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姻家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就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職能。在人類社會剛剛誕生時,家庭和社會的區別是不存在的,原始部落就是一個大家庭。在不同的社會時期,家庭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也并不相同。
【關鍵詞】婚姻家庭;社會;角色
婚姻家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就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職能。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就會發現家庭的社會職能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但不論家庭的社會職能發生怎樣的變化,它們始終是為了一個目標服務的,那就是人類種群的繁衍。
在人類社會剛剛誕生時,家庭和社會的區別是不存在的,原始部落就是一個大家庭。原因在于當時的生產力極端低下,單純的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生活單位是沒有能力獨立生存,自然就沒有辦法完成族群的延續重任。隨著族群人數的增加,人類逐漸意識到血親之間相互繁衍不利于族群的發展,即“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不婚,懼不殖生”。血緣關系就逐漸從社會諸關系中分化出來,形成了家庭,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為家庭產生提供了生存的基礎,使得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家庭能夠獨立的生活下去。因此就形成了以地域為核心的社會和以血緣為核心的家庭。
在不同的社會時期,家庭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也并不相同。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家庭是最重要的社會單位,個人是家庭的附庸。這一階段,家庭被賦予了最重要的社會地位,需要擔負最重要的社會職能。
族群繁衍職能是農業社會家庭最重要的職能,雖然族群繁衍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是族群的數量對于統治者維護自身統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農業社會人口既是勞動力,又是財源,更是兵源。我國古代的統治階級歷來就對人口問題十分關注,經常會采取行政手段來保障人口繁衍,促進生育。
家庭的經濟職能主要表現在,家庭不僅僅是一個生活單位,更是一個生產單位。農業社會的生產活動通常是由家庭自身獨立完成,這一方面由于封閉的自然經濟使得勞動者沒有更多的勞動選擇,只能一代代選擇同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為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導致生存資源并不充足,以家庭為單位可以增加對生存資源的獲取。
家庭的社會管理職能是農業社會才有的特殊職能。因為農業社會社會生產力的低下,使得統治階級的管理力度達不到基層,就有了“自古皇權不下縣”的說法。這個管理的空白就是由家庭來填充,因此,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族制度就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基層管理制度,承擔了基層管理中大部分的組織和裁判功能。
教育職能產生的時間非常早,在家庭產生之初就已經出現。隨著社會發展,教育職能從最初單純的教授生存技能到后來的教授知識文化。因為農業社會社會教育的缺乏,大部分的只是教授還是由家庭來完成,固有“家學淵源”的說法。
撫養職能是家庭的基本職能之一。由于農業社會的生產力低下,使得整個社會的保障制度處在非常低的水平上,社會無力承擔老人的撫養職能,只能將這個職能轉移到家庭上。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大爆發,人類歷史從農業社會邁入了工業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改變了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關系。家庭的社會職能也因此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催生了個人意識的覺醒,為個體的獨立生存提供了基礎,使得個人不再是家庭的附庸。“丁克”一族的出現證明了單個的個體可以不再需要借助家庭這一紐帶連接社會,個人可以獨立的在社會中生存;越來越高的離婚率也表明家庭這一特殊社會單位的凝聚力的下降,間接表明了其在社會關系中重要性的不斷下降。
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強化了社會的諸多職能,很多原本屬于家庭的職能都開始由社會承擔。
族群繁衍職能由于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生存環境的優化,更多的變為個人的選擇,而不再是家庭的職能;家庭的經濟職能受到工業、商業大發展的影響已經不再成為社會主流;社會管理職能由于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的強大力量,已經不再需要家庭作為必要輔助;教育職能由于各類學校的出現受到極大的削弱;撫養職能也因為社會福利機構的建立而減少。
但工業社會并不意味著家庭就不再重要,家庭依然有著其他社會組織無法承擔的重要職能。在工業社會,家庭承擔的職能有教育職能、情感撫慰職能以及弱化后的撫養職能。
工業社會的教育職能是指對下一代的道德教育和一小部分智力教育。學校的大量普及讓家庭在下一代的文化教育上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但是,下一代的道德教育就目前看只能由家庭承擔。在下一代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是對下一代影響最大的因素。
情感撫慰職能的產生源于工業社會競爭性的加劇,個體間人際關系的淡漠。家庭作為與個體最親密的存在,可以滿足個體的情感需求。當面對逆境時,家庭成員的鼓勵和安慰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由于當前社會保障的力度依然不夠,社會還是無法完全承擔老人的撫養職能,還需要家庭參與進來,一方面可以讓老人有著更加舒適養老環境,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細紡老人的空巢之憂。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家庭的社會職能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或許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家庭會最終消失,但是,就目前而言,讓家庭發揮出自己的社會職能,對于創建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有著非常巨大的意義。
作者簡介:邱華林(1986—),男,本科,江西贛州人,現為贛州市委黨校經管教研室教師,主要從事經濟與管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