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淑偉
新時期,國家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了進一步增強青少年體質,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狀況,在全國啟動了“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它旨在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掀起群眾性體育鍛煉熱潮。與此同時,深圳市堅持“一切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的核心理念,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提出了 “八大素養”。其中,德育素養排在首位。
新形勢下,學校的德育工作面臨著新挑戰。如何真正地把學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就更顯得任重而道遠。對德育工作者來說,與時俱進,抓住教育契機,采用更加可行、更富時代特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德育工作,是目前的首要任務。沙灣中學在推進陽光體育活動和落實八大素養中,促使學生養成“崇德、明禮、好學、奮進”的品性。
一、以教師的行為和形象為引領,培養師生的陽光心態,實現崇德
陽光體育運動,應讓每一位教師先“陽光”起來。伴隨著陽光體育活動,“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為此,沙灣中學首先外聘專職教師,在校園內開辟專門的場地為教師開設了太極和瑜伽兩門課程。其次,每一學年利用不同的時機,組織多元化的體育活動:三八婦女節和重陽節,舉行“相聚梧桐山,暢享綠之曲”的登山活動;體育節上,以年級為單位舉行接力比賽,教師在學生面前,大顯身手;五一節舉辦趣味運動會;國慶節舉辦羽毛球賽;為迎接新年,舉辦教師籃球賽。
在各項運動中,教師的“亞健康”現象緩解了,體質改善了。教師在課堂面對學生的負面情緒得到了疏通,和學生的交流開始變得平等、有效了。教師“陽光”,學生就“燦爛”。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重于言傳,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學生。教師參與陽光體育運動,就擁有了陽光心態。學生每天面對著陽光般的教師,“陽光”精神、“陽光”心態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整個校園的崇德也水到渠成。
二、以體育課堂和兩操為基礎,以每天“陽光1小時”活動為輔助,培養學生的規則和紀律意識,實現明禮
在陽光體育活動中,體育課堂和兩操是基本平臺,配以每天“陽光1小時”活動為輔助。沙灣中學堅持依法治教,規范辦學行為,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體育課時、兩操和每天“陽光1小時”活動的規定,開足上好體育課,保證兩操質量,確保每天“陽光1小時”活動的時間。要求體育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和兩操質量,使學生感到“課雖完而興未盡”,引導學生帶著“余興”積極參加陽光體育活動。
常規動作有常規要求。課堂常規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遵守的規則,是課堂教學的法規之一,它同時也是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徑。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常規的建立和貫徹,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逐步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和優良思想品質。
具體來說,課前要求學生提前五分鐘整理隊列,保證隊伍到達操場指定位置時快靜齊。課的開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動員,提出本次課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對他們進行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課中通過競賽和游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果敢、機智、頑強的優良思想品質;通過隊列隊形練習,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們反映速度、動作準確性和協調一致的能力;通過借還器材和整理場地,可以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公共財物的良好品質。課的結束要進行講評總結,對做操質量、班干部管理等方面提出規范化要求。
通過常規的嚴格要求,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最終實現明禮。
三、以學校社團活動為依托,發展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學生自律意識和協作精神,實現好學
在落實學生八大素養過程中,沙灣中學社團采用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相結合的模式,分為品德、身心、學習、創新、國際、審美、信息、生活八大類。契合陽光體育活動,身心類包括了足球、籃球、跆拳道、雙截棍、乒乓球等18個社團。每周三下午第八節,在豐富多彩的社團體育文化中,整個校園活力四射,形成班班有特色、生生有運動的場面。
學生在活動中,一方面發現和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能力和創造力,重拾自信,實現好學。另一方面,在“潤物無聲”中,促使自己不斷正確認識自我,養成自我調控、環境適應的能力。此外,這些活動也鍛煉了社團成員獨立處理社團事務,獨立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四、以體育比賽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拼搏進取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實現奮進
幾年來,在陽光體育活動中,沙灣中學還形成了一系列的品牌項目:每學年的第一學期,學校舉辦廣播操、拔河、跳繩、毽球比賽等;第二學期則舉行“校長杯”足球賽、籃球賽等。2014-2015學年,沙灣中學在“陽光體育,活力校園”的主題下,把一年一度的田徑運動會提升為體育節。 那么,如何利用體育比賽活動滲透德育主題呢?
第一,賽前組織動員,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征集比賽口號到組織賽前訓練,班主任在班上廣泛發動,做到人人參與,集思廣益。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把班級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口號來自于學生,所以,每個學生都要為這個口號、目標而努力奮斗。學生們因此深深地體會到付出就有回報的含義。
第二,賽中參與,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精神、守法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首先,賽場上,參賽隊員總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超越自我。許多學生在經歷了一次比賽后會成熟很多,因為他們體驗到了拼搏的樂趣,感受到了意志頑強的力量。其次,利用體育比賽時機,對學生進行守法教育,讓他們知道任何人都得遵守比賽規則,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同樣,在學校就必須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最后,參賽隊員在賽場上拼搏,沒參賽項目的學生也積極為班級出力,如不遺余力的吶喊鼓勁、周到熱情的服務、激發斗志的廣播宣傳等。只有人人參與,人人爭先,才會形成一股強大的集體凝聚力。
第三,賽后總結,提高班級凝聚力。班主任及時召開總結會,肯定學生的優異表現,號召全體學生為打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班集體而共同努力。體育比賽是部分后進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抓住閃光點,對其優異的運動成績和拼搏精神給予及時地肯定,做好轉化工作,鼓勵其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發揚拼搏精神,為自己、為集體爭光。這就使整個體育比賽的德育作用發揮到極致,取得了最佳育人效果。
實踐證明,以陽光體育活動為契機,以學校社團活動為依托,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工作,最終促使學生養成“崇德、明禮、好學、奮進”的良好品質。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
惠州市惠陽區實驗小學舉辦校報十周年座談會
2015年12月16日,惠州市惠陽區實驗小學召開校報十周年座談會。廣東教育雜志社原總編輯黃治中、《廣東教育》綜合版編輯部主任潘孟良,惠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易正新、科研管理中心主任張正凱,惠陽區宣傳部副部長劉海濤、原副部長王國強,惠陽區教育局副局長陳國強、辦公室主任黃榮華,惠陽區人民政府督導室主任曾建文,惠陽區文聯原副主席隋修德,惠陽區新聞中心主任黃遠斌,惠州市人民政府督學曾有華等眾多嘉賓應邀到惠陽區實驗小學,和學校《生成》文學社編輯部的教師們一起,參加校報十周年座談會。
座談會上,大家一起觀看了《十年,我們一起走過》校報發展短片。惠陽區實驗小學校長張銀球以“三個一”概括了學校校報發展歷程,他說實驗小學有一群熱愛校報的人、有一個展示師生風采的平臺、有一張記錄學校發展歷程的報紙。不少與會嘉賓高度評價了惠陽區實驗小學校報,認為校報有大報氣質。廣東教育雜志社原總編輯黃治中把實驗小學的校報比喻成“又一所優質學校,一所沒有圍墻的平面學校,一所特色鮮明的學校”,認為“小報不可小看,報小價值大”。就如何更好地辦好校報,在十周年的基礎上再有提升,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惠陽區宣傳部副部長、社科聯主席劉海濤建議,可以適當增加人文特色、科學特色,增加主題性活動,增加推廣渠道。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座談會,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大家均以一顆誠摯的心關注、鞭策著實驗學校校報的成長。(惠州市惠陽區實驗小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