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榮榮 王帥 秦梅寶
【摘 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提高大學物理教學質量的重點和難點。本文通過剖析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大學物理教學的創新教育思維和措施,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激情、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物理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問題 策略
一、前言
在西方,創業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涵蓋了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創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動力教育,是對社會最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綜合性、全面性、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我國也提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一具有深遠意義的教育戰略決策,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這種戰略決策下,大學物理的教學在不斷總結經驗中摸索前進,取得了不少成績,獲得了不少教學經驗。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激發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敢于求異、大膽創新的能力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二、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物理教學“重知識、輕方法”
長期以來,大學物理的教學都是圍繞理論知識進行的,基本上就是單純地講授概念、定律、原理,而科學方法的教育隱藏在理論知識的灌輸中,學生對方法的體驗很不強烈。方法的教育淪落到教學的附屬地位,變成了知識傳授的副產品。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重知識、輕能力”的問題已被大家充分認識。知識與能力并重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方法在知識向能力轉變的過程中起著橋梁作用,只有掌握方法,才能在實踐中提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向創新能力升華。
(二)大學物理教學“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
在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學內容的完成、學生出勤、作業完成情況及考試成績,并不關心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對物理課堂不感興趣,并且感到難學,作業靠抄答案,苦于應付考試,甚至有一些學生出現逃課、缺考等情形。
(三)大學物理教學“重收斂思維、輕發散思維”
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包括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互為條件,協同活動,缺一不可。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重視收斂思維,這樣使學生按固定的思路給出唯一的答案,忽視了發散思維的過程,壓抑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更不要談向創新能力的轉變。
三、大學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學好理論知識,奠定創新基礎
有人曾把知識、智能和創造力比喻為一座寶塔的三個層次,知識是塔座,智能是塔身,創新能力是塔頂。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知識對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學物理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能因為強調物理方法和物理思維而忽視了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要引導學生由點到線、由線到網,編織知識結構網,為培養良好的創造素質奠定基礎。
(二)樹立創新信心,激發創新熱情
要正確理解創新能力的概念,堅定學生能“創新”的信心。人們往往把創新能力看得過于神秘,認為那只是科學家擁有的能力,與一般人沒關系。其實不然,創新能力作為一種心理潛能,人皆有之。作為一名大學物理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鼓勵學生勤思多問,讓其對問題的解答不能滿足于課本和教師,對習題的演算不愿與別人相同,總想另辟蹊徑,對小設計、小發明充滿熱情。
(三)加強創新思維訓練,促進創新能力發展
物理創新思維主要包含兩個內容:一是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創造出新的知識和形象;二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識,提出嶄新的見解、設想、思路、觀點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物理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教師自覺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不僅可以使培養創新經常化,還有助于課堂教學改革,提升物理教學質量。
(四)創造和諧環境,師生共同努力
創新能力雖然是一種潛能,但其現實的形成和發展,則是后天實踐的結果。因此,除了前面說的三點,還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要為大學物理教學創造一個開放的環境和空間,需要依靠社會、學生,不能光靠學校和教師;第二,要改變教師只看物理考試結果不看教學過程的毛病,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和創新的能力;第三,要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伙伴和幫助者,要和學生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思想火花。
四、結語
在剖析了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之上,本文闡述了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這不但可提高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質量,也可為其他學科的改革及創新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彭榮榮.民辦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才智,2015(22).
[2]劉曉彬.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3,16(04).
[3]張鳳華,倪正順,邵軍,等.以創新素質培養為核心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包裝學報,2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