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靖
【摘 要】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階段他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度過的,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不僅肩負著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重任,還有著培養學生積極、健康人生觀的義務。新課標下的教育目標要求學生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在學校的日常教學中除了重視知識教育的傳播,還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關鍵詞】德育建設 學校教育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07
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收獲成長的育人之地,在傳統教學中受“應試”思想的影響,學校往往把培養“成績優異型”學生視為衡量教學成果的標準,忽略了對學生成長中心理變化與發展的適當引導,弱化了學生道德教育方面的培養。隨著社會的進步,關注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歷來經驗表明要培養出優秀人才,首先要做到“育人”。因此,應該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建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當前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有所幫助。
一、將德育工作滲透于班級課堂中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總是將自身教學的專業內容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學中忽視德育思想的學科滲透,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學會改善自己的教學理念、調整教學內容,并在把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適當增減教學內容,把握好德育思想,將德育工作時刻滲透于每一次的教學中。新課改下要求當代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變得有深度有意義,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做好教案設計,通過課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把握好每一個德育教育的機會,學會正確引導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價值,發揮育人的真正意義。
例如,我們在生物課堂上進行“基因”方面的教學時,有的學生常常對這些看不見的“基因”學習感到茫然,這時候教師不應該單單為學生介紹教材上理論知識,還可以將視線放遠到當下我國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上。通過介紹袁隆平在面對嚴重糧食饑荒時,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來為國家、為世界做貢獻的故事。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對遺傳學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德育思想的滲透,通過讓學生耳濡目染這些出色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對其今后的生活起到激勵奮進的作用。
另外,在教學生活中,教師還應該主動投入教學情感,在課堂中以生動活潑的氣氛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在課下以朋友的角色親近學生,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對于心理出現問題或生活出現挫折的學生要及時溝通疏導,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用德育教育的方式健全學生的認知、情感,讓每一個孩子在班級中學有所獲、健康成長。
二、將德育工作滲透于學校管理中
(一)做好校園文化建設
良好的校園風氣對學生的成長甚為重要,在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展中,可通過建設優雅的校園文化來讓學生得以熏陶。一個富有儒雅文化的校園,是學生道德教育的基礎,這種良好的校園氛圍能讓學生的素質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是體現在多方面的,首先,學校可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區、活動區、休閑區等地方貼上勵志的名人名言,讓學生在隨時隨地都得到德育氛圍的感染。其次,學校可以通過展板的形式對每個班級、年級思想上、行動上、學習上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評定,為學生找到身邊學習的榜樣。通過這種激勵的方式讓學生知道差距,學會反省、學會進取、學會拼搏,繼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另外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產生了很多傳統的節日,學校可以以開展節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主動了解這些傳統的節日。如進行中國經典詩歌誦讀比賽、征文比賽、傳統美食制作評比、開展主題教育等形式,讓學生在參與其中受到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名族自豪感。學校在進行德育活動的開展時,還應該將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作為文化傳播的平臺,通過為學生傳承這些古老的精神文明,讓青少年關心民族的興衰,并培養其民族精神,進而推動時代的前進。
(二)做好校園制度建設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展中也是如此。學生由于其思想發展的局限性,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有的錯誤如與同學爭吵、不按時完成作業等看似微小,卻會在學生心里埋下不好的種子,進而對我們的德育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學校想單單通過德育思想教育來約束學生的道德行為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做好校園制度的建設才能能保障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要合理發揮自己管理者的形象,切勿在制定校園制度時眼高手低,提出不符合本校學生現狀的規章制度,讓校園制度成為一個形同虛設的框架,阻礙德育工作的開展。這就要求學校的管理者要從實際出發,深入學生生活,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來建設校園制度。
例如,學校有晨跑的習慣,就要對此設立“晨跑督查”人員對晨跑班集體進行評比,并要求學生以班集體為單位在晨跑中做到遵守紀律、學會協調個人與班集體的進度,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與榮辱感。
三、建立良好的“影響場”
(一)提升教師的職業素質
教師,是人類靈魂塑造的工程師,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教師接觸頗多,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是看在眼里的。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做到榜樣作用,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課堂上都要注意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參與班級活動時要做到民主公正,決不對任何學生心存偏見,切勿將個人情感牽涉到課堂中,影響學生的日常學習。在制定班規時要與學生共同遵守,做到誠信、守紀,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成長,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作為學校領導,也應該注意日常言行,并通過適時開展教師素質培訓等活動來提升學校師資實力,讓每個教師都認識到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并學會配合與幫助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進行科學規劃。
(二)重視家庭教育的影響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悉心培養,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亦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就現在來看,很多青少年都是獨生子女,一個溫馨、包容的家庭能讓孩子在成長中獲取愛與信心,但若是“包容”變成了“縱容”必然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順利開展的基礎,學校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注意將家庭與德育教育聯系起來,如及時開展家長交流會、專家講座、邀請家長參加節日慶典等,在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也對家長灌輸正確的教育理念,從而間接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學校德育工作的建設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不允許因一絲疏忽而影響德育教育的開展。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接班人、民族的希望,在其成長過程中學校應給予其正確引導與培養并為其鑄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