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山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不斷變化,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日趨復雜,產能過剩,其投入成本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一些生產性、服務性的行業,能有一支動手能力強、經驗豐富的營銷隊伍成為解決企業危機的重大突破口。本課題小組成員在對漳州人才市場的調研中得知,以福建吉馬經貿有限公司、漳州青蛙王子集團、福建永輝超市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據不完全統計,漳州藍田開發區2013至2014年度企業人才缺口達5000人,營銷管理類人才需求約占65%。在競爭日趨激烈且日益規范化的市場面前,企業對營銷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和期望值普遍較高。作為高職培養的畢業生,主要是面向基層的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與企業所要求的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高素質營銷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使得我國的營銷人才就業狀況表現為求職者找不到適宜工作與企業崗位空缺的矛盾同時存在。這就要求在正確認識營銷人才素質要求的基礎上,注重和完善營銷人才的培養。為了更好完成市場營銷專業具有實踐能力、創業能力的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本文從市場營銷“職業崗位”需求出發,圍繞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內在規律,構建一種基于“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的市場營銷專業“雙課堂互動體驗學習體系”教學模式。突出實踐教學,促進工學結合,大力培養用人單位需要的營銷人才。
一 “雙課堂互動體驗學習體系”的定義
隨著社會競爭環境日趨激烈,當代高職大學生對大學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更具表現欲和求職欲,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因此必須因材施教。“雙課堂互動體驗學習體系”是指在傳統第一課堂的基礎上,引入“學生第二課堂”,兩者之間互動交叉缺一不可。所謂的第一課堂泛指專業課程理論教學模塊,第二課堂是圍繞市場營銷專業核心能力延伸出的,以“求知-求是-求解”三個環節為核心的商務嘉年華模塊。教師在完成第一課堂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輔以第二課堂專業實踐活動;學生在掌握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之外,必須通過自身或者小組通過第二課堂學習將理論知識加以實踐與運用。轉變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以服務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互動體驗氛圍。
二 “雙課堂互動體驗學習體系”的構建過程
根據營銷專業內在規律和社會對商務人才需求的特點,緊扣培養和提升學生“運用專業理論與方法解決企業營銷實際問題”能力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學生在校學習三年全周期,設計出由多個環節、不同層面、由淺而深、不間斷的職業崗位課程實踐的專業素質與能力強化訓練體系,使學生的專業性調研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工作意識與能力,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漳州理工學院市場營銷專業自2007年創辦以來,依托福建吉馬集團產業鏈,立足漳州,輻射海西,根據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規律、能力遞進原則和職業崗位技能要求,本著“夯實大一、強化大二、提升大三”的原則,按照專業課程設置,以提升我院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力為目標,提高市場營銷專業特有的八大核心能力。逐步形成以“項目學習法”為手段,系列專業課程設計為第一課堂,商務嘉年華為第二課堂的 “廠校一體、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三 培養目標
總體目標是通過基于項目學習法的營銷應用型人才培育模式的全過程參與,學生的專業修養水平將得以較大提高,其營銷實戰能力將得以系統訓練,為畢業后能更快地轉變角色、較好融入企業營銷實踐活動做充分準備,為將來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營銷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該模式系統訓練并獲得良好及以上的營銷專業學生應該能夠達到如下要求:(1)完整地熟悉與理解營銷管理理論體系,熟練掌握營銷核心概念、關鍵性原理與方法。(2)熟悉營銷策劃基本原理與方法,具備能獨立或以團隊為單位完成企業或機構的營銷戰略策劃、品牌管理策劃、廣告方案策劃、公關活動方案策劃、促銷活動策劃等能力。(3)熟悉營銷調研的原理與方法,具備設計調研方案、組織實施、采集資料、分析判斷和撰寫報告的能力。(4)熟悉營銷案例分析的原理與方法,具備解讀案例、診斷問題、選擇對策、提出方案的能力。(5)熟悉營銷報告的原理與方法,具備整理營銷信息、撰寫營銷報告、制作報告課件、進行公開報告與答辯的能力。(6)熟悉制定工作計劃的原理與方法,具備確定目標、分解任務、規劃進度、確定分工、設置監督的能力。(7)熟悉團隊工作的原理與方法,具備尊重伙伴、平等商議、講求效率、團隊協同的意識與能力。
另外,我們有 “雙課堂互動體驗學習體系”的師資保障體系。市場營銷專業現有專任教師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3人,有海歸經歷的2人,本科3人。企業營銷總監等高管兼職教師3人,他們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能給學生很多的指導。
四 “雙課堂互動體驗學習體系”的培養成效
本方案已經在2010級、2011級、2012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中實施。在第一課堂“專業教學模塊”方面,共開發了基于真實工作崗位的工作課程設計如市場營銷策劃、市場調研、渠道建設與管理等10門,該課程設計圍繞專業面向的崗位,對應工作崗位中的素質能力要求來設計工作模塊,并在工作模塊上設計工作任務,建成了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設計資源庫。在第二課堂“商務嘉年華”模塊方面,已成功舉辦三屆商務嘉年華活動,涵蓋三屆商務策劃大賽、三屆商務演講大賽、三屆市場調研大賽、三屆市場推銷大賽、一屆商務禮儀大賽等。實現了2010級、2011級、2012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雙課堂互動體驗學習體系”初見成效。其中商務策劃大賽選題70%均來自真實企業真實項目,力求真題真做。2010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撰寫的“廈門優德樂連鎖加盟方案”已被企業采納,2011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撰寫的“漳州理工職業學院形象策劃案”“漳州吉馬印刷創意產業園”“漳州汽車文化創意產業策劃”“漳州公交服務滿意度調研”等作品,得到相關單位一致好評。在2014年、2015年福建省職業院校市場營銷技能大賽中均獲得三等獎成績。
五 創新性
在教育理念(理論)、培養方案、管理與運行機制等多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樹立創新型的教學理念,從培養方案、管理與運行機制等多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樹立創新創業型人才觀。主要體現為:(1)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改變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使教學成為在老師的參與、指導和建議下,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并且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從實踐中汲取力量,提高自身能力。(2)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向“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并重”轉變。為學生活動創造一個寬松的氛圍,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得到鍛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活躍的實踐態度和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3)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向“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并重”轉變。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選擇教學方法時,要特別注意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指導學生自行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講授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注重講授的內容,更應注重教學過程,將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和發展的過程。(4)從“集中第一課堂教學”向“第一第二課堂學習體驗并重”轉變。通過第二課堂的開設,不僅使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時間大大增加,而且更為學生提高專業素質、培養專業能力提供全新學習機會。在一個模擬實際的情景中掌握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方法,積累經驗,增長才干。(5)從“要管好學生”向“更好地服務學生”轉變。學生工作部門和人員要投入極大努力為學生商務精品活動和商務技能活動的開展提供平臺,引導更多學生自覺投入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各種活動,使學生工作與幫助學生提高專業素質與能力結合起來。(6)從“分散、個別的教學活動”向“系統、全過程培養模式”轉變。新模式的各個環節分布在學生四年學習的不同階段上,幾乎覆蓋了營銷管理所有領域,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設計系統中得到全過程培養。
參考文獻
[1]李宗華.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7(2).
[2]陳立平.系統、高效地學習管理學 [J].考試點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