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營 梁歡歡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通過對在教學過程中及學生實踐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人員素質模型的構成要素,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應用型教學模式,以期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的創新,提高該專業人才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模式 應用型理念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隨著我國大學生數量大量增加,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及具體化,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理念及思路也要轉變,在專業設置、專業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方面要有前瞻性,要掌握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導向和本地區行業發展需求。因此,創新能力及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成為當前教育及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主要研究集中于:第一,實踐能力培養,集中在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等方向的研究;第二,以知識體系為出發點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三,以學生自我開發、創新思維為基礎的自我鍛煉及自我體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本文結合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系列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期望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及思考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一、教學模式分析
(一)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設計過程中主要有以下思路:通識教育課程以學生的基本文化及通用能力素質為基礎,體現人才能力的最基本知識需求;專業學科基礎課程主要體現在本學科人才培養中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能力,體現學科性,體現基礎特色;專業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方案設計過程中圍繞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的要求,開設專業課程,設計課程類別,分配課程比重。最后的實踐課程部分,是實踐能力及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課程選擇的專業性及針對性對于未來學生的能力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實踐能力培養方式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實踐能力培養方式及方法的設計上主要體現在:課內實踐方面,主要包括課內實踐的內容設計、實踐的開展方式、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制定、課內實踐課的類型設計等;專業實習實訓方面,則是以專業實踐技能獲取的方式開設實習實訓課程,校外實訓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適應能力的培養及開發,校內實訓以專業模擬為主,重在讓學生熟悉工作流程、工作環境及工作環節;在學生自主能力培養方面,專業應開展比賽、競賽、專業知識模擬實踐,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
(三)人才培養成果應用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結果驗收,一個重要的指標是指學生的社會應用性。通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社會應用性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檢驗:第一,專業知識及技能的考核情況,包括課程考核、專業技能比賽、專業資格證過級率等能夠直接反映成果的量化指標;第二,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學生的適應性能力,這一部分則表現在學生企業實際調研及畢業生實習工作的專業對口性及崗位適應性上;第三,學生就業情況,就業率是反映人才培養的應用性成果的最有力指標,學生畢業后能否就業,能否快速適應崗位工作環境,能否達到人崗匹配,這是專業人才培養成果最重要的考核要素;第四,企業對于本專業人才的使用反饋情況,企業的反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學生應用性能力的強弱,也是高校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依據。
二、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問題分析
(一)培養理念與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應用兼容性差
雖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理念及思路開始快速轉變,但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發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模式的使用對于應用型本科的改革由理念到實際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方面針對人才培養的實踐性及人才應用型培養的有效性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課程設置的整體性及戰略性較強,而在應用性方面,針對如何體現課程體系以提高行業應用能力、實用能力為導向,如何組織教學過程完成應用性及實用性的結合,并不是特別到位。在課程設置上,還沒有密切聯系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現狀,如何體現專業特色和專業優勢,如何依托學校的辦學定位等等方面,并未得到有效解決。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模式大多沿用學科體系,學科體系是按照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所建立的學科門類和學科內部知識的組合關系,學科課程模式培養出的必然是學術型專門人才,不能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理念認知不足
應用型本科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的過程。怎樣建立適合培養學生通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課程教學與工作任務真正聯系起來,以滿足社會對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是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有待于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但何為創新性?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開發學生的能力?如何進行實踐能力培養?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界定,并與當前的人才素質需求相結合,在理念上認知到創新的重要性,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創新能力是什么,并如何設計實施“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三)教學方式、方法改進的力度及效度不足
1.教師實踐能力不強。在目前的高校教師中,有三分之二的教師是所謂的“三門”教師,即從家門到大學門再到大學校門。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上的問題,造成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分析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2.社會實踐淺嘗輒止。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但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如企業見習、短時間企業實習、社會調研、校內模擬實踐、應用軟件模擬實驗等等,其系統性、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性以及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創新性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都不深刻。在操作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一是以見習為基礎目的的校外實訓基地難以接納大量學生,實踐教學可拓展的外部空間有限;二是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由于實習期過短,加上暑期時間一共五周左右,在企業中學生獨立實習,由于業務的連續性和商業的保密需要,企業一般不歡迎大學生在本企業進行短暫實訓;三是對于學生來說,因實習周期較短,教學跟蹤及指導不嚴,相當一部分同學出現偷懶現象,杜撰實習報告、實習鑒定表單位公章造假等等。因此,當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習實訓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能力培養及創新性培養問題。
(四)教學模式調整與人才市場中的人員素質需求匹配度有待加強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強調培養應用性強、實用性強的人才。但當前課程體系設計方面針對人員素質需求的快速變化不能夠做到快速反應,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養方案作為人才培養的計劃不能夠做過多、過快地調整。同時,在人才能力需求信息收集方面,由于信息傳遞者并不專業,會出現信息的偏差,企業在信息反饋過程中容易出現以偏概全的認知性錯誤。由于調研信息不充分,調整培養方案會造成人才能力培養的不全面,不與外部進行信息交換的一成不變的培養方案,會使人才能力培養產生滯后性。因此,在培養方案設計的過程中要全面考慮教學模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聯性,增強匹配度,提高人才能力培養的實用性及應用性。
三、“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應用型理念研究
(一)人才素質的模型構建
“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本著“理論教學、企業實習、集中實驗實訓、科學研究”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著重提高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及創新學習能力的教學理念,應該設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素質模型,并以這些為依據開展課程設計教學模式設計,如圖3所示:

(二)培養方案的設計及調整
打破傳統“周學時實踐式”學期課程體系設計,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立足于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型人才社會需求,以四年教學時間為單位:首先,實行“2.5+0.5+0.5+0.5”的學期教學安排,進行學期專業實習,既迎合了我國企業實習學生工作時間過短、安排困難的情況,又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能夠較長時間地、系統化地學習崗位知識,達成專業實習的目的;其次,第七學期重新開始專業文化知識講授,能夠在學生實習后認識到知識及技能不足的情況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最 后,第八學期寫畢業論文并進行畢業實習,要求學生畢業論文以實際實習或工作為出發點進行研究分析,撰寫論文,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完成理論學習的科研工作,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目的——“能力”“實用”“創新”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掌握課程知識與工作實踐之間的聯系,培養符合產業需要的具有通用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三)實踐教學及教學方案的設計
根據“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培養目標設計教學方案,依托航天企業,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著重培養適合企業的實用型人才,根據“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研究”的教學思路,組織及設計教學課程,并通過學生實習后的能力情況組織教、學、做,突出相關課程的關聯性,建立起“案例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管理游戲、現場操作、企業實習”等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親驗式教學方式。教學的安排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項目、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為保障,通過讓學生承擔完整的工作過程來獲得知識、技能和通用能力,切實保證“做中學”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
四、結束語
應用型本科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的過程。如何建立適合培養學生通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課程教學與工作任務真正聯系起來,以滿足社會對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是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有待于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皠撔聦嵺`能力培養”教學模式,通過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如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辨別人才能力、專業知識水平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等進行培養,有針對性地實行“理論教學、企業實習、集中實驗、實訓、科學研究”“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著重提高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及創新學習能力。該方法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的教學改革及教學研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尹小敏.“問題情境”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及其運行[J].中國高教研究,2014(07).
[2]陳曄.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03).
[3]魏軍英.工科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50).
[4]鄒高祥.基于“挑戰杯”平臺的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4(9X).
[5]鐘海榮.構建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全程漸進式培養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