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作為廣州市首批試點學校,我們確立了開展金融理財教育的主要宗旨:通過基本的金融理財常識教育,培養學生科學正確的消費觀、理財觀、效率觀、效益觀。并提出“走進金融世界,探尋財富奧秘”的實踐學習口號,讓學生在小學低、中、高各個學段均能在“金融小才俊”的大社團活動中接受符合其年齡特點的金融理財教育。以此為基礎,學校建立了“通識型”“自主型”和“深潛型”三種金融教育社團活動模式。
一、“通識型”同年級社團模式
一二年級——“童眼看金錢”。通過課堂教學滲透以及課外的相關知識延伸,讓學生學會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作用,以及學會怎樣愛護好人民幣。
三年級——“貨幣保管員”。在家長的配合指導下,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學初自主選擇不同的方式(藏起來或存銀行)保管一部分壓歲錢、零花錢。在學年結束的時候,學生再把這筆錢拿出來或取回來,并列舉這樣保管錢幣方式的利和弊,提出更好的利用錢幣的方法。
四年級——“賬本記錄員”。邀請專業人士為四年級的學生講解記錄賬本的基本形式和做法,要求學生學會定期記錄自己或家庭主要日常開支的消費情況,時間跨度為一個學年。
五年級——“理性消費者”。在四年級階段掌握“記賬本”的基礎上,對五年級的同學開展“理性消費”教育。要求學生摒棄以前不好的消費習慣,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消費欲望,在繼續做好賬本記錄的同時,學會制定個人或家庭的消費計劃,并在學年結束的時候進行總結。
六年級——“精明小當家”。鼓勵學生爭取家長的支持,給予學生一定的生活經費,讓學生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負責某些部分的開支決策,并實時做好開支記錄和調整方案。
二、“自主型”跨年級社團模式
在各年級組織開展不同主題社團學習活動的前提下,以孩子們相對感興趣的“小小金融講解員”培訓為切入點,組織一些希望更深入接觸金融知識的學生參加有關學習活動。
“小小金融講解員”的培訓工作起始于2015年初,學校在向學生進行活動動員的時候就明確提出:必須是學生主動、自愿參加,只要是對金融知識和講解工作有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報名,而老師們也不會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社交能力等因素來動員某些同學報名參加。
三、“深潛型”英才級社團模式
1. 主題實踐之“銀行實戰”——走進銀行機構,了解銀行各崗位工作性質和職責;學習辨析真假人民幣;體驗點鈔練習;學習紙質支票的填寫步驟方法,了解電子支票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模擬開設賬戶及日常的管理方法。
2. 主題實踐之“探尋近代民間金融實業家”——根據民間金融博物館陳列的胡雪巖、盛宣懷、雷履泰、周作民等近代巨商的基本史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使用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等方式,對這些近代巨商及其商業王國的興衰背景作更多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對金融行業發展歷程有更深刻的認識,在進行博物館講解的時候也會和觀眾產生更為感性的共鳴互動。
3. 主題實踐之“品味百年金融中心長堤”——帶領學生走進今天成為“廣州民間金融街”的長堤大馬路,尋找曾經的著名老字號大三元酒家、大公餐廳、大同酒家、先施公司、華廈百貨公司、東亞酒店、愛群大廈、海珠大戲院等。學生通過調查走訪、實地考察、搜集資料等方式,充分了解這些頗具民國風格的歷史建筑和老字號商鋪曾經的輝煌歷史,以及如今已經進駐這些歷史建筑的現代金融機構如民間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典當行、投資公司等。讓學生親歷其境地感受“長堤”這條現代民間金融街所展現的活力,同時也能對今天涌現出來的各種新興金融機構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