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杭帥
【摘 要】本項目對國外三所在工業設計教育中有一定影響力的院校做課程模式研究分析,在課程設置、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教育資源等四方面獲得了優質信息數據,其結論對國內高校的工業設計教學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業設計 教學模式 應用
一、項目背景
中國工業設計經過萌芽、成長、穩定等階段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來看,中國工業設計和國外相比,依舊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在工業設計教育方面,國外一些工業設計優秀院校具有健全的師資隊伍、先進的科研條件和寬松活躍的學術氛圍,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為此,對其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進行調研分析,取人之長, 對我們自身的專業建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二、項目研究目標
本研究分析了新加坡國立大學、魏瑪包豪斯大學、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三所著名院校在設計上的教學培養模式,總結它們的特點和優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為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的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借鑒。本研究成果對國內其他高校的設計專業教學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三、項目研究內容總結
(一)三所高校工業設計課程內容設置的分析總結
在工業設計教學課程設置內容方面,三所高校基本圍繞專業基礎課、專業設計技能課和專業實踐項目展開,采取循序漸進、逐級加強的方式設置課程,在大的課程設置方向和具體的一些課程類目上較為一致。但各個學校也有其特色:新加坡國立大學根據其培養目標,在大三的課程中開設了不少設計管理、品牌和設計文化等較為高深的課程;魏瑪包豪斯大學側重設計技能和才能的培養,把設計史論和設計管理類課程放置在大三,即先實踐再補充相關較為高層次的理論知識;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則鼓勵學生修讀關聯課程,鼓勵跨校選課,和其培養通用型設計人才不無關系。
(二)三所高校工業設計教學模式的分析總結
1.在培養目標上,新加坡國立大學和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把學生培養成為有全局觀的綜合性設計人才,而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更傾向于把學生培養成為設計才能過硬的專業性人才。各所大學培養目標清晰,思路明確,教學團隊也為之而不懈努力,其在設計教育領域成果顯著。
2.在教學模式上,三所大學都極力強調注重學生能動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模式上大膽創新,讓教學課程內容能很好地落實到位并且在學生身上取得成效。從國立大學的模塊化教學、包豪斯大學的雙軌制教學和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導師制教學可以看出,教師已經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教學模式的引導者和執行者。通過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師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互動性,通過監督設計過程,幫助制定學習目標,并監控學生能力發展項目。
3.在教學資源上,三大高校都擁有強大的設計實踐平臺和設計交流平臺,除了自身在教學上的工作坊和實驗室設施設備齊全、管理到位外,還自建設計實踐基地,校企合作、高校聯盟、國際設計交流等。
四、項目研究結論啟示
本研究獲得的結論對我校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工業設計教學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一)工業設計課程設置
科藝學院的工業設計課程設置及授課次序和國外的三所高校在大方向上趨同,課程內容覆蓋面基本齊全,但課程體系還可以優化。這需要結合培養目標,去除不必要的課程,合并類似設計課程,強化核心課程,尤其是實踐類課程,充分考慮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程之間的授課順序,讓學生能循序漸進了解和掌握知識,如條件允許,適當增加跨學科、跨系部的課程選修。
(二)工業設計教學模式
1.工業設計培養目標
科藝學院工業設計也有明確的培養目標,但目標制定過于隨大流,和其他高校并沒有大的區別。建議充分考慮本校實際情況、生源資質和教學資源,制定符合本校工業設計學生的培養計劃。過高過低的培養計劃都不符合要求,也不利于教師團隊執行。
2.工業設計教學模式
科藝學院沒有形成適合自身的教學模式。基于本項目研究結果啟發,可采取模塊化教學,授課方式多元和自由,引導性教學,而不是填鴨式教學;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關聯,可以借鑒“導師顧問制”和“雙軌制”教學;調動學年級之間的互動,形成高低年級之間的垂直交流和溝通機制;完善實驗實習工作坊硬件設施,配備軟件設施,如實驗管理人員和管理制度等,防止實驗設備建而少用,甚至不用等情況出現。只有將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教學模式才會活,才有效。
3.工業設計教學資源
三所高校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表現在強大的實驗實踐基地和平臺、豐富的學術交流、良好的校企合作和廣泛的高校聯盟等。科藝學院也需要結合自身的辦學情況,尋找校企合作、高校聯盟、設計交流、實踐基地等資源為教學服務。這些資源是設計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能帶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和成長空間。
總之,良好的課程教學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來的,這需要從高校層面建立框架和結構,教學團隊負責實施,學生群體積極響應,形成良性而高效的教與學的氛圍。設計學科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可以借鑒和學習國外的優秀教學模式,同時結合自身辦學的資質情況,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要求的教學模式。
本研究從國外高校設計教學模式中總結出一些要素。由于受采樣高校數量的限制,教學模式未必能全面覆蓋,如能進行更多更深入的案例研究,研究結果將更具代表性,結論也更加權威。
【參考文獻】
[1]陳媛媛.新媒體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媒體學院為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3):105-108.
[2]王旭東.工業設計教育現狀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11).