時,將大一的認識實習(作為畢業設計的見習階段)、大二的學年論文(作為畢業設計的文獻檢索階段)、大三的科研訓練(作為畢業設計的文獻綜述階段)、大四的材料設計(作為畢業設計的方案制定與探討階段)等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結合為一體,采用這樣的做法就是希望通過一個串聯性的工程項目讓學生了解各門專業課知識的重要性及連貫性,增強學生的完整工程意識及學習的使命感。通過一系列提前的畢業設計工作還可以加強學生與各專業方向指導教師的配合與溝通、提前完成畢業設計部分內容,并增加反饋與修正階段。通過合理的計劃和安排,可以把相關教學環節有機地聯合在一起,實現一舉多得、一氣呵成。
3 結合工程應用,優化畢業設計內容
通過鼓勵并資助教師多參與工程項目,接觸具體工程,這樣拓寬課題采集渠道,優化畢業設計內容,將最新的工程應用技術與手段引入到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來。由指導教師結合畢業設計的內容,在設計開展之前就要求學生預先掌握各種所需的實驗技能、了解各種材料的屬性。在畢業設計過程中,要求學生了解實驗目的、精心設計實驗、提出實驗方案、認真地開展實驗、最終得到目標材料,這樣才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使畢業生能更好地適應和服務工程。
4 提升教學質量,優化質量監控體系
完善合理的質量監控體系是畢業設計順利高效完成的有力保障。畢業設計質量的監測與保證并不僅僅是學校某個部門或幾個部門的事情,只有學校領導、教學管理部門和二級教學單位共同協作,各司其職,才能切實做好畢業設計質量監控與保障工作,不斷提高畢業設計質量。要使畢業設計質量監測與保證體系有效地實施,首先要建立起層次分明,職責清晰的畢業設計質量監控組織系統。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學習應是互動的,既不是教師單純的講解,也不是學生單純的請教,重要的是對學生自身內在潛力的一種激發。這一過程應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開題報告制度。學生在撰寫畢業設計前,必須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主要包括選題依據,課題研究的現狀,文獻資料準備情況,外文文獻的翻譯,畢業設計寫作的總體構思與預期創新點等內容。開題報告能夠體現學生對課題逐漸理解的過程,指導教師應重視初期的指導工作。
(2)建立中期檢查與后期審查制度。中期檢查工作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檢查以及學院對教師和學生隨機抽查,教學督導對畢業設計質量抽查。指導教師建立每周例會制度分階段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普遍檢查,發現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及時補救;各專業負責人及同行專家進行隨機中期抽查,進行集中講評,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學院組織教學督導開展中期抽查監督工作,對影響畢業設計質量的教師和學生的工作進行質量抽查,實施監督。每項檢查都如實記錄,形成教學簡報,留下第一手資料。后期審查工作是在畢業設計結束后,由教務處組織專家對全校畢業設計文本隨機檢查,對所查畢業設計給出綜合評價,找尋重大失誤問題或有責任事故的人員,按責任事故處理制度定出處罰等級并執行。
(3)建立畢業設計答辯制度。畢業設計答辯是對整個設計、教師指導和學生設計工作的一次大檢閱,包括指導教師評閱,非指導教師審閱,學生答辯和答辯委員會最終成績評定,它在整個畢業設計教育質量監控系統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嚴格答辯資格審查,嚴把答辯關,避免答辯走過場,建立公正的評分機制。
總之,建設科學合理的畢業設計步驟和質量監控體系;穩步推進教學改革,堅持實踐課與理論的內容緊密結合,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畢業設計程序規范、緊扣畢業設計各個環節,畢業設計效果優秀;使學生正確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對材料加工、合成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感性認識,并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作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選擇,面對時代的挑戰,學到生存與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宋起超, 楊春光,葛洪軍,胡維慶,徐鹿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CDIO模式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10(20): 231-232.
[2]丁以兵,黃偉,賈冬云.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改革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28(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