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恒玉
【摘 要】本論文探討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原本打算運用小組結對的方式來調動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卻在實踐中遇到了困難和障礙所產生的思考。教師只有走進學生心中,全方位多了解,多溝通,學會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把教育做得更好。
【關鍵詞】英語教育 結對子學習 溝通 學生角度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27
步入高三,孩子們在經歷了天天考,周周考,月月考的“燒烤模式”后,學習上愈發疲憊。尤其是對早上的課程來說,而英語課也不例外。自己想了一些辦法來激勵在高三沖刺的孩子們,“結對子學習”就是其中之一。
所謂的結對子學習,是把孩子們分成兩個人一組互助學習,單科名次前五名對應名次后五名,兩兩結對,幫助者為①號,受助者為②號。互助過程中制定了三個原則以及各成員各自對應的責任與義務。
應遵循的原則:
1.隨機組隊。
2.不影響各自其他科正常學習為前提。
3.期末按照各組進步情況進行不同獎勵(以兩人進退步名次為基準,和中期考對比)。
小組①號責任與義務:負責督促,檢查小組②號當天家庭作業,并進行講解。
小組②號責任與義務:負責保證質量,按時完成當天家庭作業,并向小組①號提問。
我以為一切都會如想象中順利開展,結果殊不知,在布置這個計劃的時候,就遇到了障礙。有的孩子直接就拒絕了我的提議,面露不悅之情,讓我無比尷尬,讓我完全沒有繼續下去的勇氣。當時的我心里那個委屈啊,心想明明自己出于好心,想提供幫助,結果孩子們卻不領情。最讓我生氣的是,不止一個孩子提出反對的聲音,其中還不乏有平時我認為很乖,和我關系走得比較近的孩子。我當下沒有多想,對著孩子們一頓發飆:“我認真考慮了這么久制定這個計劃,為的是在高三這個關鍵時期幫助大家,你們卻不樂意,好吧,那我不管你們了,愛咋的咋的!”大家不歡而散,各自離開。現在回想當時當時那一刻,自己太過于沖動,實屬不該,說的話太傷孩子們的心了。
回到辦公室的我窩了一肚子火,不知如何平復。就在這時,剛剛和我頂嘴的我班的一個孩子來找我:“廖老師,對不起,剛才我不應該頂撞您,您的用心良苦我們是知道的。我們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以前我們的初中老師也進行過類似的小組學習活動,但是結果卻不太盡如人意,成績好的同學認為幫助他人這個過程太花時間了,花費大量的時間,換來的并不是同學成績的有所起色,反而還要受到被幫助的同學的埋怨。”聽他這么一說,我瞬間覺得心里好受多了,原來他們有“難言之隱”啊!同時我也深知自己的考慮太欠成熟了。我只是一味地想著我要怎么做,我要孩子們怎么做,我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完全忽略了孩子們心里的想法。
之后我認真去了解和聆聽了孩子們對我計劃的看法。了解到,我所安排的個別小組成員之間有點兒小矛盾,不愿意合作;個別小組是男女搭配,在我看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在孩子們那里卻行不通,他們會覺得“男女授受不親”,相互之間會有所拘束。和孩子們交流之后,我更加明白了他們想要什么,他們需要我做些什么。綜合孩子們的想法,我重新制定了我的結對子學習小組升級版,希望對他們有用。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在教育本身應該是相互的。師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才會帶來1+1大于2的效果。教育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那也是為什么我們備課過程中有“備學生”這一關鍵一環。由教師單方面決定或者制定的方案經常會忽略孩子們的感受。孩子們內心的感受往往是最真實,最直接的,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應該貫穿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我認為教育不僅僅在教育孩子,在和孩子的交往中,我也受到了教育,我也在慢慢成長。我相信做任何事情之前考慮他人感受會讓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參考文獻
[1]肖蕾.分小組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影響[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4,26(1):123.
[2]顧煦婷.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J].《考試:新英語》,2007,S1:7-8.
[3]粟增富.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從李大圣博士一席話說起[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09,07.
[4]佘付育.淺談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