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本人專業教學十年,統考考官當了三年,在考場上看到了許多考生的成與敗,結合自己近二十年的專業生涯,給同學們分享一下高考藝術統考的心得。由于我是竹笛專業,因此主要以笛子為例。
我認為準備考試可分為基礎準備、曲目選擇與處理、臨場發揮三方面,下面為大家展開講解。
基礎準備
技術準備:每天都要練習基本功
你吐音清楚嗎,長音穩定嗎,循環呼吸、雙吐循環呼吸學會了嗎,手指靈活嗎等等,看起來這些最普通的問題,相信從小開始你們的專業老師沒少問過。現在,我又要特別強調一遍:這些基本的演奏技術是一切的基礎,任何的風格、樂感都建立在此之上。沒有技術的支持空談藝術,就好比一個空有很多想法卻虛弱得連床都下不了的病人一樣,是沒有現實意義的。所以,同學們千萬不要懶于基本功練習,否則,你會發現成績也“偷懶”!
曲目庫:要有一定規模
以前遇到過一位來找我輔導的學生說他從小就一直很注重基本功的練習,每天光長音就練兩個小時。我讓他把準備考試的三首曲子《鷓鴣飛》《幽蘭逢春》與《秦川抒懷》演奏一遍。
從曲目名稱上看似乎都還可以,但問題是《鷓鴣飛》既非趙松庭版又非陸春齡版,而是混合版,《幽蘭逢春》大概是之前老師也不會循環呼吸,居然把最能體現此技術特點的一段快板處理得支離破碎(很顯然《鷓鴣飛》也是這樣處理的),唯獨《秦川抒懷》還說得過去,至少從技術角度上沒有太大的出入(本身此曲也沒有很特別的技法要求)。很顯然,我對前兩首很不滿意,希望他更換,結果他說其他的都不會了。
樂器:謹防粗制濫造
樂器作為演奏音樂的工具,應是能更好地輔助演奏者發揮自身技術的,“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是懂的。
然而對于中國民族樂器來說,相對天然原始的材料、比較傳統的制作工藝,以及一些不踏實的生產廠商不切實際地擴大產能,同學們手頭的樂器質量實在是參差不齊,甚至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
這里解釋一下:由于笛子的特殊結構,笛頭通常是粘上去的,除了裝飾外并無任何其他作用。而許多人判斷制笛材料好壞的簡單方式,就是從笛尾處將笛子拿起掂量輕重,然而杠桿原理已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從而制造出材料很重的假象。而由于配重問題,用其演奏負擔很重,輔助好發揮更是不可能了。拿著這樣的樂器,即使是演奏家,更多的時候也只能做到盡量控制音準而已,無暇顧及樂感,更何況是考生!
曲目選擇與處理
“老師,我用的是很好的樂器,很注重基本功,且會許多曲目,一定能得高分吧!”“那可不一定,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考官們是人,他們想聽到什么?”
首先要說明的是藝術考試的分數大多從主觀出發,考官也是人,有不同的喜好、習慣,有些地方還會存在跨界監考的現象:也許坐在下面的這位壓根不會你這件樂器,甚至不是民樂專業的老師。毫無疑問,這會對我們的分數有一些影響。
下面舉一個令人有些惱火的例子:我曾經有兩位同在某省的學生,樂器用的是一個標準,基本功也差不多,唯獨曲目選擇有些不同:一個激進派選擇了《故鄉的圓月》;另一個保守派則選擇了《西湖春曉》。
如果僅從曲目本身來說,《故鄉的圓月》無論是其偏向現代派的風格,還是相對較復雜的指法與技巧,更符合本科專業院校學習的標準,因此在上海音樂學院等通常被作為本科生學習時的必修曲目i而《西湖春曉》作為一首南方風格的傳統樂曲,在大家的印象中無疑更加熟悉,但技術難度跟前者是無法相比的。
照理說,技術難度越高的作品獲得高分的機會應該越大,結果考試成績卻讓人大跌眼鏡:保守派取得了全省三百多名的好成績,激進派卻只排在兩千多名。
這里就涉及到以下幾點:
并非越“難”越好:考慮當地接受度的具體情況
這并不是要大家一定要保守選擇,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當地的情況。若是北京、上海等有音樂院校的地區,考官即便不是百分之百來自專業院校,起碼也是對專業發展情況比較了解的,可以放心大膽地選擇一些更能代表你技術水準的作品;如果你不幸在一些常常請劇團人員擔任考官的欠發達地區,還是老老實實找更傳統、接受度更高的曲目吧。
風格與技巧:一切從實用出發
像上面那個例子,除去發揮等不確定因素外,考官對樂曲風格、概念的熟悉程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故鄉的圓月》一曲有不小篇幅的散板,同時運用了區別于傳統五聲音階的較為現代的音階進行,考官若對類似風格不熟,僅憑現場發揮的幾分鐘怎能熟悉?也許當考官聽到你的演奏時早就疲倦了,哪還有心情研究自己并不熟悉的風格!
