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能群
【摘 要】初中歷史是學生剛開始接觸的學科,雖然在生活中,學生會接觸一些歷史知識,但是在初中階段學生才真正接觸歷史學科,開始全面的歷史知識的學習。同時,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的檢驗,更是學生本體素質發展的檢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有效指導,提高學習歷史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 拓展知識 提綱大要 自主考試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24
隨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學生之間慢慢呈現出了個體差異,我們不得不承認,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我國在教育方面越來越重視,九年義務教育受到全面保護,保障學生的學習,所以,對于學生而言,在與其他學生處于相同的教學質量之下,學生個體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歷史學科是初中時期開設的課程,初中時期的歷史在學習上不會很深入,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受普遍的學習觀念的影響,認為歷史學科是文科范疇,只要死記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績。這種觀點對于歷史學習起著反作用,因此學生要不斷摸索,找出與自己學習情況相符的學習方法,更加有效的學習歷史。
一、跳出課本的限制,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現在的中考制度,在正式中考時是沒有歷史學科的考試的,因為在學了三年歷史之后就會進行會考,但是有很多學生認為會考完之后歷史就與自己的學習脫節了,這種觀點是嚴重錯誤的,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只是個開始,由于中考的連接,學生很可能將來要接受高中三年更深入的歷史學習。所以,在初中歷史學習階段,學生應該培養出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以及探索精神,善于去挖掘生活中一些與歷史知識相關的事物。
歷史的學習,并不僅僅需要機械背誦,更需要理解,因為歷史知識都是關聯性非常強的,但也有很多非常零碎的知識,例如事件的年份,歷史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的記憶,這是學生非常容易混淆的。所以,在學習時,要格外注意時間的記憶,時間是劃分歷史時期最佳的標志,所以,學生要掌握時間的劃分,歷史的學習一般都是按照古代史,近代史來學習的,這一分界是有明顯區別的。
現在學習的資源渠道有很多,互聯網、歷史資料書籍以及各處不同地方的歷史文物,這些都是學生打破課本限制的最好的辦法,在課余時間,節假日時間,自由地去學習歷史知識,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初中歷史課本中涉及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對歷史事件的前后因果介紹也都是非常淺顯的,教師講解的也都是考試內容的范圍。所以,為了拓展自己的知識,學生可以利用節假日去參觀旅游一些文物景點,如果時間空間因素都不允許的話,學生還可以觀看一些歷史素材的影片,影片一般都是對歷史事件進行詳細演示的。還有一些以古代史為題材的影片,學生在學習古代史時,很容易搞混朝代順序亦或是君主順序,而且對于君主記憶都不牢固,通過形象的影片,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也許有很多在考試中是不涉及的,但是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在日常交談中,或者是文學風方面的寫作論證,都可以用到這方面的知識。學習歷史就要去了解歷史,打破課本的限制,去了解更加深入廣泛的歷史知識。
二、根據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模塊整理,列舉大綱
在我看來,歷史學科是最需要列舉知識大綱的學科了,歷史本身的文科性質,使得教學呈現出一種檢查背誦,講新課的課堂模式,但有很多學生都是學完一課丟一課,教師上課提問的都是上一節課學過的知識。所以,為了有效提高歷史成績,學生課下要學會自主學習的習慣,也要掌握符合自己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法。所謂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能夠經常的總結概括所學知識,學生要不斷地進步,對知識的了解有更深入的體會。
初中歷史教材的編寫都是根據年代或者是歷史事件性質進行模塊編寫的,一般一節課講一課,然后時間留給學生背誦,每一模塊都有大標題,每一課都有兩至三個小標題,這些小標題就是標題下面知識的總結,初中生在學習時很少有同學能夠去有意的背誦小標題,教師也不會讓學生注意這一塊。根據了解,初中學生在背誦時都是根據教師勾劃的知識從頭開始背誦,這種學習方法效率是最低下的。
有一種很好的能夠持續時間較長的記憶方法就是先對這一課的知識進行大體的了解,先記住大綱,然后通過大綱提示去背誦記憶小的知識點。具體來講,就是在紙上將大綱列舉下來,有條理的列舉每一個知識點。舉例來講,初三歷史學的主要是世界歷史,拿英國來講,主要學習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識,政治、經濟、文化是分開來學習的,學生在學完全部的知識之后可以一起整理下來,羅列大綱,這樣不僅有利于鍛煉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而且在期末復習時,自己整理的大綱就是一份非常好的復習資料。
在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這一部分時,會學習爆發的時間、原因、背景以及影響等知識,爆發的原因有好幾條,學生可以將其劃分從經濟、政治、文化三方面來記憶。此外還會學習資產階級革命,然后上升到英國的政治制度,歷史知識也是環環相扣的,學生在歸納時如果能夠將這些問題一條條的非常清晰的列舉出來,那對這些知識的了解一定是非常透徹的了。但這種學習能力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學生不能一下子就具備這種能力,那就可以從每一課開始,然后上升到模塊,最后能夠將整本書的大綱都列舉出來。
三、利用課下時間來自主檢測,做試卷并分析
初中的歷史課一周也就是三節,那教師用來考試的時間肯定是少之又少,學生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所學知識用到試題上。所以,學生可以利用課堂時間來學習理論知識,通過課下時間給自己計劃,每天或者是每周做一定量的選擇題和主觀題。選擇題主要是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主觀題主要是考查學生能否運用歷史的專業術語去解答歷史問題。
初中階段的歷史主觀題主要是根據所給材料去尋找有效知識,并運用所學去解答。做題不要求數量,主要是質量要有保證,每做錯一道題目,自己要先通過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反思,如果解決不了的可以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其實我認為,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是學生提高自己最好的方法。所以,在課程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學生自主考試,去檢驗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這樣的學習方法,還怕成績得不到提升嗎?
總而言之,學生學習歷史需要掌握符合自己學習情況的方法,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要靠自己去尋找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