對于技巧同樣如此,即便《故鄉的圓月》后面有一段很炫技的快速吐音段落,依然不會影響打分者對演奏者的整體評價。
實在拿捏不準的話,在這里有種最簡單實用的方法介紹給同學們:根據樂曲整體風格取向,把該表達出來的技術表達清楚,不要加入過多的個人習慣。以笛曲《秦川抒懷》為例,既然是陜西音樂風格,就以北派裝飾音為基礎,謝絕一切“顫疊贈打”的南派技巧,把吐音吐清楚,甚至寧可吐重一些(相對于原版),也要把該展示出的技巧展示清楚。這個意圖在于暗示考官:“我的基本功很好,基本風格正確,這樣的處理是老師教的。”通常情況下,考官還是會認為底子好更重要些,起碼規整的處理看上去會比完善的野路子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學會“討巧”
這里并非教大家投機取巧,而是充分利用各方面因素占據優勢。比如同一個曲名的兩個不同版本,簡單一些的通常更容易獲得高分。繼續以笛曲為例,同是《鷓鴣飛》,陸春齡版沒有循環呼吸技巧的要求,趙松庭版除了此技巧外,更對樂曲的深刻含義有著很強的要求,那么應付統考的話,顯然陸春齡版更具性價比。同樣,周成龍版與馮子存版的《掛紅燈》選擇周成龍版,李大同版與劉富榮版的《帕米爾的春天》選擇李富榮版,都屬于比較討巧的。
再比如在一些具有特定傳統音樂的地區,選擇當地傳統音樂風格的曲目,如上海的“江南絲竹”、廣東的“廣東音樂”等,一是這類樂曲與本地語言密切相關,音樂語匯對于本地人很容易掌握;二是這類曲目通常比較傳統,技術不會太難;三是本地考官容易接納這些作品。因此演奏這類作品,比較容易做到完整度好、風格地道等音樂共有的要求。
當然,以上方法僅限于統考,如果打算奔著專業音樂院校的話,還是按照該校標準進行準備吧。
臨場發揮
準備充足總是好的
大家都知道,準備越充分,發揮就越好,我下面要介紹的就是如何準備。
記得每次看到天氣突然變化,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該死的壞天氣,而是這是一個練習特殊情況的好日子。盡量在平時多適應各種環境:空調房、冰冷的室外、潮濕或干燥的環境。因為考官不會聽你解釋這里的環境是否跟你平常有所不同,我們無法控制環境的變化,只能適應它。
每次感冒鼻子不透氣時,我沒有想今天不舒服不練了,而是會想難得感冒一次,這是一個練習循環呼吸的好機會,腸胃不適沒有力氣時,也不妨當成鍛煉毅力的機會吧。因為考官不會聽你解釋今天身體狀況是否正常,我們無法保證考試當天一定是健康狀態,只能適應它。
當然,有些事情我們還是可以養成好習慣的:
平時多練練基本功,盡量形成條件反射,以求發揮穩定。
平常好好保養樂器,關鍵時刻通常不會掉鏈子,該帶的配件帶齊,建議多花些時間練熟換弦、貼笛膜等配件更換動作。
身體當然要充分做好準備,尤其是在飲食上面,考試前一個星期盡量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考試前三天盡量不要碰魚、排骨等帶刺、有硬骨頭的肉類,以及過燙或過冰的食物,以免意外受傷;考試當天依然以清淡為主,但必須保證營養與熱量,關鍵原則還是不能扎傷、燙傷、拉肚子。
總之,減小發生意外狀況的概率,萬一發生了還要能克服或適應。
沉著冷靜是重點
當你能應付各種情況時,心里應該很篤定了。此時,應該可以將更多的情感投入到樂曲中,但一定要注意,不要過于投入,始終記得留一些精力用于控制音準、節奏以及應對突發狀況。比如笛子的笛膜狀態隨著笛身溫度與環境濕度、溫度的變化,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高音是否會把笛膜吹爆,亦或是笛膜是否過緊,影響中低音的發揮。隨之對應的口風、氣流角度的調整,肯定跟平時基本功訓練是不同的,也跟日常練習有所區別。
所以,一切以音準、節奏合理,完整度良好,風格恰當為前提,在冷靜的基礎上再去發揮你的激情,比經常在考場上看到的一些“自我陶醉”的同學能取得更高的分數。
總之,在這里與同學們分享考場上的情況,希望大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